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满分25)
一、填空题:(4分)
1、_____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进入了___________时期。
2、创造财富最重要的资源是__________。
3、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分)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一、二步目标,即()
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2、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穷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的商业奇迹。
这说明()
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义乌快速发展因为他们最聪明
C.义乌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D.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
3、我们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下列违背了此项内容的是
()
A、炒股
B、玩六合彩
C、村集体办工厂
D、个人开办养殖场
二、多项选择题:(8分)
1、为了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社会中就应该形成______社会风气。
()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2、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共同富裕要求的有()
A.修筑青藏铁路
B.西电东送
C.某消费者协会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
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农业化
C、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在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改善的同时,城乡之间、
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有的方面甚至还比较严重。
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了缩小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此材料反映出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水平的发展程度,请加以概括。
(3分)
2. 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5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目标?(1分)
(2)在这个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2分)
3、1995年——2005年,10年间,广东省共派出四批援藏干部122名,对口援助林芝地区的林芝、波密、察隅、墨脱四个县和20多个地直单位,投入到林芝地区的援藏资金和物资折合款达7.87亿元,援建项目达259个。
如今,林芝已成为西藏“首富”。
(1)“广东援建林芝”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分)
(2)怎样理解这一目标?(3分)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验收)
学习目标:识记并运用2.1所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我国是在“三步走”战略第___________步目标实现之后,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
3、请在下面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图示中填入适当的内容: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①1980 ②1990 ③2000 ④2020 ⑤2050
()()()()
二、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
A.力争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B.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2、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的时间是( )
A.1978年 B.1992年 C.1998年 D.21世纪初
3、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社会。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
( )
A、福利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
B、温饱实现工业化、农业化
C、法治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D、小康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判断对错:
1.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建设。
()
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就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4.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是3.32:1;2007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3元,而
贵州只有10678元;我国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2000年的2.63倍扩大到2007年的5倍以上;我国20%高收入户的平均收入是低收入户的7.26倍。
**根据上述材料辨析:存在收入差距就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篇:“民亦劳止,泛可小康。
”从此,“小康”、“小康生活”便流传开来,成为老百性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方法测算,2000年底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但偏重于物质消费;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谈对小康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状况。
2.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在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改善的同时,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有的方面甚至还比较严重。
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了缩小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如何理解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