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打王裁判规则(2001年)

散打王裁判规则(2001年)

2001年)第一章场地与器材一、拳台规格要求比赛时使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标准擂台。

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台型和尺寸:擂台对边距离为8.5米,呈六角形。

台面边长4.9米,围绳与台边内侧距离50厘米,台高120厘米。

2、台与保护垫:擂台的建筑应坚固。

台下保护垫宽1米,高30厘米。

围绳以外要有50厘米左右的空余部分。

六根围绳柱应对称,六角要有软垫装臵,以防止伤害运动员。

裁判长席的左近侧为红方,其对角为黑方。

其余两角为中立角、另两角为裁判角。

3、台面覆盖物:台面要铺上毛毡、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适当材料,厚度应合适,并用帆布或其他适当材料覆盖。

毛毡、橡胶或其他适当材料及帆布必须盖住全部台面。

4、围绳:应设有直径3~5厘米的四根围绳拉紧于围绳柱上,每根围绳之间距离为30厘米。

5、台梯:拳台应至少设有三处台梯。

两处台梯在拳台的红、黑方,供运动员及教练和助手使用。

另一处台梯设在左远侧的中立角,供场上裁判员和医生使用。

二、拳套1、运动员应使用竞赛组织者规定的拳套。

拳套规格由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争霸赛管委会)制定。

2、体重在60公斤以下(含60公斤,以下未做特殊说明的以上及以下均含所指公斤级)级别的运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30克,体重在65公斤以上级别的运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80克。

三、护手绷带运动员使用的绷带为外科用绷带或竞赛专用绷带,每条绷带长度不得超过2.5米,宽度不得超过5厘米。

禁止使用任何带有药物成份的绷带。

四、服装护具1、运动员必须穿戴竞赛组织者指定的短裤、护裆和护齿。

2、除穿戴短裤、拳套、护裆和护齿外,运动员比赛时不得穿戴任何其他服装和护具,也不得穿戴任何装饰物(经现场医务监督认可使用的除外)。

五、竞赛应准备的其他设备1、劝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黄色板12块,板上写“劝告”2、警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6块,板上写“警告”二字。

3、读秒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6块,板上写“读秒”二字。

4、放牌架:长60厘米、高15厘米,红色和黑色各1个。

5、秒表两块。

6、单、双音哨子个一个。

7、一套带话筒(麦克风)的扩音设备。

8、扩音喇叭3个。

9、铜铃、锤和铃架一副。

10、计数器12块。

(最少8块)11、体重秤2台。

12、供运动员使用的两套水杯、水瓶和水桶。

13、工作人员和裁判员用的必要的桌子和椅子。

14、一套急救装备。

15、救护车1辆或2辆。

16、各种记分表及必要的工作用纸张和办公用品。

第二章运动员、教练员与助理人员一、运动员资格及审查1、下列运动员可参加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1)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散打运动员。

(2)中国武术协会邀请的国外散打队的运动员。

(3)经争霸赛管委会认可具有相信参赛水平的运动员。

2、每年参加比赛运动员的资格由争霸赛管委会制定并另行公布。

二、体检要求:参赛运动员赛前必须向争霸赛管委会提交15天以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三、年龄:运动员的年龄为18-35周岁。

四、运动员保险: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五、体重1、体重分级(1)48公斤级:≤48公斤(2)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3)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4)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5)65公斤级:〉60公斤≤65公斤(6)70公斤级:〉65公斤≤70公斤(7)75公斤级:〉70公斤≤75公斤(8)80公斤级:〉75公斤≤80公斤(9)85公斤级:〉80公斤≤85公斤(10)85公斤以上级:〉85公斤2、每次比赛级别数可由争霸赛管委会根据需要另行确定。

六、称量体重1、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

2、称量体重时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或能证明运动员身份的其他证件。

3、称量体重须在争霸赛管委会的监督下,由检录员负责。

4、运动员必须按照比赛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并在1小时内称完,逾期取消比赛资格。

5、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6、每次参赛的运动员统一称量一次体重。

七、抽签与轮空1、抽签在每年比赛的年初进行。

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2、抽签由裁判长负责。

3、不允许任何运动员没有参加比赛就得到名次。

八、教练员及助手1、每名运动员比赛时,可派一名教练员,争霸赛管委会将为每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配备一名助手。

2、只有教练员和助手可登上拳台。

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允许教练员进入围绳内。

在比赛进行期间,教练员和助手不得留在拳台上。

在每局比赛开始前,助手应将椅子、毛巾和水桶等撤离拳台。

3、教练员犯规的责任由运动员承担。

九、运动员应遵守的纪律和礼节1、纪律(1)运动队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准有吵闹、谩骂、甩护具或踢打比赛器材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2)运动员禁止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能吸氧。

2、礼节:运动员比赛礼节另行制定。

十、弃权1、运动员除非因伤病经证明不能参加比赛可弃权外,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弃权。

2、比赛进行时,如运动员实力相差悬殊,为保护运动员安全,场上裁判可以终止比赛,并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3、运动员无故弃权,将给予如下处分:(1)取消本人全部比赛成绩(2)承担此前由比赛承办单位支付的全部比赛费用。

(3)视情节给予取消一年、两年、四年参加本赛制比赛的资格。

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终身禁止参加本赛制比赛的处分,并报中国武术协会另行给予相应处分。

第三章得分标准一、可用招法: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但不得使用犯规动作。

二、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不含膝关节)三、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四、得分标准:1、得5分使用腾空侧踹或腾空后摆腿击中对方得分部位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站立者。

2、得2分(1)使用拳法或腿法(推、拉和搂抱动作除外)击倒对方。

(2)对方受警告。

(3)一方出台1次,对方得2分。

(4)被强制读妙(侵人犯规除外)1次,对方得2分。

3、得1分(1)对方倒地(除击倒以外,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或支撑拳台最下方的围绳)。

(2)用腿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3)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4)用膝法击中对方腰带以上头部以下的躯干部位。

(5)运动员消极6秒,被指定进攻后6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6)对方受劝告。

4、不得分(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2)双方倒地(包括先后倒地)。

(3)击倒对方时,只记击倒分。

(4)双方相互搂抱时,互打互击不得分。

五、暂停比赛及重新开始1、暂停比赛(1)运动员倒地时。

(2)运动员相互搂抱没有进攻动作达3秒时。

(3)犯规运动员受到“劝告”或“警告”处罚时。

(4)运动员受伤时。

(5)运动员由于客观原因举手要求暂停时。

(6)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7)裁判长处理场上问题或场上出现险情时。

(8)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2、重新开始(1)运动员倒地暂停时,应在3秒内重新开始比赛。

(2)犯规运动员受到“劝告”或“警告”处罚暂停比赛时,应在3秒内重新开始比赛。

(3)运动员相互搂抱没有进攻动作暂停后,应立即重新开始比赛。

(4)其他情况暂停比赛时,应在处理完后立即重新开始比赛。

六、犯规1、侵人犯规(1)在场上裁判员口令“开始”前或“停”后进攻对方。

(2)击打对方禁击部位。

(3)用头、肘和反关节动作进攻对方。

(4)用膝攻击对方头部。

(5)使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6)用腿法攻击倒地一方的头部。

(7)用牙咬对方。

2、技术犯规(1)消极搂抱对方。

(2)消极逃跑躲避对方攻击。

(3)用手抓围绳。

(4)用膝攻击对方腰带以下部位(用膝攻击对方裆部按侵人犯规处(5)处于不利状况时要求暂停。

(6)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语言或有其他不服从裁判的行为。

(7)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8)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

(9)教练员违反规则。

3、犯规处罚的执行(1)对不服从裁判、违反规则或出现不正当比赛等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场上裁判员有权决定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2)给予“劝告”或“警告”处罚时,场上裁判员应暂停比赛,并向运动员和边裁判员示意指出该犯规动作。

(3)给予“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时,场上裁判员必须征得裁判长同意。

4、犯规处罚措施(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一方受罚失分达8分时,判对方为胜方。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该场的比赛资格,并视情况给予禁赛处分。

(5)运动员因非故意的犯规致使对方受伤不能继续进行比赛,取消该场比赛的资格。

(6)运动员因对方犯规受伤,有继续比赛的能力而诈伤,经现场医务监督确诊,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

(7)运动员局间休息时吸氧,取消比赛资格。

(8)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取消比赛资格,并处禁赛两年。

第四章分数记录、胜负与名次一、比赛的局数1、男子每场比赛共进行5局,女子3局,每局比赛2分钟。

2、每局比赛之间休息1分钟。

二、分数记录1、边裁判员应如实记录双方运动员的得分数。

2、每场比赛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实际得点的多少给予评分。

3、计算分数的具体方法:(1)每一局比赛结束后,由记录员收集边裁判员的记录表,按得分标准统计双方运动员得分。

(2)计算每场比赛双方运动员的得分总和。

一、分数获胜1、在一场比赛结束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胜方。

2、加赛一局:如果根据边裁判员的记分无法判定一方运动员获胜,加赛一局。

3、加赛一局后仍无法判定获胜方,根据下列次序判定如下一方为胜方:(1)体重轻者;(2)在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3)在比赛中具有较好的进攻技术。

4、在没有运动员犯规的情况下,如果一名或两名运动员受伤经现场医务监督诊断为不宜继续进行比赛,或两名运动员同时被击倒地而不能继续比赛,边裁判员应计算出每一名运动员到终止比赛时的得分。

到终止比赛时得分多的运动员应判为胜方。

四、优势胜利1、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场上裁判员认定为实力相差悬殊,场上裁判员在征得裁判长同意后,可以终止比赛,并宣告对方为优势胜利。

2、击倒对方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受重击倒地,在十秒钟内不能重新比赛,或十秒内站起后明显丧失比赛能力,应立即判对方获胜。

3、因对方被取消资格而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因犯规或诈伤等原因被取消资格。

场上裁判员应停止比赛,立即宣布另一方获胜。

4、因对方弃权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弃权,应判另一方为胜方。

五、无胜负中止比赛由于重大客观原因(如比赛场馆遭损坏、停电或特殊天气原因)致使比赛无法继续进行,场上裁判员应宣布中止比赛,该场比赛成绩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