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初稿)1.概述预应力张拉就是提前给一个构件加拉力,使得那个构件受到了压应力,进而产生一定的形变,以这种方式来应对结构本身所要受到的荷载。
张拉方法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先张法是构件在工厂中的时候用仪器张拉,再送到现场;后张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浇筑之后进行张拉。
我们项目是后张法进行张拉。
2.施工机械YCW250B型千斤顶、YBZ2×2/50型高压电动油泵、灌浆泵、拌浆机。
3.施工工艺1)预应力安装首先搭设底部支撑及模板,绑扎钢筋,确定预应力孔道高度,焊接支架钢筋,然后安装波纹管(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预应力穿束,设置好泌水管,之后安装螺旋筋,安装锚垫板。
项目的纵向预应力采用15-Φs15.2、12-Φs15.2、9-Φs15.2三种类型钢绞线,A节段均采用两端张拉方式进行,B、C节段主要采用单端张拉。
横向预应力采用19-7Φs5、15-7Φs5两种类型钢绞线,采用两端张拉。
2)混凝土浇筑浇筑前要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封闭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养护。
现浇梁砼实际强度不小于设计值的90%,且养护龄期不少于7天。
3)预应力张拉之后可以开始安装工作锚板,安装工作夹片,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板,安装工具夹片,施加预应力,退锚,拆除张拉设备并且切除多余钢绞线。
张拉顺序为:预应力束张拉施工顺序:先纵向后横向。
纵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按:腹板束-底板束-顶板束,先长后短,先中间后两边;横桥向预应力钢束对称张拉。
张拉力按以下要求进行:(1)为确保预应力施工达到设计要求,遵循原则:(1)0→10%σcon (初应力值)→20%σcon→50%σcon→103%σcon(锚固)(伸长量小于20cm);(2)0→10%σcon(初应力值)→20%σcon→50%σcon→0→20%σcon→50%σcon→103%σcon(锚固)(伸长量大于20cm)。
4)灌浆及封锚孔道灌浆,浆液自第一个泌水孔冒出泥浆后将该泌水孔封闭,另一端泌水孔冒出浓浆后关闭阀门并保压两分钟,灌浆结束,之后封锚。
4.总结目前为止,仅仅还是只能算知道了张拉的施工工艺,之前在现场,关注的是工人在做哪一部分,比如现在在张拉了,但是具体压力表显示到多少并没有关注;所以下周去现场,不光要看工人施工步骤,还需要对图纸方案数据与施工操作数据进行对比,更深入的了解张拉。
2020.12.15.周二1.钢绞线纵向预应力布设有腹板束、顶板通长束、顶板支点短束、底板通长束、底板跨中短束,采用15-Φs15.2、12-Φs15.2、9-Φs15.2三种类型钢绞线。
根据资料室留样可以知道1根钢绞线里有7根钢筋。
纵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按:腹板束-底板束-顶板束,先长后短,先中间后两边。
根据图纸了解钢绞线数据:1.1、A节段1)腹板F1-A: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5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24.5cm,总长291.2m,总重4809.6kg。
F2-A: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5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26.5cm,总长291.3m,总重4811.2kg。
F3-A: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5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28.4cm,总长291.4m,总重4812.8kg。
F4-A: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5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30.4cm,总长291.5m,总重4814.5kg。
2)顶板T1-A: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8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00.0cm,总长464.0m,总重6130.4kg。
T1-A’: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2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00.0cm,总长116.0m,总重1532.6kg。
T2-A: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2713.2cm,总长434.2m,总重5735.4kg。
T3-A: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1613.2cm,总长258.2m,总重3410.2kg。
3)底板B1-A: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8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5800.0cm,总长464.0m,总重6130.4kg。
B2-A:钢绞线规格是9-Φs15.2;一共8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515.6cm,总长281.2m,总重2786.9kg。
A节段是两端张拉,根据图纸上描述,腹板左右墙伸长量都为19.0cm;顶板T1-A,T1-A’,左右墙伸长量左右都为18.9cm;T2-A左右墙伸长量8.6cm;T3-A左右墙伸长量4.9cm;底板B1-A左右墙伸长量19.6cm,B2-A左右墙伸长量11.3cm。
1.2、B节段1)腹板F1-B: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20.5cm,总长412.0m,总重6805.0kg。
F2-B: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19.9cm,总长412.0m,总重6804.0kg。
F3-B: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19.4cm,总长412.0m,总重6803.2kg。
F4-B: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5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18.8cm,总长411.8m,总重6802.2kg。
4)顶板T1-B: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00.0cm,总长656.0m,总重8667.0kg。
T1-B’: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4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00.0cm,总长164.0m,总重2166.8kg。
T2-B: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2716.2cm,总长434.2m,总重5735.4kg。
T3-B: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1613.2cm,总长258.2m,总重3410.2kg。
5)底板B1-B: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4100.0cm,总长656.0m,总重8667.0kg。
B2-B:钢绞线规格是9-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515.6cm,总长562.4m,总重5573.8kg。
B节段是一端张拉,根据图纸上描述,腹板右墙伸长量都为26.5cm;顶板T1-B,T1-B’,右墙伸长量左右都为27.8cm;T2-B左右墙伸长量8.6cm;T3-B左右墙伸长量4.9cm;底板B1-B右墙伸长量27.8cm,B2-B左右墙伸长量11.3cm。
1.3、C节段1)腹板F1-C: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40.4cm,总长304.0m,总重5021.2kg。
F2-C: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37.9cm,总长303.8m,总重5017.0kg。
F3-C: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35.4cm,总长303.6m,总重5013.0kg。
F4-C:钢绞线规格是15-Φs15.2;一共10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32.9cm,总长303.2m,总重5008.8kg。
6)顶板T1-C: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30.9cm,总长485.0m,总重6407.0kg。
T1-C’: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4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28.6cm,总长121.2m,总重1600.6kg。
7)底板B1-C:钢绞线规格是12-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029.0cm,总长484.6m,总重6403.0kg。
B2-C:钢绞线规格是9-Φs15.2;一共16束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长3593.9cm,总长575.0m,总重5698.0kg。
C节段是一端张拉,根据图纸上描述,腹板右墙除了F1伸长量20.3cm,其他伸长量都为20.2cm;顶板T1-C,T1-C’,右墙伸长量都为19.8cm;底板B1-C右墙伸长量20.2cm,B2-C左右墙伸长量11.5cm、11.6cm。
以上伸长量计算至锚下,已经计入初始张拉力产生的伸长量,实测伸长量与计算伸长量允许误差不能超过±6%。
钢束伸长量的计算参数μ、k分别取值0.17、0.0015,施工时应根据实验室测进行计算。
2.基本参数纵向预应力束采用的是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105MPa,钢绞线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15-Φs15.2、12-Φs15.2、9-Φs15.2三种类型钢绞线,张拉控制力分别为2929.5KN,2343.6KN,1757.7KN。
这个控制力未计入锚具锚圈口摩阻损,施工时应根据实验值予以修正,总张拉拉力为σcon*Ay(预应力钢绞线面积)+F(圈口损失力),总张拉拉力不得大于0.8*con*Ay(预应力钢绞线面积)。
波纹管内径除了B2-N是Φ80mm,其他都是Φ90mm.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对称张拉;当两端同时张拉时,二端不得同时放松,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两端张拉力应一致,二端伸长值相加后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当张拉长束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需多次张拉时,应分级张拉,中间各级临时锚固后,重新安装千斤顶,并重新读表和量测伸长值后再继续张拉,避免伸长值量测累积误差。
预应力张拉时应均匀缓慢升高油压,逐步张拉至控制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