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正稿 ppt课件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正稿 ppt课件


2020/12/27
17
(六)巩固深化,迁移应用
2020/12/27
18
试一试1
(20+4)×25 37×65+37×35
=20×25 +4×25 =(65+35) ×37
=500+100
=100×37
=600
=3700
b×c+a×c=(a+b) ×c
2020/12/27
19
试一试2
(80+4)×25 34×72+34×28
(a+b) ×8= a ×8+ b ×8 (10+7)×6= 10 × 6 + 7 ×6 8×(125 + 9) = 8× 125 + 8× 9 7×48+7×52= ( 48 + 52 )×7
=80×25 +4×25 =(72+28) ×34
=2000+100
=100×34
=2100
=3400
(对比练习,使学生刚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由理论到
实践,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能更好用好乘法
分配律。同时,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还可以反过
2来020/用12/27:b×c+a×c=(a+b) ×c)
20
填一填: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乘法分配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四则运算的经验:学生结合
具体情境,体会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
算的基本计算方法;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了四形的周长计算和乘法的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已经对
2020/12/27
6
三、情感体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 规律,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 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 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提高计 算的准确性。
2020/12/27
7
教学重点:
借助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 认识、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概括乘法分配律
有结果相等的特征,使学生明白两个算式可以
用等号连起来。同时通过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
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感知乘法分配律。
2020/12/27
12
(四)学生举证,发现规律的普遍性
首先,让学生明白仅从一两个例子中获得 的某些发现是难以称之为规律的,只能说是 猜想。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再举些例子同桌 互计算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发现这 一规律具有普遍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
2020/12/27
说课人:郝利红
1
说课流程
• 说教材 • 说教学目标 • 说情感体验 • 说教学重点、难点 • 说教学过程 • 总结回顾 • 教学反思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2020/12/27
10
(三)举例验证,感知规律
(40+4)×25 40×25+4×25
=44×25 =1100
=1000+100 =1100
=
2020/12/27
11
42×(64+36) 42×64+42×36
=100×42
=2688+1512
=4200
=4200
=
教师举例由学生自已进行验证,发现两边也具
还会将乘法分配律推广到正小数、正分数,直至正无理数的简算中
去,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的计算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和
应用还能帮助学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20/12/27
5
二、教学目标
1、将乘法分配律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借助图 形的特征及相关计算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为契机,在引导学生 探究、发现、分析、比较、总结的过程中有意 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提高学生计算的 速度和准确性。 3、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会 学习数学的快乐。
2020/12/27
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贴瓷砖活动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选择上图及所示信息作为研究材料,意在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和帮助
学生直观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帮助学生利用乘法、加法运算的意义
理解乘法分配律——(a+b)×c=a×c+b×c;可以解释为a个c加b
个c等于(a+b)个c。)
2020/12/27
13
(五)对比发现总结规律
2020/12/27
14
(6 + 4)×9 = 6×9 + 4×9
(40 + 4)×25 = 40×25 + 4×25
42 × (64 + 36)= 42×64 + 42×36
2020/12/27
15
(6 + 4)×9 = 6×9 + 4×9
(40 + 4)×25 = 40×25 + 4×25
2020/12/27
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5×4= 18×25×4= 89×100=
125×8 = 25×9×4= 125×16= 75+25= 268×56+256×44=
本学期我的教研专题是:提高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口 算题中设计有:(找朋友,如125×8、25×4,凑整的,如 75+25,整百数的乘法,如89×100,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 如25×9×4、18×25×4、125×16的)既煅练了学生的口算 能力和数感,并且通过讲解“是怎样算的?”又对前面学过 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复习。最后一题较难,学生不 能很快地口算出来,教师快速口算结果,形成悬念,提高学 生学习的欲望。
42 × (64 + 36)= 42×64 + 42×36
+ + ( a b )×c = a×c b×c
2020/12/27
16
通过课件讲解使学生明白原来这个规律就叫 乘法分配律,然后出示概念,加深学生对这乘 法分配律这一规律的理解。然后总结出乘法分 配律的字母表达式(a+b)×c=a×c+b×c ,从 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
学生适时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同时,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中,
学生已经探索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
便运算。而乘法分配律有别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它沟通了乘法
和加法的联系,是乘、加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具有特殊的意
义。在这里,我们研究乘法分配律在正整数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
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