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
①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DAT阳性,除外其他类 型的溶血,可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 ②如DAT阴性,但临床表现较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 或切脾治疗有效,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可诊断为 DAT阴性的AIHA。 ③有雷诺现象,冷凝集素效价显著增高,或DAT C3 型阳性、抗IgG阴性,可诊断为冷凝集素综合征。 ④有血红蛋白尿或Rous试验阳性,D-L抗体阳性可诊 断为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抗体是IgG型 溶血素,又称为D-L抗体。D-L抗体是一 种IgG型双相溶血素,即在低温(<20℃) 条件下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再次复温后通
过补体激活途径造成血管内红细胞的破坏, 这也是D-L抗体介导的溶血表现为暴露于 寒冷后发作的原因。D-L抗体呈现一定的 红细胞P血型抗原特异性。
临床表现(二)
• 寒冷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包括冷凝集病(CAS,亦称冷凝集素病,冷凝集素
综合征)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蛋白尿两类。 • 冷凝集病表现为在寒冷的环境中指端、足尖、鼻 尖、耳郭等皮肤暴露处紫绀、冰冷,自觉局部麻 木、微痛,加温后症状消失。 •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表现为遇冷后再回 到温暖的环境中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腰腿 酸痛,腹痛,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随后 排出酱油色尿但多持续时间短,偶有几大者,可伴 有黄疸和脾大。本病罕见。
发病机制(二)
• 温抗体型 • 37℃时作用最活跃,不凝集红细胞,为IgG型不完
全抗体 • 致敏红细胞在通过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主要
是肝和脾,又以后者为主)时被巨噬细胞识别(补 体的Fc段和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并吞噬破坏, 发生血管外溶血。 • 与致敏红细胞结合的温抗体Fc也可激活补体Cl, 但只能到达C3阶段,不能形成C5一C9膜攻击复合 物,也就不造成血管内溶血。 • 红细胞破坏的速率与红细胞上吸附的IgG数量不一 定成比例。
• c、精神调理: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 避免精神紧张、调情致,勿激动,可适当锻炼, 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
耗血,加重气血虚。
• 根据是否存在基础疾 病: 温、冷抗体型溶血均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
病因(一)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按其病因均可分 为原因不明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 原发性者不存在基础性疾病
• 淋巴增殖性疾病是继发性温抗体型AIHA最常见的 病因,占一半左右。
其次,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温抗体型AIHA的 原发疾病包括所有的造血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 巴瘤、骨髓瘤和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 结缔 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 节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病毒感染 免疫性 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异常球蛋白血症、免 疫缺陷综合征) 胃肠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及良性肿瘤(如卵巢皮样囊肿)。
发病机制(三)
•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此型较温抗体型 少见,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 白尿症
• 冷凝集素绝大多数是IgM抗体,在低温(0℃-5℃) 条件下可引起红细胞的凝集,在20-25℃时与补体 结合最为活跃,并能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形成 C5一C9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导致血管内溶血。
调理
• a、生活调理: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 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关重要, 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避免 外感。
• b、饮食调理: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及多为气血 两亏,肾则脾肾俱虚,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 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补之品亦当 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脾胃。
临床表现(一)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一般起病缓慢,表现为乏力、头晕、黄疸等症。
病情较重者,贫血发展快,面色苍白,伴有气急、 晕倒、全身衰竭或循环衰竭症状,甚至神志异常, 同时尿色加深及皮肤巩膜黄染较重。 • 在病毒或细菌感染后病情可突然加重,黄疸、贫 血严重,并见发热、头晕、腹痛、腰背酸痛、食 欲不振、呕吐甚至衰竭状态。半数以上脾大,1/3 肝大。 • 继发性者伴有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原发病的表现。
发病机制(一)
• 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可能的因素) • 病毒感染可激活多克隆B细胞或化学物与红细胞膜
相结合:改变其抗原性等均可能导致自身抗体的 产生。 • 淋巴组织因感染、肿瘤以及免疫缺陷等因素可使 机体失去免疫监视功能:无法识别自身细胞,有 利于自身抗体的产生。 • T辅助细胞(Th)平衡失调:Th2功能亢进,主要产 生IL-4、IL-6和IL-10 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功能异 常亢进,产生自身红细胞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系体内免疫功 能调节紊乱,产生自 身抗体和(或)补体 吸附于红细胞表面,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 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 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分类
• 根据抗体作用于红 细胞膜所需的最适 温度: 温抗体型 冷抗体型
• 输血:只用于溶血危象或AIHA暴发型出现心肺功能障碍者 • 其他: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
• 预防 • 冷凝集素病、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应避免受凉,通常
的裸露部位也不应忽视。温抗体型AIHA溶血的发作无 明显诱因,部分患者的发作与外伤、手术、妊娠、精 神刺激有关,应尽力避免。对患者解释本病的基本概 念、防治要点,说明预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鼓励 患者在药物充分治疗条件下自我锻炼与调养,以提高 体质。
治疗
•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温抗体型AIHA的主要药物
• 达那唑:为弱雄酮类促蛋白合成制剂,可减少巨噬细胞的 FcR数目
•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球蛋白(IVIG)
• 脾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才能维持缓解者, 可考虑
• 血浆置换: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将患者富含IgG抗体的血浆清 除
病因(二)
• 原发性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存在基 础性疾病
• 继发性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的病 因有: 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CLL)、感染(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 继发性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常见的病因有: 梅毒、病毒感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