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

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

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

[1]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鲁迅(1881~1936)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

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