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维勤
教材: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数学第88-89页
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8例1 ——“数学广角”单元之“集合”。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课中,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不需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在学习数数时,学生常常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印象更深刻;又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初步认识到求两个“单集”内的对象的总数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为“两集相交”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使学习成为可能。

62%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思路受阻现象,表达出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干预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

38%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接受更大的挑战,参与更复杂的学习,教师必须为此做好学习材料的准备。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实例,初步渗透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及它们的交集。

2、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
2、
3、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4、5、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6、7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3、4、
5、
6、7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提示
导入、生疑(5

一、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
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
么?
2.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
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
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
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
该注意什么?



10分
钟)
三、检查学习,加深理解
1.买菜问题
我们学校非常注意同学们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
的菜都不完全相同。

这是班上的2个小记者调查的近两天
的买菜情况,请大家把图填写完,并计算食堂这两天一共
买了几种菜。

(先完成后指名汇报)
4月
11日
















4月
12日










粉紫



4月11日 4月12日
2.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他们自己收集的实际问题或书上的习
题。

3.辨析:
小名他们小组有12人一起打扫卫生。

小名统计了一下:
有8人扫地,8人擦窗子,其中5人既扫了地又擦了窗子。

小名统计的对吗?
〔练习设计注意生活
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
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使学生
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
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




1、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大家知道了什么?
3、还想知道什么?


课本P91 第1、2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