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班会尊老爱老课件

主题班会尊老爱老课件

1.2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巷道支护中的一个重点,而不稳定巷道支护则是巷 道支护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含水的极不稳定软岩巷道,由于水的软化作用,巷道支护难, 极易造成巷道围岩压力增大,使得巷道围岩发生变形破坏相当严重。
清水营煤矿是新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设计产量超五百万吨,是高产高效矿井。由于 煤层赋存条件差,巷道围岩多为粗砂岩,岩性松软,强度低,且顶板存在富含水层,目前巷 道均已遭到严重破坏,巷道两帮内挤、顶板下沉、底板隆起。特别严重的是主井出现严重失 修。由于巷道的变形破坏,严重地制约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给矿井的开采、运输、通风、行 人及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加固。因此,解决巷 道的支护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QSYK-1
神华宁煤集团清水营煤矿
主要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方案
1工程的必要性
1.1现状分析
1.1.1矿井地质情况 矿区钻孔揭露地层自下而上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第四系,含煤地层为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钻孔揭露厚度245.01~304.86m,平均276.50m,岩性由灰、灰白色长石石 英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煤和少量含铝质泥岩组成。主要可采煤层顶板均为 易冒落、不稳定—中等冒落、中等稳定岩层,底板为不稳定岩层。
动圈发展快、围岩变形大,发生大的离层、内缩破坏,需要完善现有支护技术,保证巷道在 服务期间不发生失稳现象。
含水层对顶底板影响大,由于巷道使用时间长,顶板水对围岩的软化作用明显,研究水 与岩层的相互作用机理,找到防治水患的有效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软岩、水患、失稳巷道支护难度增大,巷道支护的难度大,巷道变形破坏控制的技术要 求严格。因此,主要巷道支护综合技术研究是急需进行攻关研究的重大技术课题。
目前,国内外对这类巷道的支护,采用的支护方式主要包括锚网<带)喷联合支护、可 缩性金属支架、锚喷支护加砌喧,以及全封闭金属支架等,从一些深部矿井的支护实践来看 ,这几种支护方式均采用过,但仍没能解决巷道的稳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种金属支 架支护方式虽然承载能力较大,但仍属被动支护,其承载能力与埋采用的锚喷支护因岩体较弱,整体 性差,且锚固力不足,不能有效控制围岩松动范围的扩大,形不成可靠有效的支护结构,从 而造成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了支护结构的全面破坏。因此,对于不稳定巷道的
矿井地层中含水层属弱~中等富水性,分别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Ⅰ)、白垩系砾 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含水层<Ⅱ)、侏罗系上统安定组~中统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Ⅲ)、 二~八煤间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Ⅳ)、八~十八煤间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Ⅴ)、 十八煤以下至底部分界线砂岩含水层组<Ⅵ),隔水层以低阻、高密度的粉砂岩、泥岩为主 ,主要有四层,分别为安定~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顶板隔水层、二~八煤含水层顶板隔水 层、八煤及其顶底板泥岩隔水层、十八煤及其顶底板泥岩隔水层。 1.1.2主要巷道设计布置层位
围岩强度:即普氏系数 f,主要指标是岩石单轴抗压及抗拉强度<MPa); 巷道深度:巷道在地下埋深,即 kγ H,k 与上覆岩层“岩梁”的支撑跨度有关; 围岩性质:围岩的矿物成份、膨胀性、蠕变和流变性质等; 松动范围:巷道开挖后,围岩体松动、碎胀后直接作用在巷道的重力; 地应力:地应力包括原岩构造应力以及相邻巷道开挖或采动压力所造成的影响; 温度、水、瓦斯:易造成围岩软化、泥化、碎裂失稳; 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材料、结构、参数等均影响巷道稳定性; 宁煤主要因素是顶板水、软岩,二者的耦合作用,使得巷道围岩发生大面积变形破坏。 1.1.3.3 巷道支护难度分析 在当前的应力场条件下,在局部区域,巷道掘进出现底臌、顶板下沉、淋水现象,巷道 变形明显。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提供资料显示: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顶底板
图 1-1 岩层综合柱状图 <2)回风斜井由六煤~五煤露头对应地面位置开口,坡度为22°~15°~25°。在二煤露 头位置进入二煤,沿二煤底板施工。二煤厚度2.06~8.1m,平均厚4.75m;二煤顶板岩性总 体由粗粒砂岩构成,次为粉砂岩、泥岩。厚度0.57~71.09m,平均11.55m,伪顶主要发育于 井田南部,岩性以泥岩为主,厚度小于0.5m;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及泥岩 ,厚度0.53~21.14m,平均5.06m,一般小于5m;顶板的侏罗系上统安定组~中统直罗组裂隙 孔隙含水层<III),厚度3.4~372.33m,平均厚度127.12m,层位较稳定,渗透性强、导水性
QSYK-1
神华宁煤集团清水营煤矿
主要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方案
目录
1 工程的必要性 1 1.1 现状分析 1 1.2 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状况 4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2 研究开发内容 6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程最终目标 7 4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7 5 研究或研制开发的技术路线,实施的方式、方法、步骤 7 5.1 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 7 5.2 研究方法 8 5.3 技术路线 8 5.4 实施方式<具体方案)9 5.5 矿压观测 18 6 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论证 19 7 现有基础、技术条件,保证体系 20 7.1 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成果 20 7.2 岩石破坏与失稳理论 20 7.3 深部巷道支护取得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 21
1.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1.3.1 主要巷道支护出现的问题
三条斜井井筒、车场巷道设计均采用锚网喷支护,回采巷道采用锚网支护,施工过程中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顶板下沉、裂缝、脱层掉包及底臌等现象,局部出现冒顶。主要表现是① 顶板喷层受挤压变形、掉包、下沉,锚杆支护失效,个别锚杆被拉出或拉断,初喷巷道较成 巷后的巷道这一现象突出,掉包严重时出现冒顶;②两帮受顶板下沉和底臌影响,喷层开裂 、向外臌出,巷道宽度不够;③巷道底板臌起,最大底臌量1400mm,造成轨道变形,巷道 高度不够;④台阶向巷帮一侧严重倾斜,水沟开裂变形;⑤出现脱层、掉包时,通常伴有渗 水、淋水现象;⑥巷道交岔点或跨度大处容易发生掉包、脱层现象;⑦顶板掉包与底臌同时 出现;⑧部分巷道无淋水现象,岩层受风化后,顶板也很快掉包、底板臌起。 1.1.3.2 巷道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