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检测技术方案

桩基检测技术方案

****项目桩基检测
********检测有限公司
2016年01月03日
编制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试验依据
三、检测数量
四、检测方法及原理
五、试验实施过程
六、测试仪器设备及人员
七、静载检测施工要求
八、业主的配合工作
九、进度安排和实施
十、技术说明及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试验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
4. 赣建质监字[2011]第16号文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为确保基桩工程质量,现综合本工程项目基桩设计、施工特点并结合工程要求,提交以下检测方案。

三、检测数量
1、低应变检测:按总桩数的100%进行低应变法检测;
2、静载(堆载)检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静载检测。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采用静载检测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检测方法及原理
1、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激振应力波反射法的依据为一维杆波动理论。

其波动方程的通解为:u=f(x-ct)+g(x+ct)式中f,g为任意函数。

通过自变量平面(x,t)任一点有两条相异的实特征线,“+”号对应于上行波,“—”号对应于下行波。

当桩头受到锤击的冲击力后,由此产生的应力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桩身中存在的断裂、裂缝、扩
径、缩径、夹泥、离析等缺陷时,会产生反射与透射。

我们从实测获得的波形图,根据波形、波频、波速的变化,通过分析仪的各种软件,综合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

(见图1)。

图1 低应变动力试桩示意图
2、静载检测(堆载)
模拟建筑物实际受荷情况,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试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即分级对桩进行加载,加载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预制块堆成平台。

由超高压油泵站带动千斤顶加载,荷载量和桩顶沉降量由压力表和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通过RS-JYC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或人工测量和控制(试验装置见图2)。

五、试验实施过程
1、低应变检测
⑴、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身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b、桩头的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c、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⑵、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b、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c、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d、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e、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⑶、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拈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b、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其激振点宜为基桩的中心位置。

c、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d、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e、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

f、稳态激振应在每一个设定频率下获得稳定响应信号,并应根据桩径、桩长及桩周土约束情况调整激振力大小。

⑷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

b、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c、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d、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2、静载检测(堆载)
(1)施工完成后静载检测桩应及时制作好桩帽,保证检测设备、堆载物能到达受检桩旁的道路。

(2)静载检测其加载分级、观测程序、稳定准则、终止加载条件等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Q、《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等有关规范执行。

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测。

其方法是对试验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进行预压,其目的是消除整个试验系统和被测桩本身由于安装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排除千斤顶及管路中的空气,检测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

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位移计显示读数稳定后,并记录初始读数,即可开始正式加载。

加载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试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一般每两小时加一级荷载)即:1)、荷载分级:每级加载为极限承载力的1/10。

2)、位移观测:每级加载后在第1h内分别于5、10、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由电脑控制或人工记录)。

3)、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位移量在1小时内小于0.1mm。

4)、加载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但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4)试验加载已达到设计院提供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要求。

5)、卸载与卸载位移观测:每级荷载维持15 min,按第5min、15 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2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检测结果分析:
试验方案及试验分析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为依据。

六、测试仪器设备及人员
低应变法检测采用武汉岩海工程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RS-1616型桩基动测仪,仪器已通过国家型式批准(CPA),厂家已获得该仪器的“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CMC);静载试验采用武汉岩海工程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RS-JYC(B)基桩静载仪。

(一)低应变法检测采用下列仪器:
1、RS-1616型桩基动测仪1台;
(二)、静载检测采用下列仪器:
1.加载设备
高压油泵:最大加压值为60MPa,加压精度为每小格0.4MPa。

2.位移量测装置
1)基准钢梁:安置载试桩上侧,2套;
2)JYC(B)静载仪一套。

(三)检测人员:
派驻本项目经理一览表
派驻本项目技术人员汇总表
拟投入本工程设备
七、静载检测施工要求
1、静载检测要求:
a、静载荷试验建议做好试桩桩头的处理工作。

b、保证道路到受检桩旁,并使道路能承受40吨以上货车能行走,且预留工程车转弯。

c、保证工地通电(380V、220V)到受检桩旁。

八、业主的配合工作
1、提供本工程地质报告。

2、提供工程工作范围建筑总平面布置图。

3、提供单体桩基平面图、桩基说明。

4、提供桩基施工现场记录(砼试块报告、机台记录等)。

5、负责现场静载实验土方的提供,确保高、低应变检测的桩头平整无水,负责高应变基坑的开挖及静载试验桩头处理。

6、提供检测所用的水电,水、电应离受检测桩50m。

九、进度安排和实施
1、施工完成后静载检测桩应及时制作好桩帽,保证检测设备、堆载物能到达受检桩旁的道路,砼浇好后待土体稳定(一般28天)即可测试;
2、低应变检测1天/栋;
3、检测采取穿插进行,力争以最快最优的检测方法、速度按质按量完成。

十、技术说明及施工措施
为保证我公司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我公司检测的数据保证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及相关单位,针对有疑问的受检桩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

并对有疑问的桩进行扩大检测数量,确保工程质量真实可靠。

工程检测全过程安全文明施工,我公司派工地安全员1人,实施对工程检测全过程的安全责任监督,对检测人员、工人进行现场监督、指导。

检测人员、工人及相关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安全、文明细则:
1、进入检测工作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着装整洁,不允许穿拖鞋、打赤膊。

2、不允许身体不适、酗酒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3、对不安全检测现场设立警示标志,对外来人员进入进行指导讲解
4、所有人员不得随处乱丢纸屑、果皮、饭盒等生活垃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