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一曰熏。 昔之于小说也,博弈视之,俳优视之, 熏也者,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 甚且鸩毒视之,妖孽视之;言不齿于缙绅, 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浸也者,入而 名不列于四部(古之谓小说家者,于今大 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 异)。私衷酷好,而阅必背人;下笔误征, 之义也。……四曰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 则加嗤鄙。——黄人:《小说林》发刊词 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实佛 之最上乘也。 论小说 与群治 之关系
4、“问题小说”的问题 、 问题小说” (1)、小说成为探索社会人生问题的途径 (2)、观念式的写法 (3)、表现的广度与深度
四、人生写实派小说
1、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人生派小说家 、 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 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王任叔 2、叶绍钧 、 (1)细节的现实主义 (2)灰色的人物、灰色的人生 《饭》与《潘先生在难中》 《孤独》:别样的关注
是在这一年的寒假考考了之后, 关西的一带, 接 连下了两天大雪。我一个人住在被厚雪封锁住的乡 间, 觉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 就在一天雪片还在飞 舞着的午后,踏上了东海道线开往东京去的客车⋯⋯受 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 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 魁卖淫妇, 这一晚坐到深更, 于狂歌大饮之余, 我 竟把我的童贞破了。 太不值得了!太不值得了! 我的理想, 我的志向, 我的对国家所抱负的热情, 现在还有些什么? 还有 些什么呢?——《郁达夫自传》 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 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 凌, 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 是在男女两 性, 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郁达夫
这一类东西,无疑地是以书籍的卖销与流行为第一原 则的。为了在作者的稿费或版税上得到胜利,作者是不 能不体贴着多数读者的心理,而给以利用的。所以最好 是性欲与恋爱的葛藤,多注重性欲的挑拨,使读者在其 中感到最低级的本能的发泄的快感。但这容易使人厌倦, 而且时代的呼声与社会的舆论,至少也波及那些一向以 这些小说为消遣的有闲阶级的男女们,使他们羞耻公开 地读着这类的东西,虽然他们在其中是会感到趣味的。 于是作者便不能只管恋爱与性欲的诱惑,而不顾革命或 是所谓的社会问题了 。——韩侍桁《革命的罗曼蒂克》
3、庐隐及其《海滨故人》 、庐隐及其《海滨故人》
露沙,云青,莲裳,玲玉,宗莹 人生聚散之无定 “人生到底作什么?……牵来牵去,忽想到恋爱的问题上去,——青年 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美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 芬芳的气息,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叶枯了,人家弃 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空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末人生到底 作什么?……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春时互相爱恋,爱 恋以后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呵!并且爱 恋的花,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 的圈套,清静一辈子呢?” “枯寂的人生真未免太单调了!……唉!什么时候才得甘露的润泽,在 我空漠的心田,开朵灿烂的花呢?……恐怕只有膜拜‘爱神’,求她的怜悯 了。” “来信收到了,人生不过尔尔,苦也罢,乐也罢,几十年全都完了,管他 呢!且随遇而安吧!”
夫说部之兴,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
几乎出经史上,而天下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 说部所持。 ……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 时,往往得小说之助。——几道、别士:《本 馆附印说部缘起》 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 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 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喻,当以 小说喻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康有为
论性质,精神,以及所给人的趣味的成分,张资平 作品,最相宜的去处,是一面看《良友》上女校皇后 一面谈论电影接吻方法那种大学生的书桌上,在这些 地方,有他最诚实的读者以及最大的成就。由他手写 出的革命文学,也仍然是要这种读者来欣赏的。 放到别的去处呢?也仍然是成功,是他那味道因 为有一种十六岁到二十四五岁年青男女共通的甜处, 可是一个不以欣赏皇后小影为日课的年青人,(譬如 说内地男女分校的中学生),是不懂那文章好处 的 。——沈从文《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
《黄金》:“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 敬你;你穷了,他们转过背去,冷笑你,诽谤你, 尽力的期侮你,没有一点人心。”
6、彭家煌(1898-1933) 、彭家煌( )
文学的两面手:农村生活与知识分子、市民 小说特点:(1)细腻简练真实。(2)人物 色彩斑斓,丰富多样。(3)喜剧色彩。 《怂恿》(4)结构“隽妙”。
本刊登载张资平先生之长篇创作《时代与爱的歧路》业已 数月,近来时接读者来信,表示倦意。本刊为尊重读者意见起见, 自明日起将《时代与爱的歧路》停止刊载…… ——黎烈文《申 报》“自由谈” 张资平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经了一年,地位更有些降落 了。……好一点的刊物,没有要他的文章的了,他即使有所发 表,也是东凑凑,西凑凑,零零星星的小翻译,多半是点理论, 创作也不大见了。听说他在上海常往来的,只有曾今可等 了 。——李长之《张资平恋爱小说的考察》 张资平在中国近代小说史上是已经成功了过去的一位作家。 由于他自己历年来所发表的作品给人的印象与观感上说,他已 该结束他的文学生涯,小说事业。因为时代是进展了,而张先 生并不见进展。 ——陈骥彤《张资平与他的小说》
张资平: 张资平:被“腰斩”的“两面派” 腰斩” 两面派”
张资平的“五四”精神 “转向”背后的秘密
一面提倡普罗列搭利亚文艺,/一面又写这样无聊的作品,/我承 认我的矛盾,矛盾,十二分的矛盾。/然而无论谁人都难免此种矛盾。 /看吧,世界几多言论与行动不一致的人啊!/我竟变成他们里面的一 个了!……此后我要刻苦地克复我自己!/克复我自己的小资产阶级 的劣根性!/当然,是在行动上,同时是在言论上!/对于这篇无聊的 作品,/我不敢遽然地说是旧的我死前的作品。/更不敢说,我藉此篇 来敲我自己的丧钟。 ——《柘榴花 》
三、晚清民初小说中的“现代”因素 晚清民初小说中的“现代”
1、“现代”观念的渗入。 2、叙事角度的变化。 3、心理描写的增强。 4、情节中心地位的动摇,对话体小说的出现。 需要注意:传统与现代交错杂糅的状态。
启蒙”影响下的“五四” 第二讲 “启蒙”影响下的“五四”小说流派
一、“启蒙”问题的来龙去脉 启蒙”
1、晚清“启蒙”与五四“启蒙”(政治-思想 文化) 2、“启蒙”与国民性问题的真伪。 3、“启蒙”与新文学的发生。(人的文学) 4、“启蒙”已死?
二、“启蒙”与“五四”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 启蒙” 五四”
1、“启蒙”与五四小说的三大发现 、 启蒙”
(1)人的力量与欲望的发现(自然的发现) (2)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发现 (3)妇女儿童的发现
2、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和《超人》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 超人》
“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 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 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 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的好,爱和怜悯都 是恶……” “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 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超人》
周作人: 周作人
周作人: 周作人
郑振铎:《换巢鸾凤》附注 郑振铎
2、鲁迅乡土小说的贡献 、 (1)丰富、生动。 (2)深刻。 (3)圆熟。 3、鲁迅对乡土小说作家群的影响 许钦文 蹇先艾 鲁彦
4、许杰(1901-1993) 、许杰( )
《惨雾》、《赌徒吉顺》
5、鲁彦(1901-1993) 、鲁彦( )
4、王任叔(1901-1972) 、王任叔( ) 双向着力的好处与弊端 “文学底惟一责任,是在表现出人生内在的生命底步调” 《破屋》的现实主义与《监狱》的浪漫主义 《风子》、《监狱》 《疲惫者》 巴人与鲁迅
五、鲁迅开创的乡土小说
1、从“问题小说”到“乡土小说” 、 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 1923年以后问题小说衰微,乡土小说兴起。主要作者是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或是在其刊物、早期的《晨报副刊》上 发表小说的青年作家。还包括与文研会创作倾向近似的语 丝社、未名社的成员。代表作家有许杰、许钦文、鲁彦、 徐玉诺、蹇先艾、彭家煌、台静农、黎锦明等。 从“问题小说”到乡土小说的内在规律:都是为人生 的文学主张的产物;前者注重“观念”,思想大于形象, 后者则多从生活经验出发,看重生活和艺术本身。 乡土文学理论的演变:周作人的提倡,沈雁冰、郑振 铎的探索,鲁迅的先行。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 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 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 支配人道故。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 系》
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一曰熏。 熏也者,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 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浸也者,入而 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 之义也。……四曰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 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实佛 之最上乘也。 论小说 与群治 之关系
3、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县相州 、王统照 镇人,出身地主家庭,1918年赴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 英文系,直接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染。 (1)1919-1924,《春雨之夜》、《一叶》、《霜 痕》。象征与写实并存。 (2)1925-1927,《号声》、《黄昏》。初窥现实主 义门径,伤感情调增加。 (3)1928-1934,《山雨》、《银龙集》。纯粹的现 实主义阶段。 (4)1935-1944,《春花》、《华亭鹤》、《双清》 等。新的象征成分的渗入。
2、五四小说的整体特征 、
(1)题材与表现内容(乡土与知识分子) (2)观、什么是问题小说?
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一部分作家创作的反映、探索社会问题的小说。 这些小说多关注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婚恋问题等。代表作 家有冰心、庐隐等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