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A.应尽可能与行人的流向一致,
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 B.人行横道要在驾驶员容易看清
楚的位置,查毒宜小于15m。在双向机
动车道达到或超过六车道的道路上, 应在道路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安全 岛的端部应有醒目的标志。设置在道 路中央的行人安全岛占一条车道宽, 长约5~8m不等,视过街行人数量而定。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 右转弯车道长度
l右 l直停 l过渡
式中 l右 ——右转弯车道展宽长度(m); l加速——直行车停车车列长度(m) 与 车列中的车辆数及车身长度有关; l过渡——过渡段长度(m),可采用横 移一个车道所需时间3s计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2009.09

第七章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1 2 3
平面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
立体交叉口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的作用
■ 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 相交的部分称为城市交叉口。
■ 左转弯车道长度
l左 l左停 max l左减,l过渡
式中 l左 ——左转弯车道长度(m); l左停——左转车停车车列长度(m); 与车列中的车列长度及车身长度有关; l左减——左转车减速所需长度(m) l过渡——过渡段长度(m),可采用 横移一个车道所需时间3s计算。
(7-1-14)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Ⅱ.向进口道右侧展宽 利用机动车道右侧的分隔带、人行道上的绿带,或拆迁部分房屋,增加一 条车道。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Ⅲ.展宽车道的长度 利用机动车道右侧的分隔带、人行道上的绿带,或拆迁部分房屋,增加一 条车道。
④ 交叉口内各流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组织、交通岛的设
置(保证流线的安全顺畅,提高交叉口车流的通行能力); ⑤ 交叉口地面雨水排除与竖向设计;
⑥ 交叉口范围内管线综合及地面窨井盖的处理;
⑦ 交叉口范围内交通信号、标志、绿化、公交站点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的布置。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相互交叉的交会点。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2)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与夹角 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能五条路以上(含五条路)相交叉。
交叉口相交道路之间的夹角宜较均匀,在规划交叉口时,应使互相交
叉的交通流成直角或接近直角,夹角一般大于75°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③ 为适应右转车辆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国外常将交叉口缘 石做成多半径的和顺曲线。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符合设置缘石半径的最小半径。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⑥ 交叉口展宽 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 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增加车道数的方法,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使
它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其设计内容包括展宽位置的选择以及展宽长
度的计算。 A.展宽交叉口的进口应考虑的因素 交叉口的交通量和分向比例,进 口道允许的排队长度以及车辆所要求
在视距三角形的范围内,有限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 视。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 视距三角形应以最不利的情况来绘制,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 根据交叉口计算行车车速计算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 ② 根据通行能力与车数的计算划分进出口道车道。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② 缘石半径的计算
b R1 R ( e C w) 2 2 V右转 R 127 i) (
式中 R1—— 路口最小缘石转弯半径(m);
(7-7-1)
(7-1-2)
R—— 机动车最外侧车道中心线的圆曲线半径(m); b—— 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宽度(m) e—— 最外侧机动车道的加宽值(m); C—— 分隔带宽度(m); w—— 路口转弯处非机动车道宽度(m); V右转—— 路口车辆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 μ —— 横向力系数,采用0.15; i—— 右转弯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号,向外侧倾斜用 “-”号。 i值一般可按常用的路面横坡i=0.02值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周期长、绿信比和相位差。 A.周期长 周期长是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一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信号相位简
称相。它表示在信号化交叉口给予车辆与行人通行权的程序。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B.绿信比 绿信比即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C.相位差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1)交叉口的设计车速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2)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 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 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
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福州大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3)交叉口缘石的转角半径 为了保证右转弯车辆能以一 定的速度顺利地转弯,交叉口 转角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
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
车辆行驶的轨迹;通常多采用 圆曲线。多圆心用在设计车辆 为大型车辆,或用于转角处建 筑物已形成、用地紧张的交叉 口。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
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 ■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 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 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交 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 由线扩展到面得重要作用,解
决得得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
交叉口也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 的咽喉。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2.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1)分岔口、交汇点与冲突点 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突。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 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 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 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
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 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
的次数和阻塞时间等项目。
■ 调查时间应按调查的目的确定, 但一天之内往往只在高峰时段调查就
足够了,也有根据需要进行24h观测
或连续观测一天以上。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⑤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 交通组织原则 A.有利于提高通行能力。B.有利于提高安全性。C.有利于提高效率和
③ 绘制直行车与左转车辆行车的轨迹线,找出各组的冲突点。
④ 从最危险的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车行道中线),分别量取停车视 距S停值。
⑤ 联结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阻碍视线的
障碍物存在。交叉口转角处建筑红线应在视距三角形之外。 ■ 通常X形、Y形交叉口锐角端必须验算视距三角形后,才能确定该处红线 控制位置。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3.交叉口设计
■ 交叉口的设计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 视距三角形的保证; ② 缘石半径设置(大小与道路等级有关); ③ 缘石边缘与交叉口中心的距离(过大,人行横道过长,或车辆停止线 很远,交叉口内车流游荡);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 Y形平面交叉口
■ T形平面交叉口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意
相得绿灯起始时间之差,用s表示。 ■ 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形成“绿波”交通组织
所谓“绿波”交通,就是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
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 绿灯。这种绿波交通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停歇,提高了平均行车速度和通 行能力。
舒适性。
■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法 A.渠化交通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B.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 用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手势指挥,使通过交叉口的不同道路上车辆的通 行时间错开,即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7-1-14)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 出口道转弯长度
l出 l加速 l过渡
式中 l出 ——出口车道展宽长度(m); l加速——车辆加速所需长度(m);
(7-1-14)
l过渡——过渡段长度(m),可采用横移一个车道所需时间3s计算。
■ 当路段为单向三车道时,进口道至少四车道或更多;当路段为单向两车道 或双向三车道时,进口道至少三车道或更多;当路段单向一车道时,进口 道至少两车道或更多。 ■ 在缺乏交通量数据时,可以在交叉口进口道外侧缘石半径的端点向后展宽 50~80m。 ■ 交叉口出口道展宽段的宽度与进口道展宽的宽度相同,长度则根据交通量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④ 平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 调查的目的是为掌握交通的实际流动状态,改善交叉口的交通或改造
交叉口的设计。 ■ 调查内容可以通过常规观测完成,除调查驶向交叉路口的各断面交通量 外,还应调查交叉路口不同出入方向的组合。 ■ 同时还要调查信号灯周期及红、 率、黄灯的显示时间等。对于交通阻 塞严重的交叉口,还需调查等候信号
和公共交通设站的需要而定。在缺乏交通量数据时,出口道展宽段的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