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200402035 于金辉关税是一个国家外贸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固然不是实施外贸政策的最佳工具,却是设置贸易保障、贯彻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
恰当的运用关税手段,会对一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放眼美国的关税演变,大体上经历一个关税率先由低到高,后由高到低的走势。
对于关税史的分期,史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划分。
①但无论哪种划分方式,都会把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断限来分析,因为这一时期是美国关税史上施行高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
本文拟以此阶段的关税保护为论题展开论述。
一关税问题历来是美国政坛上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并且与地域之争等争端结合到一起而更加复杂。
南北战争以前,随着南方农业集团和北方工商业集团力量的消长,关税率也上下起伏不定。
但就像有的学者所说的“在美国历史上,不带保护性的关税是不存在的”,虽然有明显的起伏,但关税率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
内战的爆发,也带来了关税的飙升。
1861年,共和党人执政,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Morrill Tariff Act),使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最低的18.8%猛增至36.2%,一年之间几乎提高了一倍。
1864年、1865年、1866年平均税率连续提高到48.3%。
战争其间的这些保护主义立法的目的是筹措战争经费,然而关税却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降低,而是作为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被沿用下来了。
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在中央的领导权,共和党也开始了他的长期执政阶段。
他吸纳了原买办商业集团、金融集团,并利用西部的广大土地团结了西部的小农场主,利用黑人牵制了南部社会的种植园主,开创了一个向工业大进军的黄金时代。
到19世纪末,历届美国政府变本加厉,基本上都实行了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没有一次国会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
②到80年代高关税使联邦国库充裕。
1889年的大选中,共和党人提出了“毫不妥协地赞同美国保护关税制度”的政纲,赢得了大企业家数百万美元的资助,本杰明·哈里森由此入主白宫,这成为美国工业将要得到比过去的立法更多保护的信号。
1890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麦金利关税法”(Mckinley Tariff Act),把平均税率提高到49%创纪录的高水平。
许多个别项目比平均数还要高的多,如棉纺织品的进口税率由35%提高到50%,棉线进口税率从35%提高到60%,亚麻税率从30%增加到60%。
③1894年民主党人克里夫兰重新上台,他反对高关税,要求降低税率。
但迫①一种分期将关税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1792——1816年的财政关税时期;(2)1816——1934年的保护关税时期;(3)1937——1973年的双边互惠关税时期;(4)1973年至今的非关税保护时期;还有一种分发认为:(1)1789——1861年关税率上下起伏、飘忽不定的阶段;(2)1861——1934年高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3)1934年以后关税逐步走低、实行自由贸易的阶段②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第457页③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41页于国内保护贸易势力的压力,最终作了折衷性的调整,通过了“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Willson-German Tariff Act),将平均税率降至37%,但这种折衷性的调整随着共和党人麦金利的上台,如昙花一现而被“丁利关税法”(Dingley Tariff Act)取代,平均税率被提高到46.5%。
在此后的十年期间,税率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
直到1913年,民主党人威尔逊担任总统,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Underwood Tariff Act),将平均税率由40%以上降到27%。
这一关税法虽然将平均税率大幅降低,但由于一战的影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
一战结束后,各交战国在经过了短期的通货膨胀后,便发生了经济危机。
面对国内外的市场问题,各国相继开征起新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最后连英国也放弃了已推行达半个世纪的自由贸易政策。
美国的出口市场受到沉重打击,国内各行业普遍不景气。
在这种背景下,哈定政府打着恢复“常态”的旗号,改变了威尔逊的关税政策,恢复了全面的高额保护关税。
1921年和1922年,国会分别通过了“紧急关税法”(Emergency Tariff Act)和“惠特尼——麦康伯关税法”(Fordey-Mccumber Tariff Act),创造了此时为止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关税率。
此后,贸易保护主义从哈定经柯立芝到胡佛政府,直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前夕,作为共和党外贸政策的核心思想得到坚决地贯彻。
大危机期间美国超保护的关税政策达到了极点,1930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法案——“霍莱—斯穆特关税法”(Hawley-Smoot Tariff Act),该法将应税商品的平均税率提高到53.2%。
这一关税法使美国的贸易量骤减,各国纷纷筑起高关税壁垒或采取其他的限制措施,胡佛总统指望高关税保护来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的设想彻底破灭。
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为了克服国内商业的不景气和扩大国外市场,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这一关税法彻底扭转了美国100余年的贸易保护倾向,标志着美国外贸政策的重大转变,美国迎来了自由贸易的新时期。
二从内战以来100余年中,美国政府坚定地实行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目标的驱使。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工业在初期的政策保护下已初具规模,但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存在制约着工业的发展。
直到1850年,绝大多数制造业还处于手工工场和家庭作坊阶段。
在工业结构中,提供出口的资源型部门比较发达。
外贸结构仍以输出原料和农产品制成品为主。
所以,南北战争以后,工业化面临的两大任务就是:第一,将工业化由北部推进到南部乃至全国,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第二,工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美国的这一工业化的目标,需要政府的保护政策的扶持,即筑起高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的某些工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既孕育出一批新型的工业,也改造了传统工业。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加剧了。
如何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摆脱其经济上的殖民地性质,便成为美国统治者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汉密尔顿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税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的支柱,它就一定会丧失独立,降到一个省份的地位。
”①可见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摆脱经济依附地位的最选择。
①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62页第二,共和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近百年中,共和党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白宫的主人,尤其在1861——1913年长达52年的高额保护关税时期,除了8年以外,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来保证充足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而民主党人得到南部种植园主的支持,持有实行低关税的传统思想,支持自由贸易。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于1861、1862、1864年多次提高平均税率,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使共和党的威望大增。
战争结束后,共和党人利用林肯的政治影响,连续执政近20年,高关税也作为一种护官符,被历届共和党政府采用。
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政府和企业家结盟。
企业家为政治家撑腰;政治家又转过来为企业家效劳,在政治上给与企业家各种帮助,其中为工商界设立保护关税制度,便是共和党人竭力推行的政策之一。
比如在1896年的大选当中,共和党人在政纲上大肆宣传“高关税即高工资”、“麦金利即繁荣”等口号。
为了保证共和党获胜,俄亥俄州的百万富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马库斯·汉纳亲自坐镇,部署1896年总统竞选;美孚集团和摩根家族各自为他(麦金莱)解囊25万美元。
①在他们的帮助下麦金利入主白宫,他上台后不久就废除了“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通过了新的“丁利关税法”,将平均税率提高到46.5%,履行了其在政纲中为大企业家提供高关税的承诺。
当然,在内战结束后的近百年中,也有几届民主党政府,他们也试图降低关税税率。
如克利夫兰通过的“威尔逊——戈尔曼法”和威尔逊时期通过的“安德伍德法”,但这些税法随着政府的倒台,也很快便被废除了,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无法改变高关税的总体航向。
第三,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影响。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以汉密尔顿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为代表,是一种保护“婴儿产业”(Infant Industry)的理论。
它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用以对抗经济发达的国家,保护本国新兴的民族工业的理论工具,故他可以说是一种保护先进的贸易保护主义。
19世纪时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美、德等曾用这一理论对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竞争。
②李斯特于1841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揭批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贸易主张。
论证了暂时实行的关税保护制度对美国民族工业独立的必要性。
指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而保护制度对于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在与先进国进行完全自由竞争的制度下,一个在工业上落后的国家,即便极端有资格发展工业,如果没有保护关税,就决不能使自己的工业力量获得充分的发展,也不能争得圆满无缺的独立自主地位”。
③他还阐述了贸易保护的重点以及怎样进行保护。
事实上,李斯特贸易保护的理论深受美国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的影响。
李斯特有流亡美国的经历,在美国他对汉密尔顿贸易保护的一般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汉密尔顿在给美国国会的《制造业报告》(1791)中,“强调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和一个相当大的非农业消费阶层对于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农业的重要性。
”④他认为,应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以及保护关税来鼓励国内制造的①丁则民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本,第198页②戴建中《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评价》发表于《经济学文摘》1997年第10期,第51页③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267页④转引自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发表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第78页增长,使之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外国竞争者相当的规模节约。
李斯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汉密尔顿的这些观点,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汉密尔顿保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