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铁道概论总结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全国建成铁路9000公里,其中,有东北京奉(关外段)、滨绥、长滨、长大、安奉等线,北方京奉(关内段)、京汉、京张、津浦、胶济、正太、汴洛等线,华东沪宁、沪杭等线,华南株萍、潮汕、广九等线,西南仅有滇越线(滇段)。
2 缺干少支的民国铁路
由于旧中国从清政府末期到国民党政府垮台,大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因而其铁路事业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和色彩,整个铁路事业的发展既缓慢又畸形,既设备杂乱又管理落后。综合起来,大致有三: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蒸汽机应用于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对中国来说,自己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却竟是非法的“舶来品”。
清政府顽固派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不许中国自己修建铁路,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后者主张在中国修建铁路,既因为它们看中了中国地大物博,有广阔的掠夺前景,又因为修铁路体现着它们侵略策略的改变,其目的是“以新辟的道路和交通,来代替旧时的战争和并吞领土的政策”。英国殖民地铁路的专家提出以汉口为中心,向中国四面八方修建铁路的方案。英、美等国在上海的商行联合请求修建从苏州到上海的铁路。英国甚至指使一位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的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作广告而 事诱惑。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固守祖规朝制的清朝王室为其所惑,为其所动。
四、高速铁路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铁路是法国,于六十年代建造的TGV001(Turbo),时速为270 km。日本1964年建造的0系列高速列车时速为220km。目前高速铁路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我国1994年12月建成第一条准高速铁路,时速为160km,其中部分试验段时速达200km。
秦沈客运专线2002年12月综合性试验时速达到了321.5km/h。
当然,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还是为当时的物资交流、人员往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迟、少、偏、乱、差。
3 艰苦创业的人民铁路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是以旧中国铁路的技术设备为物质基础,在人民政权不断接管、修复既有铁路的有利条件下创建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人民政权接管、修复和管理的铁路越来越多。成立于1949年1月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简称军委铁道部),创建伊始就通过部长滕代远主持召开的铁路工作会议突出地强调,统一铁路的组织和领导以适应战争和生产的需要,统一材料的调配和使用以加快铁路修建的进度,统一铁路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和铁路修建的规格标准以实现铁路安全、迅速、成本低的原则,并以“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作为行动口号,号召广大铁路职工大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a 组合列车
b 超长列车
3
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学习国外经验,通过科学试验,逐步开行重载列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了三种重载列车的模式。
组合式重载列车:1985~1990(第阶段)单元式重载列车:1992~(第二阶段)
整列式重载列车:1992~(第三阶段)
复习引入:
前讲我们学习了世界铁路的发展概况,了解了铁路是由木路发展而来,并经历了由蒸汽牵引到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的转变,又出现了磁悬浮铁路。高速、重载是铁路发展的两个方向。
第一讲 世界铁路发展概述
一、铁路前身——木路
“Rail”这个英语单词最初的意思是木栏杆、木栅栏。英国人毕奥莫特(Beaumout)于1630年将木头铺在地上,使从矿山运输煤的车辆易于通行,车辆的动力是人力或马这样的畜力,这样的路在当时就称为“Rail”,这个词今天的意思就是铁路。
在这个时代,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开始出现。英国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1680年最早设想将蒸汽机用于运输(牛顿的蒸汽机车)。但“Rail”即铁路的革命性变化到1819年才在英国达累姆的帕顿煤矿出现。随后于1822年11月18日,英国人史蒂芬森(Stephenson 1781-1848)主持修建的将蒸汽机车和铁轨相结合的铁路部分开通(史蒂芬森机车)。
本讲我们学习国内铁路发展的一些基本知识。
重点:旧中国铁路的特点、新中国铁路发展现状
难点:
本讲学时:2学时
一、发展历史
1 起步艰难的晚清铁路
1)吴淞铁路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30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25年了。
在城市内,自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列地铁在英国伦敦投入运行之后,由于地铁快速、准时,在各国大城市获得了发展。轻轨交通作为一种快捷的短途客运方式,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20世纪9O年代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客运方面向高速发展。从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速列车车速达300公里/小时,继而又出现了时速515.3公里的世界实验最高纪录。最近突破“轮轨粘着方式”运行的列车模式的超导磁浮高速列车也在德国、日本相继出现。
a 多机牵引超重列车 b 单元列车
2) 牵引吨数小、行车密度大
这种运输方式以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代表。
这些国家国土面积小,货物运距短,原有铁路设备标准低,货物装卸能力差。但复线比重比较高。
3) 牵引吨数大、行车密度高
这种运输方式以前苏联为代表。前苏联疆土辽阔,铁路客货运量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客货周转量分别在1/2、1/3以上。它又细分为两种运输方式:
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又称淞沪铁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英、美合谋,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把“吴淞道路公司”变成“吴淞铁路公司”,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当中国政府要求其停止行车时,狡猾的英方却要中国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而在赎款未交清之前,仍然继续行车。更可悲的是,昏庸、守旧的清政府在交齐赎款之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五、重载运输
1
铁路重载运输是指采用单机、双机或多机牵引的大功率内燃或电力机车,增大货物列车编挂辆数,大幅度提高牵引吨数,实现重载列车的运输方式。
2
1) 牵引吨数大、行车密度小
这种运输方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疆域辽阔,有大量煤炭需要从西部运往东部,运输距离长。行车密度不大,产销两地货运品种单一,运量大,运距长,装卸自动化程度高。这种运输方式又细分为两种: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直到第二年才以由锅炉改造的蒸汽机车牵引。
一是数量少、分布偏。
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多公里。这仅有的2万多公里铁路,又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二是标准杂、质量差。
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花八门的铁路标准都搬到中国。全国轨距宽窄不一,连同一线路上的桥、隧界限和曲线、坡度标准都不统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这些设备不仅质量很差,而且类型极其杂乱,如机车、钢轨就有百种之多,且30%的车站没有信号机,70%的线路没有闭塞设备。设备质量差,线路病害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
3)铁路权益旁落
第一次在1896年至1903年之间。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列强乘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利用各种手段,或直接建筑和经营,或假借中外合办之名,或通过贷款的形式,贪婪地掠取在中国的筑路权。
帝国主义接连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瓜分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
三、电气化铁路
随着牵引动力革命的荫发,世界上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87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哈尔斯克公司为德国柏林世界工业博览会建成,尽管机车的输出功率仅有2.2千瓦,线路全长仅有300米。电力机车的功率大,爬坡能力强,适用于山区行驶。目前电气化铁路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铁路先进程度的标志之一。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1975年修建成的宝成(宝鸡至成都)线。该线大大缩短了翻越秦岭的时间。
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它的建成通车,虽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却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不小影响。
2)首创阶段
从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到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中法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
收回铁路利权的运动风起云涌引起列强的不安和清政府的惧怕。英、法、德、美四国不甘放弃已经取得的铁路权益,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清政府深恐事态扩大,于1911年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取得外债。这更加激怒了广大爱国人民。四川省发起保路运动,投入运动的爱国志士形成反对清政府、拥护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
183O年,英国的利巴普尔至曼彻斯特间的客运列车是世界上第一列客车。
最初火车的烟囱很高,所以早期的铁路上不能有低矮的门式桥梁。这种烟囱却大大改善了火的通风条件,提高了机车效率。蒸汽机车的出现促使城市扩张,很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中国国土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7月开通的淞沪(吴淞至上海,也叫吴淞铁路)铁路全长14.5公里。这条铁路是由英国人用欺骗手段建成的,后又经清政府出白银28.5万两赎回,拆除后锈蚀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