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海洋大学观赏水族学4

上海海洋大学观赏水族学4

第四章淡水淡水热带热带观赏鱼观赏鱼淡水观赏鱼指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淡水中具有观赏价值和养殖价值鱼类。

这类观赏鱼一般体色都很艳丽,体型奇异且繁殖方式奇特,很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能在水族箱中饲养的淡水热带观赏鱼约有数百种,主要分属于7个科,即鳉科、鲤科、脂鲤科(拉加辛科)、慈鲷科、攀鲈科、鲶科以及古代鱼科。

这些热带鱼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美洲、北美洲南部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我国出产的热带鱼主要在台湾省及大陆南方地区。

一、鳉科热带鱼卵胎生指卵子在体内受精,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独立于母体,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来源为卵黄囊内的卵黄,完全不吸收母体的营养,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仔鱼直接由母体产生。

卵胎生鱼类的雌鱼经过受精以后,在靠近臀鳍处会出现黑色或白色的“胎斑”,“胎斑”出现后,约经过7~10天,小鱼便可降生。

鳉科热带观赏鱼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北美洲南部,这类鱼大都色彩鲜艳,五彩缤纷。

雌鱼的臀鳍呈扇圆形,雄鱼的臀鳍都特化为交接器,因种类不同,略有差异。

交接器官。

卵囊,分批产生仔鱼。

1、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最早由德国科学家Withelm Petecs 1959年在委内瑞拉发现的。

常见的尾鳍形态有:圆尾、尖尾、铲尾、琴尾、上剑尾、下剑尾、双剑尾、三角尾、皇冠尾、扇尾等。

主要品种有蛇皮孔雀、红袍孔雀、黑袍孔雀、紫袍孔雀等。

孔雀鱼的原产地在南美洲。

一般体长为3~6厘米,雌鱼比雄鱼大,可长到5~7厘米,但雄鱼比雌鱼更美丽。

1、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生活习性:性情温和而且活泼,能与其它品种鱼混养。

水温:18~26℃(最低12~13℃)。

光照:1500~2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水质:喜老水,pH值接近中性,硬度约8~10DH,日换水量不宜超过1/10。

1、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食性:杂食性偏动物食性,特别喜食枝角类、水蚯蚓等鲜活饵料,也可以投喂一些鱼虫干、青菜屑,以及馒头、面包、新鲜米饭和面条等不含油腥的淀粉类食品。

繁殖:雄鱼相对较小,体色艳丽,臀鳍特化为棒状生殖器官;雌鱼臀鳍为扇圆形。

一般4~5个月即可性成熟,雌雄鱼在饲养过程中能自行交配,不必为其配对,雌鱼每次产仔鱼约15~100条,最多可达150条,繁殖周期为25~30天。

2、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剑尾鱼类在水族箱中作为观赏鱼来饲养始于1909年。

1840年,欧洲植物家Kare Heller在墨西哥境内的溪流中发现了剑尾鱼,并用他的名字命名。

由于剑尾与月鱼很容易杂交繁殖,当今养殖的剑尾鱼类几乎没有纯种。

身体强壮,易饲养。

因其弹跳力很强,最好加盖饲养。

2、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主要品种有红琴尾剑鱼、帆翅红剑鱼、斑点红剑鱼、绿剑尾鱼。

原产地:目前主产地在墨西哥和洪都拉斯。

一般体长约为4~7厘米,雌鱼比雄鱼大,可长到6~8厘米。

2、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水温:20~28℃(最低12℃)。

光照:2000~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0小时)。

水质:pH值6.8~7.2,硬度6~8DH。

食性:饵料较杂。

2、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繁殖:y雄鱼臀鳍特化为棒状生殖器,尖端有剑状的交接器;而雌鱼的尾鳍、臀鳍均呈扇形。

y多种植些水草,临近生产期,雌鱼腹部会出现白色斑点(胎斑),当斑点转为黑色时,表示即将生产,初产每胎约10尾左右,以后逐渐增多,最多一次可生产100多尾,繁殖周期20~30天。

y“性逆转”现象。

3、月鱼(Xiphophorus maculatus) 原产地:最早在黑西哥已发现了7种月鱼,此外,南到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也有分布。

一般体长约为4~5厘米,雌鱼稍长,可长至7~8厘米。

常见种类有帆翅金月、金黄月、帆翅红月、蓝月等。

性情温和,易饲养,可与其它鱼混养。

3、月鱼(Xiphophorus maculatus)水温:22~26℃(最低12℃)。

光照:2500~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0小时)。

水质:pH值6.5~7.0,硬度6~8DH。

繁殖:繁殖能力比孔雀鱼、剑尾鱼都要强,性成熟只需要3~4个月,雌鱼的产卵周期为2~3周。

4、摩丽鱼(Poecilia latipinna)和(Poeciliavelifera)最初分布于美国南部,原属于沿海海水鱼类,经长期的人工培养,已逐渐适应在淡水中生活。

种类较多,分布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美国南部。

一般体长约为5~6厘米。

最常见的如黑摩丽、银摩丽、气球摩丽、云石摩丽等。

4、摩丽鱼(Poecilia latipinna)和(Poecilia velifera)水温:Poecilia latipinna 为25~30℃,而Poecilia velifera为22~26℃。

光照:2000~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水质:pH值7.2~7.6,硬度8~10DH。

4、摩丽鱼(Poecilia latipinna)和(Poecilia velifera)食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少量动物性饵料,水草,藻类。

繁殖:5~6个月成熟。

y交配时,雄鱼略为多一些,交配后的亲鱼,经过半个月的精心饲养,腹部逐渐膨大,出现白色“胎斑”。

y喜欢在草丛中静卧,不爱游动,故繁殖箱中应多布置些水草。

y亲鱼产过仔鱼后,应及时将其同仔鱼分开,并供以充足的饵料。

5、美国旗鱼(Jordanella floridae)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

一般体长在4~5厘米,雄鱼比雌鱼美丽,雄鱼比雌鱼要大得多,雄鱼最大可以长到6~7厘米。

卵生,体形较小,色彩美丽,体色变化多端,主要由红、兰、黄混合组成。

5、美国旗鱼(Jordanella floridae)水温:22~28℃(最低14℃)。

光照:2000~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0小时)。

水质:喜老水,稍微换水不当就容易引起死亡。

pH值6.0~6.8,硬度4~6DH。

5、美国旗鱼(Jordanella floridae)食性:植物性饵料和活饵。

繁殖: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比较困难。

二种产卵习性:y泥底或漂浮的水草上产卵;y当底质比较干净并有窝穴时,有护卵行为。

6、火麒麟(Nothobranchius guentheri)原产地:东非洲,一般体长在5~6厘米,应单独成对饲养,雄鱼体色灿烂夺目,雌鱼色泽较差。

水温:20~30℃(最低10℃)。

光照:2500~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6、火麒麟(Nothobranchius guentheri) 水质:pH值6.5~7.5,硬度6~10DH。

食性:杂食性偏动物习性,更喜食活饵。

繁殖:一年生鱼类,繁殖较容易。

7、黑鳍珍珠鱼(Cynolebias nigripinnis)原产地:阿根廷。

体长5~7厘米,分布有密密的银白色小斑点,雌鱼浅褐色,并无夺目的斑点。

寿命4~5个月,一生只繁殖一次。

水温:22~30℃(最低12℃)。

光照:3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7、黑鳍珍珠鱼(Cynolebias nigripinnis)水质:pH值6.4~7.2,硬度8~10DH。

食性:杂食性偏动物性,喜食枝角类。

繁殖:一年生鱼类,由小鱼到成长再到交配,以至死亡,仅三个月,受精卵在稍微潮湿的环境下,保持三至四个月,然后加上水,则又会迅速孵出小鱼。

8、条纹琴龙(Aplocheilus lineatus) 原产地:印度、斯里兰加。

体长9~10厘米。

性情凶猛,不能与其它鱼混养,但一般不会自相残杀,有集群的习惯。

水温:20~28℃(最低10℃)。

8、条纹琴龙(Aplocheilus lineatus)光照:1500~2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水质:pH值6.4~7.5,硬度6~8DH。

食性:喜食活饵和其它种的稚鱼,有时也吃冰鲜饵料和干饵料。

繁殖:较容易,但应当将配对的亲鱼与其它鱼严格分开。

二、鲤科热带鱼鲤科鱼类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种类繁多。

但作为热带观赏鱼在水族箱内饲养的种类并不多,而且几乎都产于东南亚一带。

y非洲有些鲤科观赏鱼,却很少有人在水族箱内饲养。

y欧洲大部分鲤科观赏鱼由于不能适应水族箱中相对较高的水温,也无法引入水族箱同其它各类的观赏鱼混养。

鲤科观赏鱼种类主要有:白云山鱼、四间鲫、T字鲫、半间鲫、三角鱼、斑马鱼、红线剪、银鲨等。

二、鲤科热带鱼繁殖较容易,要求水中性略偏碱性。

有些卵具粘性,有些则无粘性,产卵时间多为黄昏或黎明。

亲鱼产卵后无护卵习性,最好将其隔离。

1、白云山鱼(Tanickthys albonubes) 原产地:中国广东。

体长:3~5厘米。

体侧从头至尾有一条金线,体色有几种变化如:红褐色、兰色、棕色等,繁殖时,背鳍、尾鳍红色特别明显。

1、白云山鱼(Tanickthys albonubes)水温:18~30℃(最低9℃)。

光照:1500~2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水质:硬度8~10DH,pH值6.5~7.5。

较易饲养,适应范围比一般观 水质:硬度8~10DH ,pH值6.5~7.5。

较易饲养,适应范围比一般观赏鱼更大。

食性:与普通鲫鱼相似,杂食性偏动物食性,也可投喂鱼虫干和小量人工配合饲料。

繁殖:沉性卵,应种植少量水草,保持暗淡光照,强度约为300~500Lux。

产卵后,应将亲鱼隔离。

2、T字鲫(Barbodes lateristriga)原产地在东南亚,属中型观赏鱼,最大规格可以长到20~25厘米。

此鱼最大的特征是体侧有T字形斑纹,幼、稚鱼时比较温和,成鱼较凶猛,会吞食小鱼和鱼卵。

水温:20~30℃。

光照:2000~2500Lux以上(每日至少12小时)。

2、T字鲫(Barbodes lateristriga)水质:喜弱酸性水,pH值6.5~7.0,硬度8~10DH。

食性:杂食性,在水族箱中对水草有伤害。

繁殖:沉性卵,每次产卵1500~3000粒。

3、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原产地:印度•体侧有似斑马的条纹,属小型观赏鱼,一般体长在一般体长在33~4厘米。

•可在小型水族箱中饲养,适应性强。

3、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斑马鱼的主要亚种有印度斑马鱼(也叫原种斑马鱼)、豹纹斑马鱼、大斑马鱼和变种斑马鱼。

水温:22~30℃。

光照:1500~2000Lux以上(每日至少10小时)。

3、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水质:pH值6.5~7.5,硬度6~8DH。

食性:杂食性偏动物性,但也可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繁殖:较容易繁殖和养殖。

一般3~4个月即可性成熟,产无粘性的沉性卵,每次产100~800粒卵。

4、半间鲫(Puntius semifasciolatus)原产地:产于中国南方,属于小型观赏鱼,最大只能长到4厘米,鱼体褐绿色,各鳍橙黄色,体侧有几条黑斑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