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专业代码110203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从2011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奉献、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协作意识和能力;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素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特长;有较深厚的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数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知识面宽广,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较好的体育和军事基本常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审美观点正确,身体健康。
三、支撑学科会计学依托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与之相关性较高的专业有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资产评估学、审计学、税收学和金融学等,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扩展与涉猎。
四、核心课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1.簿记;2.中级财务会计;3.成本会计;4.管理会计;5.财务管理;6.审计学原理;7.财务分析;8.高级财务会计;9.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10.内部控制;1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五、特色课程本专业特色课程包括:1.会计学科概览;2.内部控制;3.营运资金管理;4.预算管理;5.薪酬制度体系设计;6.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7.绩效管理;8.其他鉴证业务;9.内部审计;10.政府审计;11.管理咨询。
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1.专业课综合研究实验环节:在开设了簿记、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于第4个夏季学期集中安排4周会计综合研究实验。
整个实习过程由专业教师指导,每天上下午各4学时,每周安排5天,共5学分。
2.在第2个春季学期末至第3个秋季学期初(暑假+夏季学期)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研究发展计划(ACSRDP)”,由系出资资助研究项目,立项并验收合格者计2学分。
具体要求见“有关说明”。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之后,于第八学期安排10周时间的实践教学环节,前4周为企事业单位等实践部门实习时间,后6周为撰写学位论文及答辩时间。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指导,共10学分。
4.主要课程实践教学安排:总计6学分(1)簿记: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2)中级财务会计: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3)成本会计: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4)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5)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6)财务管理: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7)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8)企业财务信息化: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9)高级财务会计: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10)财务分析: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11)会计信息化应用专题: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12)薪酬制度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16学时,计0.5学分。
注:上述课程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层面,各占50%。
5.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至少修满2学分):可选项目见“有关说明”。
七、学分分配八、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建议优先选修范围与次序:《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礼仪》、《法律故事与诉讼文化》、《恋爱与婚姻》、《学习的科学与技术》、《文献检索》、《计算机安全技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语言表达艺术》,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其他通识教育课程。
3.学科基础教育层面3.专业知识教育层面 5.工作技能教育层面 九、教学进程表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8 学分建议优先选修范围与次序:《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礼仪》、《法律故事与诉讼文化》、《恋爱与婚姻》、《学习的科学与技术》、《文献检索》、《计算机安全技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语言表达艺术》。
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其他通识课程。
3.学科基础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 33 学分4.专业知识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43 学分其中:必修 39 学分;选修 4 学分5.工作技能教育层面 最低要求学分:29 学分其中:必修 23 学分;选修 6 学分十、特殊学生培养方案1.对于学习成绩特别突出,打算提前毕业的学生,在前几个学期平均成绩不低于90分的前提下允许跨年级选课,并允许参加上年级的毕业答辩。
但最短修业年限不短于3年。
2.对于第7学期确定免试攻读本校研究生的学生,在不影响本科后续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允许提前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以缩短研究生阶段学业年限。
但每学期提前修习学分不得超过6学分。
3.对于高考外语为英语以外语种的学生,外语学分最低不得低于8学分。
没有高级别课程开设的情况下,不足学分以通识课补足。
十一、有关说明1.学生选课必须严格遵守“满足先修课程”的要求,未修过规定先修课而“强制”选课者视同未选,不予登记学分。
2.创新创业教育可选项目:(1)参加国家级竞赛;(2)参加省级竞赛;(3)参加市校级竞赛;(4)承担国家、省及市校各级科研课题;(5)获得国家专利;(6)发表学术论文;(7)参加校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SRDP)活动获得立项;(8)参加教师课题;(9)实践调研(学生自主(或经教师联系)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经分析、研究形成科学、有意义的调研结论并且调研报告经相关专业教师认证的);(10)综合研究设计性实验(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开展创新性研究、设计活动,设计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并经相关专业教师认证)。
上述创新实践环节学分认定按学校统一标准执行。
3.ACSRDP项目研究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研究难度应适中,切记选择自身能力无法胜任的大而空的研究主题。
鼓励学生优先选择由会计学系拟定的选题,也可以就身边的经济现象确定与本专业相关性较高的研究课题。
特别提示:鉴于ACSRDP旨在提升本科生利用专业知识研究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项目立项对象为结束二年级课程的学生,严禁一年级学生提前选修该课程。
十二、核心课程简介1.簿记:是会计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时应明确簿记的对象、职能及簿记与会计的关系,理解账户设置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的要求和实务操作,弄清会计循环及账务处理程序在实践中的不同类型,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及簿记工作组织与规范的基本内容等。
《簿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各种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能够独立地进行操作演算。
2.中级财务会计:是在《簿记》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既有财务会计理论的阐述,又有财务会计实务的讲析,成为会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上,能灵活地根据企业的特点,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信息。
3.成本会计:是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任务和意义,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进行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具备在会计实务中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及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4.管理会计: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也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
该课程是在学习了经济学、管理学、概率统计、成本会计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利用会计和其他有关信息来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规划企业未来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关知识,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5.财务管理: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树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及通货膨胀价值等财务管理基础观念,掌握企业资本筹措、资本投放、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并购、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等方法,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6.审计学原理: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审计学原理,学生可以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7.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是继审计学原理后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审计类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掌握审计实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掌握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筹资与投资等业务循环的审计以及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的审计,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其他鉴证业务。
8.财务分析: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运用,以及财务活动的分解剖析方法,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服务。
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工作,总结经营业绩、发现经营问题,寻找成本优势和收益空间。
9.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其主要是就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会计问题进行阐述,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特殊会计业务的特点、处理原则及其方法。
10.内部控制: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程,是后续学习审计学原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以及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咨询等相关课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