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tamnine 白鲜碱;Skimmianine 茵芋碱;Fagarine 青椒碱;Robustine ;<分子式> C12H9NO2 <相对分子质量> 199 <性状>棱柱粉末。
又称白鲜胺,白藓碱。
棱柱结晶(由乙醇中结晶),熔点133℃。
溶于热乙醇和氯仿,微溶于乙醚,难溶于水。
其盐酸盐为针状结晶(由乙醇中结晶),熔点170℃(分解)。
其苦味酸盐为黄色棱晶(由乙醇中结晶),熔点1.63℃。
存在于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芸香科植物欧白鲜;芸香科植物花椒属竹叶椒的根;芸香科植物阿诺梯花椒的茎;芸香科植物得卡瑞花椒的茎皮;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芸香科植物蚬壳花椒的茎;芸香科植物乔木状花椒的叶;芸香科植物崖椒的茎皮;芸香科植物两面针;芸香科植物松风草的地上部分;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梅宇崖椒的树皮;芸香科植物的树皮;芸香科植物似番樱桃叶芸香草地上的部分;芸香科植物火山生芸香草的全草;芸香科植物的茎;芸香科植物的根和茎;芸香科的叶;芸香料的树皮<生物活性>强心和对平滑肌的作用;松弛血管的作用;抗真菌和DNA光毒性作用;皮肤光损害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昆虫拒食作用。
防己提取物【英文或拉丁名】:Stephania Tetrandra extract【产品规格】:Tetrandrine12% Fangchinoline6%【包装规格】:25kg/paper drum【产品介绍】:药材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根。
棕色粉末。
【化学成分】:含多种异喹啉生物碱,主要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碱(dimethyltetrandrine) 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高血压症。
【备注】:植物形态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
茎纤细,有纵条纹。
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心形,两面均被短柔毛,全缘,掌状脉5条;叶柄盾状着生。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排成总状,萼片4,花瓣4,雄蕊4,花丝连成柱状体,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同,心皮1。
核果球形,熟时红色。
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的草丛及灌木林缘。
主产浙江、安徽、湖北、湖南。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或纵剖,干燥。
性状根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横沟而呈结节状,长5-15cm,直径1-5cm。
表面灰黄色,有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重,断面平坦,灰白色,粉性。
气微,味苦。
生物碱一般指存在于植物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含氮杂环,有旋光性和明显的生理效应。
生物碱大多数具有天然的生理活性,是多种中草药及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目前从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有五六千种,一些生物碱因其抗癌抗肿瘤及低毒性、低成本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生物碱的溶解性能是提取与纯化的重要依据。
生物碱及其盐类的溶解度与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存在形式、极性基团的有无及数目、溶剂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按生物碱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可分为亲脂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两大类。
亲脂性生物碱数目较多,绝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都属于这一类,易溶于苯、乙醚、氯仿等极性较低的有机溶剂,在亲水性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甲醇中亦可较好溶解,但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或几乎不溶。
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数目较少,易溶于水和酸碱溶液,亦可在甲醇、乙醇、正丁醇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中溶解,但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解。
具碱性的生物碱和酸结合生成盐。
生物碱的盐一般易溶于水,难溶于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但可溶于甲醇或乙醇。
生物碱盐的水溶液加碱至碱性,则生物碱又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如亲脂性生物碱盐,加碱后生成的游离碱又可自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碱性极弱的生物碱和酸不生成盐,仍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或生成的盐不稳定,其酸水液不需要碱化,即可用氯仿提出游离碱。
提取溶剂的分类——1、酸水液提取法水溶液直接提取法不利于那些碱性较弱不能直接溶解于水的生物碱提取,因此可采用偏酸性的水溶液,使生物碱与酸作用生成盐而得到提取。
具有碱性的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多以盐的形式存在,而弱碱性或中性生物碱则以不稳定的盐或游离碱的形式存在。
故常用0.5%~2%的乙酸、盐酸等为溶剂。
例如:蝙蝠葛粗总碱的提取,可采用0.5%硫酸溶液提取,再利用大多数游离的生物碱难溶于水的性质,采用碱水沉淀法制得粗总碱,然后采用苯回流连续提取的方法,萃取出脂溶性部分,再利用蝙蝠葛酚性生物碱可溶于一定生物碱的性质,用50%氢氧化钠萃取出总酚性生物碱;采用此工艺制得的总碱为淡黄色粉未,经6次小试和6次放大制备酚性总碱取得率稳定到粗总碱的35%左右。
2、醇类溶剂提取法游离生物碱及其盐类一般都能溶于甲醇和乙醇,因此用它们作为生物碱的提取溶剂,应用较为普遍,甲醇极性比乙醇极性大,对生物碱的溶解性能比乙醇好,它的沸点也比乙醇低,但对视神经的毒性很大,所以除实验室有时用甲醇为生物碱提取溶剂外,多数用乙醇为溶剂,有时也用稀乙醇(60%-80%)作溶剂,通常采用醇提--酸水--碱化--亲脂性溶剂萃取的方法反复进行。
例如:血脂康原料药溶于80%乙醇液40mL回流提取、浓缩。
用浓HCL酸化过滤调PH至2。
用氨水使生物碱盐还原为生物碱,再用乙醚萃取两次。
经分离后,将脂溶性和水溶性生物碱盐分别溶于水。
在200-800nm范围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分别在300nm、200nm和210nm左右均有吸收,证实提取物确为生物碱。
通过实验证明,取不同浓度的醇液提取生物碱,其提取效率不同,如提取荷叶生物碱时,据文献报道,用95%乙醇在86摄氏度下回流,1.5h为好。
又如取不同药用部位的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材分别采用水醇法、醇水法提取,结果表明:水醇法对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提取适用;含淀粉料较多的块根、块茎类药材水煎时易使淀粉糊化,影响成分浸出,以选醇水法为宜。
3、亲脂类有机溶剂提取法大多数游离的生物碱都是脂溶性的,因此可以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二氯甲烷或苯等提取。
由于生物碱一般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故采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时,必须先使生物碱盐转变为游离碱,其方法是先将药材粉末用石灰乳、碳酸钠溶液或稀氨水等碱水湿润后再用溶剂提取。
这种方法得到的杂质少,易于进一步纯化。
如华北乌头中生物碱的提取,将华北乌头根及花粉碎过3号筛,分别用10%Na2CO3溶液湿润,加苯冷浸1周,过滤,滤液用液25%HCL提取,将盐酸捉取液碱化至PH=10,用氯仿提取即得乌头碱。
亲脂性育机溶剂提取法提出的总生物碱一般只含有亲脂性生物碱,不含水溶性生物碱,所以一般不适用于植物中生物碱的系统分离研究,只适用于药用生物碱的提取。
提取工艺的分类:1、浸渍法浸渍法可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浸泡药材获取有效成分,操作简单易行,但所需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有效成分浸出率低。
常温浸渍是较为常用的生物碱提取方法。
该法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对中药中有效成分尤其是热敏性物质的提取非常有利,但操作时问长、浸出效率差、用水为溶剂时提取液易腐败变质,须注意加人适当的防腐剂。
如秦学功等考察了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的冷浸工艺条件,室温下用稀盐酸提取苦豆籽中的苦参总生物碱,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总碱浸出率,最高可达 3.7%以上。
又如张灿等人用酸水提取法从北豆根中提取蝙蝠葛总生物碱,即在30℃时用0.5%的硫酸溶液浸提,提取液用碳酸钠碱化调pH值至9,过滤干燥后得粗总碱。
2、渗漉法渗漉法是往药材粗粉中不断添加溶剂使其渗过粗粉,从渗漉筒下端流出浸液的方法。
提取过程类似多次浸取过程,浸出液可以达到较高浓度,浸出效果较好。
此法常温操作不需加热,溶剂用量少,过滤要求较低,使分离操作过程简化,尤其适用于热敏性、易挥发且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贵重药材提取。
采用0.5%的硫酸溶液对中药材黄连用渗漉法提取,收集倍量渗漉液即可保证生物碱的提取率,与回流法比较,渗漉法提取物含杂质少、提取率高、使用溶剂量少。
渗漉法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提取效率,当提取物为黏性、不易流动的成分时,不宜使用该法。
3、回流法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为溶媒,对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再次冷凝,重新回到浸出器中继续参与浸取过程,分为热回流和连续回流。
热回流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
其最大特点在于通过溶剂的蒸发与回流,使得每次与原料相接触的溶剂都是纯溶剂,从而大大提高了萃取动力,达到提高萃取速度和效果的目的。
如李文科从骆驼蓬中提取骆驼蓬生物碱,先用80%乙醇密闭浸泡原材料粗粉24 h,热回流3h,过滤,反复提取3次,将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得浸膏。
再用氯仿提取法纯化浸膏,得总生物碱,回收率为3.46%。
此法可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浸出效率,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此外,溶剂消耗量大,操作复杂。
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和操作复杂的不足,可采取连续回流提取法。
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因此该方法又称索氏提取法。
如研究吴茱萸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提取时间内,索氏提取的效率高于浸渍提取和超声提取,与回流提取相当,而且回流提取需要分3次提取,操作麻烦,因此优选索氏提取。
连续提取法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因此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4、生物碱提取新技术随着物理科学的发展,针对传统提取过程中存在的能耗大、有效成分损耗大、杂质较多、效率较低等问题,一些新技术应用于生物碱提取工艺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的强化作用或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萃取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过程能耗,因其显著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碱提取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萃取、超临界液体萃取。
超声辅助提取的 3 个理论依据是超声波热学机理、超声波机械机制和空化作用。
超声波提取法一般作为生物碱的辅助提取法,单纯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不多见。
利用超声技术可以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并且无需加热,提高了热敏性生物碱的提取率且对其生理活性基本没有影响,溶剂使用量相对较少,可以降低成本。
如以石灰水作溶剂,用超声从黄连中提取30min所得提出率比浸泡24h高50%。
但由于超声浸出时间较长,同时超声技术对器壁的薄厚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否则影响浸出效果。
因此随着微波炉的普及使用,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的方法。
微波萃取又称微波辅助提取是利用介电损耗和离子传导的原理,根据不同结构物质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对某些组分选择性加热,可使被萃取物质从体系中分离进入萃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