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传统文化教育
百川爱心的目的:
1.资助困难学生
2.传统文化宣传——让大家的获得幸福人生
一.为什么要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
国学是经典,传统文化来源于国学。
把国学经典落实在自己生活中,就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分:
儒——孔孟之道——人际关系学
儒:学人人需要学的知识,做人人需要的人。
《弟子规》是儒家学说的根基,来源于《论语》,改编自《小学》。
也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规范。
现代社会不需要人材,需要人!
没有品德只有才能的人——危险品
只有享乐,败金,自私自利
学过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孩子,有三个特点:1.记忆力好心底清净没有社会污染一心向学2.很懂礼貌懂得孝亲尊师待人接物很有分寸3.成绩好
为什么老师先学?
由老师来传承
明仁天皇名字:明明德,懂仁爱的意思
去年大地震后,以国礼请中国儒释道大德,请教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恢复日本经济。
70年代75位诺贝尔得奖主发表联合申明:
人类如何生存于21世纪?只有回到2500年前学习孔孟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断代已经有100多年。
家庭和谐,子女教育,人生困惑。
传统文化甚至是《弟子规》里都有解答。
所以老师先学,是让老师门先受益。
只有老师受益,才能影响到孩子们。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谁发明的。
而是我们的祖先发现的。
发现了天地自然万物运行的正常规律。
而后告诉我们后代子孙人如何适应自然,和谐生存之道。
二.怎么把《弟子规》落实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弟子规》是用来教导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应对礼仪等好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诵方法
误区:把《弟子规》当成管理工具。
来压制孩子。
要求孩子们背诵。
背诵只能是让孩子“长浮华,成
何人”。
正确方式:《弟子规》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背的。
平日以读诵为要。
一遍读诵最好保持25~30分钟。
《黄帝内经》:讲求“精气神”的保养。
所以读诵要求坐姿,站姿端正,全篇读诵节奏保持一致。
让孩子不起浮燥,傲慢之心。
引导孩子读得慢。
2.营造校园氛围——贴标语,播善乐,放德育动画片
摘抄词句,贴在学校各处。
例:在走廊——宽转弯,勿触棱
在食堂——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
在教室——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善乐,德育动画片已拷贝在本电脑D盘传统文化教育专辑中。
课间,课后可以给孩子们多播放。
3.布置作业
《弟子规》按学习次第,分为113件事情。
顺序不能随便打乱。
一个月只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因为孩子的习惯养成需21天时间。
让孩子们的好习惯能够养成。
另有好处:把家长引入,保证亲师合作。
让家长每天给孩子打分——好,打勾;一般,打三角;差,打叉。
4.让孩子写周记
好处:让孩子改变自己,反省自己,从而改变家庭环境。
我们还能从周记里查找出模范家庭。
5.开家长会
让模范家庭在会上分享经验,以点带面。
让老师们更轻松地教育孩子们。
6.让家长自发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品德,在家中形成好的氛围。
网上可搜索视频: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陈大惠
《细讲弟子规40集》——蔡礼旭
《爱心伴孩子成长》——肖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