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最新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基地周边 6
基地现况分析
目前基地为厂房, 沿漕宝路有沿街商 业,主要为低档零售和餐饮,基本处于 一种缺乏规划,自发形成的状态,同时 基地周边建筑形态, 城市空间较为混 乱,缺乏秩序感,没有任何吸引人驻留 之空间。
优势: - 交通非常便捷。 - 人流量大。 - 商业机会多。 - 周边功能多样化:居住,会展,医院, 办公, 商业,餐饮。
商业界面分析 l5
j交通流线组织
整个交通设计将商业步行人流与车流完 全分开,给商业人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安 全舒适的购物及观展环境。 商业部分沿漕宝路设置出入口,吸引沿 街人流的随机进入。中央广场的主入口 设在沿漕宝路地块中部,成八字形,空 间上有较强的进入引导性。 沿漕宝路两侧设两个车行入口,内部形 成环路。办公区与酒店公寓区的主要入 口均通过此环路可以非常便捷地到达各 自的出入口。西侧的车行入口距基地西 侧的钦州路117米。地下停车场出入口 共有两处,分别设置于酒店公寓和办公 楼B的北侧。共有地下停车位418个, 地面停车位11个。自行车出入口有四 个,共计停车面积有1760平方米。 商业和会展的后勤货运出入口位于Ω型 建筑左右两侧,较好的避开商业人流, 同时利用有效的绿化分隔,也较好地避 开了办公及酒店公寓的人流。
基地周边 7
设计理念
商业空间的设计两大要素:充分的商业 界面和吸引人停留的商业空间是本 方 案的基本出发点。
设计理念 9
基地南面直接邻道路-漕宝路,沿街商 业界面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方案在此 布置大量沿街商业。 同时在地块中央 布置半围合的中心广场, 商业建筑形 态呈Ω型, 将沿街商业界面延伸引入 中心广场, 自然地扩大了沿街商业界 面, 提高了地块内部的商业价值。 通 过Ω型的建筑形态, 将人流沿着沿街 商业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央广场, 使人 们在此停留, 中央广场的地下一层结 合地铁通道布置商业空间, 聚集了人 气,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功能的商业 性城市公共空间。
中央广场内以一观光电梯和椭圆锥 形 会展入口为趣味中心, 中央为下 沉广 场, 围绕下沉广场布置地下一 层的商 业, 使得在此购物的人们能 够直接与 室外空间接触。 地铁人流 可直接进入 地下一层商业空间。
Ω型建筑北段五至十二层为办公楼A。 平面略呈凹形, 增强中央广场的围合 感。
基地西端为酒店公寓, 基本呈凹形, 围合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内院。 酒店公 寓将基地西侧的蒲汇塘及其西岸的 绿 化景观尽收眼底。
基地东端为办公楼B, 其总体布置基本 与酒店公寓对称, 享有相对独立的内 院。
功能分析 l3
功能分析 l4
基地只有南面直接邻道路-漕宝路,沿 街商业界面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方案 在此布置大量沿街商业。 同时在地块 中央布置半围合的中心广场, 商业建 筑形态呈Ω型,将沿街商业界面延伸引 入中心广场, 自然地扩大了沿街商业 界面, 提高了地块内部的商业价值。 同时通过Ω型的建筑形态,将人流沿着 沿街商业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央广场, 使人们在此停留, 中央广场的地下一 层结合地铁通道布置商业空间, 聚集 了人气,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功能的 商业性城市公共空间。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2006. 07.
夜景鸟瞰图 l
漕宝路沿街透视 2
中央广场主入口透视 3
基地分析
项目概况
漕宝路地块位于徐汇区田林街道,东至 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南至漕宝路,西 至蒲汇塘, 北至上海仪电控股公司用 地,占地总面积约27973平方米,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约25351平方米,规划道 路约183平方米。 该地块基于商业、办公用途的规划概念 性方案,将该地块设计为一个集会展、 商务、办公的副中心,并结合轨道交通 站点,适当聚集人流,提高商业办公价 值。同时结合西侧光大会展中心,提升 和完善该区域的会展功能, 考虑在商 业、 办公功能之外适当配置酒店式公 寓。
-- 以建筑语言和建筑的秩序感体现标 志性 基地周边现有建筑和城市空间组 织较 为混乱,本设计力图通过对称 的建筑 形态,现代的建筑语言在此 创造一个 标志性的建筑群,从而提 高整个周边 区域的城市空间的秩序感 和质量。
设计理念 l
0
设计方案
总平面 l2
建筑体量基本沿南北向对称布置, 同 时通过细部和立面的不同处理形成 微 差。
建筑形态通过整体上对称的建筑格 局 来建立一种有力的秩序感。
设计理念
-- 融商机于公众活动之中, 借公众活 动生商情 传统的商业总是力求商业面的大而 全,有一份空间布置一片商业,总是 让顾客疲于奔命地购物。 而在本设计 中走出传统商业的圈子, 将商业空 间的丰富和情趣,将城市公 共空间 和商业空间完全融合起来。地 块内 部的商业面是沿街商业的自然延 续 ,同时围绕中央广场展开,中央广 场可举办各种商业和非商业活动,如 产品发布会,儿童游乐活动,室外溜 冰等,以此聚集人气,提高人们购物 的漕宝路,漕宝路地下为地铁一 号线,东侧为漕溪路-漕宝路交叉口,地 铁一号线在此有地面出口,西面为光大 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难免为第八人 民医院,基地所处范围人流相当密集, 主要集中在漕宝路上。同时规划中的轨 道交通12号线也将在此设立站点,在未 来该处的人流密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基地周边交通便捷,人气旺盛,具备成 为一个多功能商业副中心的条件。
待解决问题: - 嘈杂,散乱无中心(整体印象)。 - 商业不集中,缺乏层次化,多样化,无较好 的商业设施. 未结合轨道交通和会展及 医院,居住区所带来的人潮效应,没有有 效地利用发挥其地段优势。 - 缺乏较好的办公配套。 - 市民公共空间少,如绿化,广场的配置不 足。 - 区域缺乏良好的标志性和识别性。
围绕中央广场的Ω型建筑一至四层布 置为商业和会展。 沿街一二层商业形 成一个尺度宜人的街道界面, 三四层 逐渐后退, 形成退台。 围绕内广场的 商业建筑逐层后退, 使得中央广场成 为一个逐步向上扩展的空间, 并在中 央广场入口两侧逐层形成室外商业 平 台, 既扩展了市内商业空间, 又 丰富 了从漕宝路望向中央广场主入 口的景 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