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知识培训

法律知识培训


行政机关
中央
? 地方
立法程序
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政府规章
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

法律 非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部门规章
国务院职能部门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较大的市
国家职能部门:
属人主义 属地主义 保护主义 属地为主、属人与保护相辅:我国采用
对中国公民
(考虑主权和利益)
对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
对事的效力
行为、事项
空间效力
地域
注意领土的概念
领陆 领水 领空 底土 法律延伸
时间效力
(1)生效时间 (2)失效时间:法律的废止认定 (3)溯 及 力: 含义;
(积极争取中:浙江温州、江苏南通、福建泉州、广东佛山)
经济特区城市:4个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法的本质
法体现统治阶级统一意志
上升
法体现国家意志
主观方面
法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客观方面
法有哪些特征?
(一)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二) 法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 (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调整的社会关系 调整方法
我国部门法的划分 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 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军事法
第四节 法的分类与效力
一、法的分类
一是注意分类的标准; 二是注意分类的意义
二、法的效力
规范性文件 非规范性文件
法的约束力
普遍约束力
对人的效力
法和法律
法,是指一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的 共同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 制力保证施行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广义的 法律
(宪法)
法 律
行政法 规
狭义的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权力机关)
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最高行政 机关、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一直是社会管理方式 的一个“主角”。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将许可的 边界一再向外扩展,导致审批过多、过滥;而 从2004年7月1日开始,行政审批则将变为 “配角”!
从“主角”到“配角”的转变,侧重于还 权于民。
这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与行政许可法 “对接”的步伐:许多部门继续公布长长的清单,宣布 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各地政府的领导们纷纷表 态,要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管理”的管理模式,努力 转变政府职能。借用一位行政法学学者的话说,“政府 角色的深刻转变已经拉开了大幕。”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 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 法律行为。
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特别是在其行使的法律根据、法定方式和法律效果 方面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使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所授 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该项行政职权的法定 行政主体。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等产生法
律上的效力。一般而言,行政行为具有以下效力:
(1)公定力 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
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确定力
所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 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 辩力。即对于行政主体来说,非依法定理由和程序,不得随 意改变其行为内容,或就同一事项重新作出行为;对于行政 相对方来说,不得否认行政行为的内容或随意改变行为内容, 非依法也不得请求改变行政行为。
(三) 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四)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第二节 法的作用与价值
一、法的作用
规范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社会作用
(反向掌握) 维护统治 公共职能
二、法的价值 秩序 自由 效率 正义
维护 保障 促进 实现
(反向掌握)
第三节 法的体系
有机整体 (系统性)
经济特区城市:4个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立法程序
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区别 注意有权提交法律案的主体;
第三章 行政法学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2004.3.22) 国务院
建设法治政府
行政法
行政关系
行政权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主体
பைடு நூலகம்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2)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划分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的意义在于:要式行政行为 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羁束性要求,若不具备相应的形式,就会因形式违 法而被宣布无效;而非要式行政行为就其形式上讲,是一种自由裁量性 规定,采取哪种方式或形式,行政主体有选择余地,原则上不发生因形 式而违法的问题,但同样可能发生不公正或不合理的问题。
国家部委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直属机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局长:李毅中
海关总署 署长:牟新生
国家统计局 局长:谢伏瞻
国家税务总局 局长:肖捷
国家林业局 局长:贾治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局长:周伯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长:邵明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局长:李长江
国家知识产权局 局长:田力普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局长:周生贤
国家旅游局 局长:邵琪伟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局长:杨元元
国家宗教事务局 局长:叶小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王太华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崔占福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国杰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局长:焦焕成
国家体育总局 局长:刘 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行政委托的对象可以是另一行政主体,也可以是其 他社会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法定的个人, 但均不会因此而发生职权及职责的转移,被委托组 织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行使被委托职权的行政主体资 格。
一般说来,个人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 织。
二、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法律知识辅导
第一章 法学基础
第一节 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是什么?
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Zhi
“廌”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曲直断疑 案,以角触理曲之人。古代法官以其形象象征执 法公正。古文的“法”字为“灋”,即含“廌” 字。《说文》云:“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较大的市:
省会、首府:27个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8个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 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1984年批准) 宁波(1988年批准) 淄博、邯郸、本溪(1992年批准) 徐州、苏州(1993年批准)
(积极争取中:浙江温州、江苏南通、福建泉州、广东佛山)
行使行政职权 行为
行政相对人
1、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
2、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的职权、职责要素。
3、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这是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的法律要素。
行政行为的特征
执行性 单方意志性 强制性
行政行为的要件
成立要件 生效要件 合法要件
(5)授益行政行为与损益行政行为 (6)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许可
行政给付
行政确认

体 行
行政裁决
政 行
行政征收 征税

收费
直接强制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执行 即时强制
代执行(履行)
间接强制 执行罚
行政调查中的强制
第四章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通过,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行政处罚法》:1996年3月17日通过,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行政许可法出台的前前后后 1996年,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00年初,开始起草(国务院法制办)。 2001年7月,初稿(国务院法制办)。 2002年6月19日,草案讨论通过(国务院第60次常务 会议)。 2002年7月5日,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以151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
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绝不可以 变更,而是说行政行为作出后不得随意撤销或变更。基于法 定事由,经过法定程序,行政行为可以依法改变(通过行政 复议、行政诉讼等)。
(3)拘束力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
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 必须遵守、服从。行政行为的拘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第一节 行政许可
概念、特征
确权和内部审批不是行政许可 具体、依申请、一般禁止和有限禁止、要式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
相关链接:行政许可法实施 政府之手不能
乱20伸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 法》正式实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与行 政许可法“对接”的步伐:许多部门继续公布 长长的清单,宣布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 各地政府的领导们纷纷表态,要改变过去“重 审批、轻管理”的管理模式,努力转变政府职 能。借用一位行政法学学者的话说,“政府角 色的深刻转变已经拉开了大幕。”而这大幕的 开启,有个显著的标志,那就是2003年8月27日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行政许可 法。这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 议法后,我国在行政立法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