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和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及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
知识与技能评价以量化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定性为主。
3.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学科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口试;笔试;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书面总结等)。
4.简约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
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四、评价项目与标准(见附表)
学生学业的评价,由五部分构成:
1、期中占20% 由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上课表现来评定。
2、期末检测占50%分由教师评定。
3、课程学习占20%
4、口语与朗读10%
5、奖励加10分,校级以上语文竞赛获奖,奖励分最高10分。
按级别县级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校级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可以累计。
评价总评分为四个等级,即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附综合评价表:
年级班学生语文综合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