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鼠曲草的功效与作用

鼠曲草的功效与作用

鼠曲草的功效与作用
【简介】
鼠曲草:拉丁文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 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

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降尿酸之疗效。

【别名】
清明草、白艾、佛耳草、秋菊草、菠菠草、软雀草、软芡、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无心、黄花白艾、无心草、田艾、青蓬、蓬草、糯米青等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

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宽11-14毫米,上部叶长15-20毫米,宽2-5毫米,基部渐狭,稍下延,顶端圆,具刺尖头,两面被白色棉毛,上面常较薄,叶脉1条,在下面不明显。

头状花序较多或较少数,径2-3毫米,近无柄,在枝顶密集成伞房花序,花黄色至淡黄色;总苞钟形,径约2-3毫米;总苞片2-3层,金黄色或柠檬黄色,膜质,有光泽,外层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背面基部被棉毛,顶端圆,基部渐狭,长约2毫米,内层长匙形,背面通常无毛,顶端钝,长2.5-3毫米;花托中央稍凹入,无毛。

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长约2毫米,花冠顶端扩大,3齿裂,裂片无毛。

两性花较少,管状,长约3毫米,向上渐扩大,檐部5浅裂,裂片三角状渐尖,无毛。

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长约0.5毫米,有乳头状突起。

冠毛粗糙,污白色,易脱落,长约1.5毫米,基部联合成2束。

花期1-4月,8-11月。

【化学成分】
(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side,5)
(2)芹菜素
(3)槲皮素-3-O-芸香糖基-7-O-葡萄糖苷(quercetin-3-O-rutin-7-O-glucoside,13)
(4)大黄素甲醚(physcion,3)、
(5)松柏醛(aldehyde,4)、
(6)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faradiol 3-O-palmitate,6)
(7)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7 )
(8)伞形香青酰胺(anabellamide,8)
(9)对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4-O-D-glucopyranosyl-p-coumaric acid methyl ester,9)(8)valene-1(10)-ene-8, 11-diol
(9)longumoside A
(10)大海米菊酰胺K(grossamiade K,12)
(11)毛蕊花苷(isoverbascoside,15)
【功效与作用】
鼠曲草性平、味甘,具有祛风化痰泄浊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多痰、泄泻、风湿痛、腰腿痛等疾病。

也有实验结果表明鼠曲草提取液能显著地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鼠曲草提取液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且与浓度相关,40ug/ml鼠曲草提取液与2ug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相当,是鼠曲草提取液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机制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告,许多植物化学成分如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木犀草素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其KI值远低于别嘌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