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优选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单因素优选法
如果在试验时,只考虑一个对目标影响最大的因 素,其它因素尽量保持不变,则称为单因素问题
• 一般步骤: (1)首先应估计包含最优点的试验范围 如果用a表示下限,b表示上限,试验范围为 [a,b] (2)然后将试验结果和因素取值的关系写成 数学表达式 不能写出表达式时,就要确定评定结果好坏 的方法 • 方便起见,仅讨论目标函数为f(x)的情况
例4-9 某炼油厂试制磺酸钡,其原料磺酸是磺化油经乙醇 水溶液萃取出来的,试验目的是选择乙醇水溶液的合适浓 度和用量,使分离出的白油最多. 根据经验,乙醇水溶液浓度变化范围为50%-90% (体积百分比),用量范围为30%~70%(重量百分比), 精度为±5%。
。 作法:先横向对折,即将用量固定在50%,用单因素 的0.618法选取最优浓度为80%(即图4-10)的点3。而 后纵向对折,将浓度固定在70%,用0.618法对用量进行 优选,结果是点9较好。比较点3与点9的试验结果,点3比 点9好,于是丢掉试验范围左边的一半。在剩下的范围内再 纵向对折,将浓度固定在80%,对用量进行优选,试验点 11、12的结果都不如3好,于是找到了好点,即点3(见表 4-3),试验至此结束。
爬山法就是先找出一个起点,通常是生产上正 在使用的生产条件,以这个点为基准做第一次试验, 选出一个因素然后在其减少(或增加)的方向找第 二个点做试验,若这个结果优于第一个结果,则按 相同的方向找第三个试验点,否则,按相反方向找 第三个试验点,反复进行,直到得到最佳结果(相 对于所选因素)。
爬山法
• 例如:
三、平行线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两个因素的问题,且其中一 个因素难以调变,另一个因素却易于调变。比如一个 是浓度,一个是流速,调整浓度就比调整流速困难。 在这种情形下用平行线法就比用纵横对折法优越。假 设试验范围为一单位正方形, 即 0≤x1≤1, 0≤x2≤1
上面两因素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三个或更多个因素的情 形,现以三个因素为例说明之。假设试验范围为一长方体,不 失普遍性,可以假设它是单位立方体:0≤x1≤1, 0≤x2≤1, 0≤x3≤1 又设x3为较难调变的,那么将x3先后固定在0.618和0.382 处,就得到两个平行平面:0≤x1≤1, 0≤x2≤1 X3=0.618 与0≤x1≤1, 0≤x2≤1 X3=0.382 这两个平行平面把立方体截成三块,对每一平行平面用 (任何)两因素求出最优点,设最优点为A1和A2(见图4- 15)。然后比较A1和A2上的试验结果。
二 分数法
当试验条件不能用连续数表示或预先规定 了总的试验次数时,就不能采用0.618法。 1 菲比那契数列 F1=1 F2=1 Fn+2=Fn+Fn+1 即:1,1,2,3,5,8,13,21…
2 试验点的确定
如试验范围已定,要求只做n次试验, 首先从 菲比那契数列中找到第n+2项Fn+2,把试验范围分 为Fn+2份,再找到第n+1项Fn+1,该值为第一个试验 点所在位置,即分数法的第一个试验点在试验范 围总长的Fn+1/Fn+2位置进行。以后试验点的取法均 按类似于0.618法依次进行,直到n次试验全部做完, 比较各试验结果即可得到最佳方案。
四 抛物线法
前面几种方法都是通过比较实验结果的 好坏,逐步找出最好试验点。
如果通过单因素法已取得了三个试验点的数 值(往往是三个以上的实验中选取最好点及其相邻 的两点),那么在此基础上,用抛物线法就可以使
试验进一步深化,最优点位置更加准确。 如右图所示:
设在x1,x2,x3点上做试验,结果为y1,y2,y3,通过XY 平面上的三点(x1, y1)、(x2, y2)、(x3,y3)做抛物线, 抛物线的顶点为( x0, y0 )为试验曲线的最优点。用 插入法可得到抛物线方程和顶点的X坐标:
• 根据分析,主要因素为温度于时间,定出其试验 范围: 温度:55℃-75℃ 时间:30-210分钟
(1)参照生产条件,先固定温度为55℃,用单 因素法优选时间,得最优时间为150分钟,其 收率为41.6% (2)固定时间为150分钟,用单因素法优选温度, 得最优温度为67℃,其收率为51.5% (3)固定温度为67℃,用单因素法优选时间, 得最优时间为80分钟,其收率为56.9% (4)再固定时间为80分钟,又对温度进行优选, 结果还是67℃。此时试验结束,可以认为最优 条件为: 温度:67℃;时间:80分钟 采用此工艺生产,平均收率提高了15%
1 b1
b
再固定到x2(1)优化到 x1(2)
将 直 线 由 x1 x1 将 原 长 方 形 剪 成两块,剩下的试验范围为: x1 x1 b1 去掉左边部分(即不 含最优点A2的部分 a x 2 b2
(1)
(1)
a2b 2x1(1 )源自A2b2 a 1 a1
a2
x1 x1(1)
(1 )
2000m 1500m
1000m
500m 0m Y
X
第三节 多因素优选法
多因素优选法通常是将多因素简化为双因素或单
因素的情况来处理。
一 平分平面法 设三个因素为x,y,z,试验范围为立方体, 即在0<x<1,0<y<1,0<z<1中找最佳点, 如图所示。
先在三个平面:x=1/2,0<y<1,0<z<1; 0<x<1,y=1/2,0<z<1; 0<x<1,0<y<1,z=1/2; 用双因素法最出最好点A1、B1、C1: A1=(1/2,y1,z1) B1=(x2,1/2,z2) C1=(x3,y3,1/2) 然后比较三个点上的试验结 果,若A1最好,且0<y<1/2,0<z<1/2,则去 掉原立方体的3/4,留下的长立体如下图示, 用同样的方法继续选优。
第六章 优选法及其应用
优选法是根据生产和科研中的不同问题,以 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实验点,减少试验次 数,以求迅速找到最佳点的一类科学方法,优选 法可以解决那些实验指标与因素间不能用数学形 式表达,或者虽有表达式但很复杂的那些问题。 优选法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少做试验,尽快地 找到生产和科研的最优方案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首先由数学家华罗庚等 人推广,随后优选法开始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大量 应用。 它适合于单因素、多因素试验。
例如:
某润滑油中加入66‰的复合剂后质量 符合要求,为了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 前提下,选择复合剂的最佳加入量。 根据经验,复合剂少于18‰时不合格, 所以试验范围为18‰~66‰,第一次试验取 范围的中点,即42‰,合格,则舍去 42‰~66‰这段,取取18~42‰的中点即 30‰,若不合格,则舍去18~30‰这段,在 30~42‰的中点取值,…,直到满意为止。
( x x 2 )( x x 3 ) ( x1 x 2 )( x1 x 3 ) ( x x1 )( x x 3 ) ( x 2 x 3 )( x 2 x1 ) ( x x1 )( x x 2 ) ( x 3 x1 )( x 3 x 2 )
y 0 y1
例如:某化学反应的温度为120~200度, 要求只进行4次试验,找出最好的试验结果。
• 总试验次数为n=4 • Fn+2=F6=8,Fn+1=F5=5,第一次试验点在总范围 的5/8处:120+(200-120)X5/8=170 • 第二试验点采用“加二头,减中间”的方法: 200+120-170=150 • 比较试验(1)和(2)的结果,发现(2)好, 去掉170以上部分,按下式找第三试验点: 170+120-150=140 • 比较第(2)和第(3)试验结果,仍是(2)好, 去掉140以下部分,找第四试验点: 170+140150=160 • 比较试验(2)和(4),结果仍是(2)好。决 定150为最佳反应温度。
一 0.618法 又称为“黄金分割法”或“折纸法”。 它一般适用于试验次数预先不做规定的情 况。而且目标函数为单峰函数时。
f(x)
a
单峰函数
b
例1 为了改善某油品的性能,需在油品中加 入一种添加剂,其加入量在200克/吨到400 克/吨,试确定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
由于总试验次数不限,可以采用0.618法。 步骤如下:
如果试验(1)结果比(2)的好,则剪去左边一段,按相 同方法找出第三个试验点.
4 比较第(3)和第(2)的试验结果,再找出第 (4)次试验点,并比较……, 直到满意为止。
由上边的例子可见: (1)采用0.618法安排试验时,每次剪去的长 度都是上次的0.382,无论剪右或是剪左,中 间段都将保留下来. (2) 0.618法安排试验时,是在试验范围内 找出最佳试验点,如果最初的试验范围不 准确,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可靠。
§4-3 多因素方法——降维法
• 例如: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个是用量, 其范围(1000,2000),另一个是温度, 其范围(1000℃,2000℃)。
因素2 (1)固定温度于0.618处 2000℃ (2)优选出用量的最佳点A (3)固定用量于点A (4)优选温度最佳点B 1618℃ (5)固定温度于点B (6)再次优选用量最佳点C …………
三 平分法
该方法适合于“只朝一个方向进行,而 不需比较两个试验结果”的试验,即在试验
范围内,目标函数单调,则可以选用此法
。平分法的作法为: 总是在试验范围的中点安排试验,中点公式为: (a+b)/2
• 根据试验结果的满意程度,决定划去范围的哪一半。重复 上面的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满意的试验点。
如以下例子:
二、纵横对折法
假设试验范围为一长方形, a1<x1<b1 a2<x2<b2 b2
x2
b2
x2(1)(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