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检测技术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检测技术


31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检测技术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 A. 振动能级跃迁 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 C. 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D. 转动能级跃迁 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原子蒸气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 度与: A. 透射光强度成正比 B. 原子化温度成正比 C. 激发态原子数成正比 D. 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盐类精确称量溶解后配成 1mg/m1 的标准储备溶,目前可以
购买到多种元素的专用标准储备液。
18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 工作标准溶液:标准储备液经过稀释即成为制作标准曲线
的工作标准溶液。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标准储备液一
般要稀释1000倍,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标准储备液要稀释
105 ~106倍。
(3)使用前应在1/3工作电流下预热0.5-1小时。
(4)工作电流应保持额定电流的40%~60%较为合适。
12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化系统 火焰原子化器
1.雾化器:将试液均匀雾化, 除去较大的雾滴。 2.燃烧器:高温下使试样中的 待测元素原子化。 3.火焰:原子化的能源。 优点: 操作简单、重现性好 缺点: 原子化效率低、无法直接分析 粘稠状液体和固体试样。
单光束 优点
结构简单;
灵敏度较高; 价格便宜。
双光束
可消除光源的不稳定带来的误差,精 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单光束高;光源无 需预热,相应延长了光源的使用寿命, 分析速度快 。
缺点
不能消除光源波动的影响,造成基 线漂移,影响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 价格较高。 度。空心阴极灯需预热,影响分析 速度。
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7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应用领域:
1.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药卫生、陶瓷、涂料、冶金、地质、食品、 石油化工和农业等相关领域的微量和痕量元素分析; 2.作为物理和物理化学的实验手段,测量物质的活化能、气态原子扩散 系数、解离能、振子强度、光谱线轮廓的变宽、溶解度、蒸气压等参 数; 3.利用间接法,测定多种与金属离子有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有机物,如 利用Ag测定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
4. 分 析 线:共振线又称为特征谱线,常被选作 元素分析的析线(分析波长)。
5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知识链接
分析线又称为吸收波长,通常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测量高
含量元素时,可选用灵敏度较低的非共振线为分析线。如测 Zn时常
选用最灵敏的213.9nm波长,但当Zn的含量高时,为保证工作曲线的 线性范围,可改用次灵敏线307.5nm波长进行测量。As,Se等共振吸收 线位于200nm以下的远紫外区,火焰组分对其明显吸收,故用火焰原 子吸收法测定这些元素时,不宜选用共振吸收线为分析线,或者改用
14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课堂活动 医药工业常用耐腐蚀性较好的 316 不锈钢,其 Ni 含 量为10%~14%,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不锈 钢中的Ni含量时,应采用那种原子化装置?
15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分光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又称单色器,
1.组成:光栅、凹面镜和狭缝。 其关键部件是起色 散作用的光栅。 2.作用: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和邻近谱线分开,从而使分析
7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2. 实际工作中,火焰宽度是固定的,因此,在一定 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试样浓度成正比,即:
A K c
式中K′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吸光度与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它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的依据。
8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类型:按光路可分为单光束和双光束。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准确度高
应用范围广
简便、快速
原子吸收谱线窄 , 谱线重叠几率小, 共存 元 素 不产 生 干扰。
火焰法相对灵 敏度为μg/ ml ng / ml ,非火 焰法绝对灵敏 度 在 10-10 10-14。
火焰法相对误 差<1%,石墨 炉法相对误差 约 为 3% ~ 5% 。

可作、痕量分 析;可测定液 态、固态、气 态样品,可测 定的元素超过 70种。
无火焰原子化法进行测定。
6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二、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1.原子吸收光谱与分子吸收光谱一样符合朗伯 -比尔 定律,即:
Io A Ig Kc射光强度, 为透 过的光强度(未被吸收部分),K为常数(可由实验测定 ),c为样品的浓度 (基态原子), L = 原子蒸气光径。
1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原子吸收光度法:是将待测元素在高温下进行原子化 成原子蒸气,由一束锐线辐射穿过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气, 光的一部分被原子蒸气中的基态原子吸收;一部分光经 单色器分光,测量减弱后的光强度;然后,利用吸光度 与火焰中原子浓度成正比的关系求得待测元素的浓度的 方法。
2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的特点
4. 与色谱分离功能联用,测定同种金属元素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如:汽 油中各种烷基铅,大气中的5种烷基铅、烷基硒、烷基胂、烷基锡等。
28
第十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检测技术 【点滴积累】 1.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 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特 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2.共振线与共振吸收 原子由基态到低激发态的跃迁而产生的能 量吸收现象称作共振吸收 ,由共振吸收产生的谱线是很强,称为 共振线。 3.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吸收值与原 子浓度的关系 原子吸收值与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成线性 关系。
线选择性地进入检测器。
16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检测系统: 1.组成:检测器、放大器、对数转换器和显示装置。
2. 作用:将单色器发射出的光讯号转换成电信号后进行测量。
17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中常用工作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 μ g/ml,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中标准溶液浓度为μ g/L。 1. 标准储备液:一般选用高纯金属( 99.99% )或被测元素的
组成: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10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光源: 1. 作用: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2. 种类:空心阴极灯、高频无极放电灯、蒸气放电灯。
3.空心阴极灯结构:
阳极:钨或镍棒
阴极:待测元素金属
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11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空心阴极灯使用注意事项: (1)不得超过最大电流。 (2)有些元素采用较高电流操作时,其标准线可出现严重 弯曲,该现象随灯电流增加而增长。
缺点:操作繁琐,不易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24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操作方法:
1.分别取4份(一般4~5份)体积相同的样品溶液置于4各同体积的容量
瓶中,从第二份起再依次精密加入同一体积不同浓度(各浓度间距应
一致)的待测元素工作标准溶液,然后用溶剂稀释定容。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各个试液的吸光度(同一试液连续测三 次求平均值),以各试液吸光度A为纵坐标,相应浓度c为横坐标,绘 制A-c标准加入曲线 。 3.试样含被测元素,则曲线不通过原点,此时应延长曲线与横坐标交于 cx,cx即为所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
1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标准溶液的注意事项:
1. 使用去离子水,保证玻璃器皿纯净,防止玷污。
2. 所用硝酸纯酸、盐酸应为优级纯,避免使用磷酸或硫酸。
3. 保持一定酸度防止金属离子水解,存放在玻璃或聚乙烯试剂瓶中,有些元素(如金、 银) 的贮备液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应避免阳光照射,但是不要存储在寒冷的地 方。 4. 校准用的工作标准溶液使用0.1mol/L的标准储备液中酸或碱溶液稀释制备。
13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化系统
石墨炉原子化器
1.干燥:稍高于溶剂沸点的温度蒸发除掉溶剂。 2.灰化:保证被测元素不损失的前提下除去易挥发成分。 3.原子化:使待测元素成为基态原子。 4.净化:高温除去管内残渣。 优点: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进样方式多、进样量小。 缺点: 设备昂贵、精密度差、北京干扰大、单样品分析时间长。
22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注意事项: 1. 所配制的工作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相应吸光度应在直线线性 范围内。
2.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各测定条件应保持恒定。
3.待测样品溶液和工作标准溶液所加试剂应一致。
23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标准加入法: 适用范围:基体组成复杂,对测定有明显影响,或组成不明 确的待测试样。 优点:消除了基体影响。
25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注意事项:
1. 待测元素的浓度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2.为了得到较准确的外推结果,最少应取4个点来作外推曲线,并且第一份加
入的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浓度之比应适当。 3.本法可以消除基体干扰,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干扰。 4.对于斜率太低的曲线(灵敏度差),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
26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 欧洲药典规定雷米普利原料药中重金属钯的含量不大于 20ppm ,小王 用火焰原子化器,采用标准加入法耗时1个多月完成了40个批次雷米普利 原料药的检验,产品全部合格放行,准予销售;结果收到原料药买方的 律师函,因进厂复检发现重金属钯含量超标,要求赔偿相应损失。 药物分析方法应简单、有效;原料药纯度较高,基体干扰较小,应选 用操作简便、利于大批量样品分析的标准曲线法,小王选择用标准加入 法使检验时间大大延长;此外,原料药中钯含量要求不大于 20ppm ,要 求的检测限很低,应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小王选择火焰原子化器直接 导致结果不准确,从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