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一、专业发展状况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调查研究,我国建筑装饰业的规模大体如下:全国共有建筑装饰企业25万余家,其中主营建筑装饰、具有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审发的资质等级企业2万家,兼营建筑装饰如土建公司、安装公司、园林公司等,具有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审发的资质等级企业5万家,有营业执照,但由于规模小,未取得国家资质等级的企业18万家,主要从事住宅装饰装修工程。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施工队伍850多万,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万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700万人,因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带动建筑装饰材料生产、流通就业人数达500多万人,从事建筑装饰业人数约1400多万人。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年工程产值5500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计(GDP)6.2%左右。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国有资产正逐步退出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国有企业在企业总数中不足1%,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2015年工程总产值力争达到3.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7万亿元,总增长率为81%,年平均增长率为12.3%左右;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总数力争控制在12万家左右,比2010年减少3万家,下降幅度为20%左右;从业者总数力争达到1800万人,比2010年增加300万人,增长幅度为20%。
在工程产值预计增长81%的前提下,劳动力增幅相对下降,劳动力素质需要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工程主导技术力争实现重大突破,标准化、工业化部件部品的比重要大幅度提高,在新建工程项目中,成品化率争取达到80%以上;在改造性项目中,成品化率争取达到60%以上;争取环境负荷进一步降低,其中万元产值装饰装修工程产生的垃圾数量,力争比2010年下降40%;万元产值的有害物质排放量,力争比2010年下降50%;竣工工程的能源、水资源的消耗量,力争比2010年下降30%。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主要针对于家装、公装行业,景观、城市规划,建筑装饰等方面,行业发展状况也通过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
了解此目的之一是扩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我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之二是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此调整我们的培养方向;之三是跟踪我系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二、人才发展状况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需求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端人才:主要需求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人才。
按行业17万家企业和当前技术水平和急需解决的障碍测算,设计人才需要5万人,管理人才需要15万人,科技人才需要5万人,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专毕业中培养。
其他人才:重要需求是设计的细化、深化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中各种职能实现的人才大约需要20万人左右;项目管理人才,大约需要30万人左右;科技人才,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智能化专业;营销人才,大约需要10万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由于装饰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很低。
所以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很大,造成了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极大。
同时也由于行业需求的扩大化发展,专业发展性比较广泛。
三、社会需求调研分析目前在房地产建筑装潢设计行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人数基本饱和但是对于业内人才却是十分缺乏,加上培训机构不专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如果不加大培训力度,设计人才紧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室内设计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高校建筑类课程设置中,一般均有室内设计专业,但因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生活理念的更新及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刚刚毕业踏进市场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执业的要求,还要经过几年的职业培训,才能基本满足设计市场的需求。
但是一般的职业培训只是基本的上岗培训,起点要求较底,仍然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问题之一,行业内企业普遍都是什么都能干,但什么也干不好,干不精,专业化水平很低,企业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行业内企业不分层次的竞争。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都有一大批企业参与投标,而鲜有企业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准,针对工程的专来化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参与投标,造成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和非商业手段的市场操作,造成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创利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位好的设计人员还要通晓诸如采光、通风、声学、美学、人体工程学、隐蔽工程、机电安装等配套学科知识。
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面临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还会维持二、三十年,按照十二五的计划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室内设计产业也一定面临着蓬勃发展的未来。
但是,中国的室内设计水准离国际先进水准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最大的毛病是,中国的室内设计业现在不停重复外国的作品,这种风气一定要避免,否则中国的设计将没有自己真正独立的地位。
景观设计人才严重匮乏随着美化城市及艺术修养、安居理念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转变。
在一些大型房交会上,空间大、生活环境舒适的低密度住宅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追捧。
近年来低容积率的别墅房销售量一直走高,说明了居住小区环境的重要性。
现在许多住宅小区的一大特色就是环境优美怡人,购房者正是冲着这种小区氛围而竞相选购。
“消费者选房时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恬静幽雅的环境。
”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如是说。
要设计出恬静幽雅的环境,则有赖于环境艺术的创意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尤为关键。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需要懂得城市规划、生态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以及人文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但尴尬的是,国内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景观设计专业,同时国内对景观设计师的培训也相当欠缺,造成了此类人才的严重匮乏,几乎业内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均为建筑设计、规划和室内设计专业的“改行”,持有景观设计资格证书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
据上海市园林局统计:上海市景观设计师的缺口高达3000名,全市300多家园林绿化公司中还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师,不少企业不得不高薪向外地紧急“求援”。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传达城市信息和宣传城市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代设计的地位日益凸现,并已逐渐渗入到各个领域。
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景观设计人才将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并一路走俏。
四、就业状况分析到2015年,行业的从业者总数力争达到1800万人,比2010年增加300万人,增长幅度为20%。
在工程产值预计增长81%的前提下,劳动力增幅相对下降,劳动力素质需要大幅度提高。
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与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的基础上,着力调整行业的人才结构,提升从业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力争通过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使行业年平均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4万元/人,提高到21万元/人,增长幅度达到50%。
建筑装饰行业从业者队伍中,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达到250万人,比2010年增加100万人,年平均增加20万人。
每年新增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争取占到50%左右。
行业内持证上岗的人员比例要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的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中部地区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西部地区的比例力争达到60%以上。
力争形成一支在社会上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
设计师队伍人员总数争取达到120万人,比2010年增加40万人,其中,中、高级设计师总人数争取达到12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高级设计师争取达到1万人,并产生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名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力争达到40万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争取达到18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
五、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针对这几年专业需求定位的经验,对学生的定位要求:(一)工夫在平时毕业前,我们会教学生们面试技巧,求职技巧,大家也会听到一些杰出校友的事迹,然后得到机遇的垂青和出人头地并不是巧合。
大家必须明白,成功都是与你平时的积累分不开的,只有平时多注意对自己性格、涵养、素质、专业技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培养,你才回会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所以工夫在平时,厚积薄发。
(二)专业是基础和敲门砖用人单位基本上是先选专业再考虑人的素质,所以无论是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还是转行,专业基础越好的同学会得到优先和重视。
在这个基础上才是个人能力、素质、包括魅力施展的可能了。
(三)敢于表现是成功的一种气质要成功就要敢于去做,敢于表现是一切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多多表现,敢于出风头,敢于在机遇面前展现优秀的自我,敢于让高层从芸芸众生中发现自己,但切忌盲目自大。
(四)善于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一个受周围人喜欢的人中国有着很浓烈的人文情怀,很感性,沟通的好,很多问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美妙结局。
所以,做一个善于沟通,受周围人喜欢的人,你会觉得运气总会照顾你,当然你也会很成功。
(五)谦虚使人进步人们都认为美院的学生很有个性,有创意,这有好的一方面;但如果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便会造成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障碍,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受到重视和提拔的机会的减少。
(六)学校是工作前的实习基地把握好学校生活,多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活动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强、沟通能力强、有管理能力、受周围同学和老师喜欢的人,那么等待你的将是非常多的工作机会和客观的待遇。
(七)不要放弃在工作中学习的机会很多单位愿意招收优秀的本科生而非研究生,是因为本科生的培养空间很大,企业会提供很多培训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只要努力很有可能会成为企业的骨干和业界的精英。
2.对一些学生的定位调研:很多学生提高了责任感,以前在学校时睡懒觉、拖欠作业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自己负责的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加班是常事,有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学生就说现在有时一天做的设计相当与在校时一个月的量。
开始时也会不太适应,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往前冲,不然只有被淘汰,特别是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我们了解到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量而辞职回内地另谋出路的,市场规律就是优胜劣汰,最终留下来的是那些专业技术过硬,自我管理、心理承受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人。
其次同学们提得较多的一点是就业观问题。
以前在学校时总觉得自己是专业美术院校本科生,自我定位高,期望大,追求大城市大公司。
出来以后才发现,择业的大忌就是好高务远,现实与憧憬存在着很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