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体育教师
2.1 复习笔记
一、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
1.体育教师的地位
(1)近代学校教育发展中体育教师地位的确立
①洋务运动时期
在洋务学堂中设体操课,教员大多聘请外籍人员。
②清末“新政”时期
体操教师的职业在我国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③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兴办体育学堂或在师范学校增设体操专修科,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和体育专业开始出现。
④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后
体育教师培养的学制年限不断延长。
⑤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
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比较低下。
(2)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随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改善而提高。
体育教师地位的保障与改善,不仅与体育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日益完善、自身素质的日益提高密切相关,与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
②国家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③1995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推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3)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
体育教师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深刻认识体育教师的应有地位及其所担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广泛宣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意义和劳动贡献,大力倡导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和尊重体育教师的良好风气。
②改善和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2.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
体育教师是在各级学校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的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
学校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也是学校教育设置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
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大量校内校外的课外辅导、群体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工作。
(3)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
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和课外体育中的运动项目,是对学生具有全面教育价值的特殊内
容,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信息载体。
(4)室外工作的艰苦性
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以其户外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直接参与以及师生共同置身于“运动”活动之中。
二、体育教师的类型特征
1.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依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学制与层次区别,相应地划分为不同学制阶段的体育教师。
(1)大学体育教师工作及其特点
①大学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价值观、基本运动能力与健康方法等。
②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更强。
③大学体育教师的科研任务相对较重,科研能力要求较高。
④大学体育教师承担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与训练工作,追求优异的竞赛成绩作为其工作努力的目标之一。
(2)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及其特点
①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传授知识及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②中学体育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要承担全体学生参与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的任务,还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输送后备力量。
中学体育教师还要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3)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及其特点
教师还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部分运动技能。
①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以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②小学体育教师更注重对体育课的组织和精心准备。
2.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1)以教学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这一类型的体育教师(包括大中小学)一般都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认同。
这一类型的体育老师的表现特征:
①都热衷于体育教育事业,对学生热爱和尊重。
②不仅具有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善于在教学中将其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在于组织可与体育训练方面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2)以训练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这一类型的体育教师擅长组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
这一类型的体育教师的表现特征:
①他们常常对具有优秀运动禀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吸引力。
②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项运动水平,能针对训练对象的身心特征采用科学的专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不足之处在于以训练位特长的教师未必擅长于体育教学,不能充分将自己的优势与课堂知识的授予结合。
(3)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这一类型的体育老师的表现特征:
能自觉学习高层次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较高层次的教研课题,对体育教育问题比较敏锐,并能做深入研究和探索,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边学习、边设计、边研究、边实践。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教师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取得良
好的教学质量。
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在高校中的比例较大。
(4)复合型的体育教师
“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指在知识结构方面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不同质的学科知识群组成,在智能结构方面由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聚合而成。
复合型体育教师类型将成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1.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
(1)高尚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修养与品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
(2)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知识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多学科的、有深厚的基础、具有综合性和实效性的,这样才能适应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的需要。
①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
②专业知识与技能
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理论、动作技术、战术、规则、裁判方法及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的原理、方法。
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教学实践中去。
③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④横向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要善于运用知识解决教学问题,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了育人渠道和形式。
(3)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
体育教师为了适应学校运动队训练和开始选修课的需要,必须在体育运动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而且专项方面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4)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体育老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终身体育等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改变旧有的评价标准。
(5)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
①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方面。
②教育能力
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挖掘教材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开发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教育价值,提高综合教育能力。
③训练能力
体育教师的训练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能力,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比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