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PPT课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PPT课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1
精品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与感 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其临床以 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 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 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 紊乱。
8
精品
9
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 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 五脏主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 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脏虚弱,则精气不 足,气血虚弱,肾亦无精而藏,复因调摄 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9
精品
10
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炙煿之品, 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滞胃中酿成 内热,因此,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 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这与现代医学认为高能量饮食导致肥 胖、体内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胰岛素 分泌减少、靶细胞受体减少、胰岛素利用 率降低,而发生糖尿病的观点是一致的。
17
精品
18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长时间服用温燥壮阳之剂,或久病误 服温燥之品,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 ,发为消渴。
18
精品
19
6. 其它因素 如孕妇生产巨大婴儿而耗伤大量津液 气血,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如感冒发烧 或腹泻,均可耗伤体内津液,使阴津耗伤 ,气血受损而诱发糖尿病;或因创伤及手 术而损伤气血,脏腑失养,功能失调,亦 可发生糖尿病;或因操劳过度,思虑伤脾 ,耗伤心脾;或因突发事件,惊恐不能自 持,精神过度紧张;或因父母患有糖尿病 ,而有遗传因素;或因长期服激素类药物 者;等等。
10
精品
11
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 仅上上,津 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 渴。 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 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 火不济,亦可发为消渴。
4
精品
5
据1996年结束的卫生部 “关于中 国糖尿病流行特点”重点课题的调查,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 %上升到1996年的3.2%,即过去20年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近5倍。
5
精品
6
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合并症多、 目前还不能根治等特点。对于某些并 发症一旦形成,现代医学是无法使其 逆转的(如糖尿病肾病中的蛋白尿), 而中医学对一些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改 善胰岛素和受体结合的敏感性等都有 独到之处。
6
精品
7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以及综合防治等都做了详尽 的论述。
7
精品
8
一.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一致公认:遗传因 素显示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这是决定能 否发病的关键因素;二是外因即饮食失节, 劳倦内伤和情志失调等,但这些因素仅是诱 发本病的一个条件,老年人的发病率显著增 高,说明肾气虚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肥胖诱发糖尿病说明多湿多痰的脾气虚亦为 发病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则从侧面证明糖尿 病的发生确与气虚尤其是肾气虚有关。 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 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3
精品
14
从另一方面来说,肝糖原的生成、 分解、氧化转变以及糖质异生作用,都 是在肝脏内进行的。肝脏具有双向调节 作用,而使血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兼有慢性肝脏疾患, 使肝的疏泄作用发生障碍,治疗中,血 糖的下降就比较困难。经过较长一段中 药治疗,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再使 用西药降糖药物,血糖也逐渐下降。
15
精品
16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皆柔弱”这与现代医学的免疫 功能低下以及遗传基因的存在是相互 关联的,这是发病的基础。
16
精品
17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房劳过度 等诸因素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饮食不节 而伤脾(胃),情志失调而伤肝,房劳过度 而伤肾。临床实践证明,要治愈消渴病, 务必慎饮食,戒愤怒,远房帏。一定要做 到饮食清淡,莫食膏梁厚味及辛烈刺激之 物;情绪稳定,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清 心寡欲,精神内守,惜气存精。若不减滋 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 患者不可不慎。
3
精品
4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3年10月统 计,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已达1亿2千万 之多,占成年人口的6%,我国的占3%, 患者已达3千万之多;WHO1997年报告, 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3千多万 人,而且患者数每年还在以1‰的惊人速 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 者可达2亿,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
2
精品
3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 要特征,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 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 纪的《黄帝内经》中,《素问》称之为 消,有“消渴”、“肺消”、“鬲消”、 “消中”等病名,并对糖尿病的病因、 病机、治法以及饮食宜忌等均有详细论 述。
11
精品
12
情志因素为糖尿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 因素。据近年研究,精神因素,可刺激下 丘脑腹内侧核(VMH)则兴奋交感神经使胰 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增高。中医学 对精神因素可诱发糖尿病比美国约翰·考尔 维尔医学博士提出的“情绪紧张是引起糖 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早近2000年。
12
精品
13
临床观察,不少糖尿病患者,询其发 病原因,多与情志因素、精神过度刺激有 关。凡情志抑郁,精神受到较大刺激的糖 尿病患者,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而病情 加剧,血糖亦随之升高。若情绪逐渐稳定, 肝的疏泄功能逐渐复常,血糖也会随之趋 于下降。
14
精品
15
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房室过度,导致肾精亏损,精伤津 枯,又可引起阴虚阳亢,热盛则津液被 灼而耗伤,因此阴虚燥热互为因果,形 成恶性循环,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 发为消渴。 或因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小便频 数,津液大量下渗膀胱,而流失体外; 肾阴亏损日久损及肾阳,肾阳亏虚,温 煦无力,不能化气行水、蒸腾上布,故 口干咽燥,发为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