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分数问题之量率对应梳理知识点梳理要点: 一、设谁为单位“1”; 二、如何理解量率对应; 三、量率对应的公式;四、如何画图理解量率对应并使用量率对应公式; 五、如何列算式理解量率对应并使用量率对应公式; 字眼“是,占,比”后面,“的”前面的统统设为单位“1”。
一、设谁为单位“1”的技巧①字眼“是”后面,“的”前面的设为单位“1”1,甲是乙的72。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乙看作单位“1”。
甲=乙×72=1×72=72。
2,小明是小军年龄的98。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小军年龄看作单位“1”。
小明年龄=小军年龄×98=1×98=98。
3,小明很喜欢看课外书,周六看的页数是周日看的页数的54。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周日看的页数看作单位“1”。
周六看的页数=周日看的页数×54=1×54=54。
4,中秋节放假天数是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的73。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
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看作单位“1”。
中秋节放假天数=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73=1×73=73。
二、字眼“比”后面,“的”前面的设为单位“1”1,甲比乙大31。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甲是乙的几分之几?解答:把乙看作单位“1”。
甲=乙×(1+31)=1×(1+31)=34。
2,中秋节放假天数比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少74。
这里把谁设为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看作单位“1”。
中秋节放假天数=十一黄金周放假天数×(1-74)=1×73=73。
3,第一单元测试后,小明数学分数比小军多51。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小明数学分数是小军数学分数的几分之几? 解答:把小军的分数看作单位“1”。
小明数学分数=小军数学分数×(1+51)=1×56=56。
小明数学分数是小军数学分数的几分之几?=小明数学分数÷小军数学分数=56÷1=56。
4,小军年龄比叔叔年龄少32。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那么另外一个可以表示成多少?小军年龄是叔叔年龄的几分之几?解答:把叔叔年龄看作单位“1”。
小军年龄=叔叔年龄×(1-32)=1×31=31。
小军年龄是叔叔年龄的几分之几?=小军年龄÷叔叔年龄=31÷1=31。
三、字眼“占”后面,“的”前面的设为单位“1”1,武汉童老师辅导的学生中,男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3。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那么男生人数可以表示成多少?女生人数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全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
男生人数=总人数×53=1×53=53。
女生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1-53=52。
或者女生人数=总人数×(1-53)=1×52=52。
2,全班数学考试完,95分以上分数(含95 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41。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那么95分以上的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95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解答:把全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
≥95分的人数=全班总人数×41=1×41=41。
<95分的人数=全班总人数×(1-41)=1×43=43,或者1-41=41。
3,一张数学试卷中,附加题个数占卷子题目总数的201,这里把谁看做单位“1”?不是附加题的题目个数是几分之几? 解答:把题目总数看作单位“1”。
附加题个数=题目总数×201=1×201=201。
不是附加题的题目个数=1-201=2019。
4,期末考试后,不及格学生人数占及格人数的101。
这里把谁看做单位“1”?不及格人数可以表示成多少? 解答:把及格人数看作单位“1”。
不及格人数=及格人数×101=1×101=101。
四、题目中出现了“谁的几分之几”,就把“谁”设为单位“1”1,甲是乙的54。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那么甲是几分之几? 解答:把乙看作单位“1”。
甲=乙×54=1×54=54。
2,周末天数占一周天数的72。
这里把谁看成单位“1”,周末天数是几分之几?解答:把一周天数看作单位“1”。
周末天数=一周天数×72=1×72=72。
3,成年人一天睡觉时间是一天用时间的31。
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一天睡觉时间是几分之几?解答:把一天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
一天的睡觉时间=一天用的时间×31=1×31=31。
4,小明弟弟体重是小明体重的52。
这里把谁的体重看做单位“1”,小明弟弟体重可以表示成多少?解答:把小明体重看作单位“1”。
小明弟弟体重=小明体重×52=1×52=52。
如何理解对应关系小明成绩很不错,是班上的班长,有一天下课的时候,老师说班长来办公室一下。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是:老师喊小明去干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老师又说,小明下课了来办公室一下。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变成了:老师喊班长去干什么呢?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听到班长,同学们就会想到小明,听到小明,同学们就会想到班长。
总数把小明和班长对应起来。
原因在于:班长和小明是同一个,只是表达的方式变了,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对应就是相等的意思,一样的意思,或者是“相当于”的意思。
是一个事情或者物体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或者说法。
小明的爸爸是大明。
那么在小明的心里:爸爸对应( 大明 ),大明对应(爸爸 ),因为(大明 )=( 爸爸 );小明是爸爸的儿子。
那么在小明爸爸心里:小明对应( 儿子 ),( 儿子 )对应小明,因为( 儿子 )=( 小明 )。
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21。
且甲年龄是10岁。
设乙的年龄为单位“1”.甲的年龄=乙年龄的21=1的21=1×21=21;同时题目中说了甲的年龄是10岁。
所以21是甲的年龄,10岁也是甲的年龄,那么21和10岁就是相等关系,即对应的关系。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任何人问甲的年龄,甲都必须如实回答。
(1)如果甲和丙关系很好,丙问甲的年龄,甲就说10岁了,丙就很清楚名白。
(2)如果甲和丁关系不好,丁问甲的年龄,甲就说年龄是21,这个回答不仅正确没有撒谎,还是让丁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所云。
(3)因为21是甲年龄的“分率”的表达;10岁是甲年龄的“量”的表达,都是正确的,表达不同,一个不带单位的“分率”,一个是带单位的“量”,因为21和10岁是相等的,对应的,一样的,所以都没有撒谎。
量率对应的公式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当一个“量”和一个“分率”是对应的关系。
那么这个“量”叫做“对应量”;这个“分率”叫做“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指的是单位“1”所代表的东西的具体数量。
量:带有单位的具体的量,几个,几千克,几年,几元......分率:不带单位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小明是小红年龄的一半,且小明年龄5岁,那么小红几岁? 设:小红年龄为单位“1”.小明年龄:是小红的一半即是单位“1”的1/2即:1×1/2=1/2, 所以小明年龄是1/2-------分率的表达小明年龄是5岁---量的表达所以1/2和5岁是相等的,也是对应的关系,所以:5÷1/2=10岁,得到的10岁就是单位“1”的小红的年龄。
所以小红年龄是:10岁。
寻找量率对应(1)一本书,小明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60页,第三天看了全书的31,三天看完全书。
问这本书的总页数是多少页?解答:把全书总页数看作单位“1”。
第一天看了:20页, 第二天看了:60页,第三天看了:1×31=31。
三天共看了单位“1”,前两天共看了:20+60=80页,前两天共看了:1-31=32,80页就是32,80页码这个量对应32这个分率,所以全书总页数:80÷32=120页。
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2)小红写奥数题,第一天写了全部的21,第二天写了15题,第三天写了全部的31,第四天写了20个,全部写完了。
问一共多少个奥数题? 解答:把题目总数看作单位“1”。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共看了单位“1”。
第一天和第三天共看了全书的:21+31=65。
所以第二天和第四天共看了:1-65=61,又知道第二天和第四天共看了:15+20=35个,35对应61,35÷61=2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