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

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

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2013年8月目录第一篇前言 (2)校园“微博”影响力排行榜 (3)十大高校官方“微博” (5)十大团委官方“微博” (6)十大社团官方“微博” (7)校园“微博”用户关注排行榜 (8)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名人“微博” (8)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媒体“媒体版微博” (9)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企业版微博” (10)第二篇中国大学生“微博”使用概况 (11)大学生“微博”用户人口统计信息 (11)“微博”用户的地域分布广泛,局部地区的集中趋势明显 (14)大学生“微博”用户发展趋势分析 (16)“关注数”大大多于“粉丝数” (18)“微博”用户乐于表达自我 (19)大学生用户更新“微博”时段分布 (20)“微博”内容短小精炼,被他人评论多于被他人转发 (21)近八成大学生用户使用移动端登录使用“微博” (22)“微博”发布途径多样,仍以PC为主 (23)中国大学生的“微博”表达内容 (24)第三篇“微博”走进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26)“微博”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26)敏于学习、勤于分享、乐于表达的校园“微博”文化 (26)“微博”成为大学生情绪表达的重要途径 (27)“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的服务资源 (28)“微”案例 (29)“微博”向中国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30)“微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30)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偏低 (30)“微博”对于改善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起到推动作用 (32)“微”案例 (33)“微博”发展新契机:助力学习与职业发展 (34)“微”案例 (35)第四篇结束语 (36)第一篇前言本报告针对“新浪微博”的中国大学生用户群体进行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分析“微博”使用对中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调查过程依托“新浪微博”平台,通过大规模用户数据分析,和抽样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数据分析基于对“新浪微博”上的“校园用户”,考察大学生群体的“微博”使用状况,并分析得出了全国高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及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名人、媒体、企业微博;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向用户发出调查参与邀请,共收集调查问卷11931份,其中有效*问卷10686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89.56%。

本报告通过客观数据及案例的分析,指出“微博”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微博”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表达自我的平台,其周边应用也为大学生提供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

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一种敏于学习、勤于分享、乐于表达“微博”校园文化。

**如果调查参与对象不是大学生或者调查参与对象在回答每道问卷题目时的平均时间低于2秒钟,则该调查参与对象所填写的调查问卷即被认定为无效。

校园“微博”影响力排行榜通过考察截止至2013年6月底“微博”用户的各项“微博”使用数据,定义反映用户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等的影响力指标,针对“微博”平台受大学生关注的高校、团委、社团官方“微博”进行影响力分析,得出了校园“微博”影响力排行榜。

排行榜综合考察的一级指标为:(1)微博数:“微博”用户自注册之日其所发“微博”总数;(2)微博频率:日均所发“微博”数;(3)微博原创率:原创性“微博”占所发所有“微博”的比例;(4)微博被转发量:所发“微博”被转发总量;(5)微博被转发率:平均每条“微博”被转发量;(6)微博被评论量:所发“微博”被评论总量;(7)微博被评论率:平均每条“微博”被评论量;(8)微博评论数:对其他“微博”进行评论的总数;(9)粉丝数:相关“微博”账户粉丝总数;(10)粉丝活跃率:活跃粉丝占所有粉丝的比例;(11)粉丝的粉丝数:其每一位粉丝的粉丝数之和;(12)粉丝认证率:获得“新浪微博”认证的粉丝在所有粉丝中所占比例;(13)关注数:相关“微博”关注其他“微博”总数;排行榜综合考察的二级指标为:(1)活跃度:基于“微博”用户发布高质量博文、吸引粉丝、转发评论等“微博”在线行为,表征用户的活跃程度;(2)传播力:基于“微博”用户每篇博文平均被转发、评论的次数和人数,表征用户发布信息的传播能力和范围;(3)覆盖度:基于考察时间范围内,与“微博”用户有互动的粉丝数占到登录的粉丝数的比例,表征用户的与关注其的粉丝的互动覆盖范围。

十大高校官方“微博”榜单中有四所为华东地区高校的官方“微博”,其次是华中、华北地区各有两所。

说明这些地区高校的官方“微博”更受到大学生的关注。

十大团委官方“微博”在该榜单中,师范类高校团委的“微博”运营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而一些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团委“微博”也跻身前十,说明“微博”已经在各级高等学校的团委当受到了重视。

十大社团官方“微博”在高校社团官方“微博”中,高校的“微博协会”、研究生会、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崭露头角。

校园“微博”用户关注排行榜通过对名人、媒体、企业“微博”的大学生粉丝用户的分析,报告得出了最受大学生用户关注的十大名人、媒体、企业“微博”。

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名人“微博”在该榜单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影艺明星、青年导师、知名作家等位列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名人“微博”之首,这表明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微博”这种渠道了解名人的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聆听他们对生活的见解。

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媒体“媒体版微博”在榜单中,新闻媒体、综合媒体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事实热点积极关注;“NBA官方微博”位居第二也符合大学生对体育爱好的特点。

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十大“企业版微博”在该榜单中,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大学生使用较多的产品的“企业版微博”,互联网企业、手机、电商、游戏等产品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大街网”、“新东方”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学习信息服务的“企业版微博”也进入榜单。

第二篇中国大学生“微博”使用概况大学生“微博”用户人口统计信息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大规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6月底,“微博”大学校园用户数已逾三千万。

在抽样用户调查中,10686名合格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8到25岁,平均年龄为20.84岁,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年龄分布图在年龄分布图中,横轴代表不同的年龄,纵轴代表不同年龄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从一般情况(18岁考入大学)推算,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期间使用“微博”的人数增加较多,之后逐渐减少,特别是在攻读研究生期间迅速减少,平均每年减少7%。

基于“微博”平台数据统计的性别分布情况见下图。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性别分布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基于“微博”平台数据的分析显示,大学生中,男性“微博”用户的数量多于女性。

基于抽样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微博”用户中独生子女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大学生“微博”用户中独生子女分布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用户中,独生子女“微博”用户的数量略高于非独生子女数,但彼此之间的数量差异不大。

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图。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布图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总收入26959元,折算为人均月收入2246.58元,因此大学生“微博”用户主要来自于中等及以上收入的家庭,但仍有一部分用户来自低收入家庭。

“微博”用户的地域分布广泛,局部地区的集中趋势明显基于“微博”平台,针对大学生用户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图。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地域分布情况统计结果图图中各省区标识的颜色代表了该地区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当地所有“微博”用户中的占比,颜色越深代表该地区大学生“微博”用户占当地“微博”用户总数的比例越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微博”用户在地域上分布广泛,涵盖了我国全部35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某些局部地区,大学生“微博”用户较为密集。

其中,以广东地区的大学生“微博”用户数量最多。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广东地区的网民数量同样位居全国之首,这与“微博”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互相吻合,同时也说明“微博”在广东地区更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除广东外,江苏、湖北、山东、北京等教育大省的大学生“微博”用户占比紧随其后。

大学生“微博”用户发展趋势分析“新浪微博”平台的校园用户从2010年的不足200万,经过了2011年、2012年的快速增长期,分别突破了1000万、2500万的大关,截止至2013年6月底,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

通过对抽样调查微博用户的注册时间及年龄进行分析,报告得出了大学生“微博”用户发展趋势的分析。

抽样调查大学生用户注册微博时间统计针对抽样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微博”用户进行注册时间分析统计,得到了大学生用户注册“微博”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调查用户“微博”用户注册时间分布图(按月)图中横轴表示了“微博”用户注册的时间,纵轴代表对应时间(月)注册“微博”用户的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1年为大学生注册“微博”的高峰期,这段时期也正是“新浪微博”发展壮大的时期,大学生群体乐于探索新事物,表现出了对“微博”的强烈兴趣。

大学生用户注册“微博”时年龄分布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用户填写的年龄及其“微博”账户注册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在注册“微博”时的年龄,大学生用户注册“微博”时年龄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调查用户注册“微博”时年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注册“微博”集中在18到20岁,而且尤以18、19岁为多,而此时恰是这些用户踏入大学校门的年龄。

乐于探索的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时,“微博”也进入其生活当中,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伴随他们成长。

该分析也表现出,“微博”用户注册时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关注数”大大多于“粉丝数”在“微博”平台上,最具特色的用户特征是“粉丝数”和“关注数”,下图显示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关注数”和“粉丝数”的统计结果。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关注数”与“粉丝数”统计结果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微博”时,大学生用户关注他人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被他人关注的数量,少数的“微博”账号(如名人、媒体、企业等)吸引了大学生用户的大量关注,“微博”也正式以这种方式,为大学生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

“微博”用户乐于表达自我针对“微博”更新习惯(包括“微博”内容是否允许附带地理位置信息、图片,以及“微博”内容的原创率)和用户获得认证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图。

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微博”更新习惯与获得认证情况统计结果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微博”内容的原创率接近40%,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微博”在更新内容时附带图片或地理位置信息。

这表明,大学生用户在“微博”平台上的活跃程度较高,乐于通过图片、地理位置分享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大学生用户更新“微博”时段分布针对抽样调查大学生用户在一天24小时内更新“微博”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