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的急救

心脏骤停的急救

院外急救护理
科室:急诊
时间及地点:2014-4-30 急诊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授课人及职称:潘海燕护师
内容:现场急救技术
一、院外急救:
广义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院外急救则专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广义和狭义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

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急救环境条件差。

5、病种多样复杂。

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三、院外急救的原则:
院外急救必须遵守以下6条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根据大量急救实践,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1、最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

2、较佳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

3、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以后。

四、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
1、第1急救区——红色:危重伤严重头部伤、大出血、昏迷、各类休克、严重挤压伤、内脏伤、张力性气胸、颌面部伤、颈部伤、呼吸道烧伤、大面积烧伤(30%以上)
2、第2急救区——黄色:中重伤胸部伤、开放性骨折、小面积烧伤(30%以下)、长骨闭合性骨折
3、第3急救区——绿色:轻伤无昏迷、休克的头颅损伤和软组织伤
4、第4急救区——黑色:死亡伤病员。

五、伤口包扎前的初次处理与注意事项:
1、伤口初次处理:(1)动作轻快,尽量减少移动,减轻伤员疼痛。

(2)尽量保持伤口干净,选用相对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防止严重污染。

(3)迅速、果断、正确地进行止血。

2、伤口初次处理的注意事项:(1)不能用污染物品直接接触伤口,以免加重伤口感染。

(2)伤口表面禁止用碘酊涂擦。

因为碘酊刺激性大,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休克。

同时,碘酊损害组织,影响伤口愈合。

(3)不可用未消毒的水冲洗伤口,以免把表面污物冲入伤口深部,造成深部感染。

(4)如果伤口刺入较长的钢筋、木棍等异物时,切不可拔出来,要保持原状,进行保护性包扎后交由医院处理,以免造成大出血而加重伤性情。

3、开放性骨折的骨断端外露:用一块干净纱布盖在骨折断端上,再用三角巾叠成环形垫,垫放在骨折断端周围,其高度要略高于骨折断端的高度。

最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呈对角线包扎(“8”字形包扎)
4、断肢的保存:离体肢体缺血超过6小时(气温低时可延长到10-12小时,气温高时应缩短为4小时)就不宜再植。

其方法:
1.现场急救时离断肢体的简易冷藏保存:将离体肢体用无菌肢体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扎好,先放入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放在加盖的容器内,然后在容器周围放置冰块.如断肢污染严重,应先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再按上述方法保存.断肢不能与冰块直接接触,以免冻伤,也不能用任何液体浸泡。

2.医院内离断肢体的冷藏保存:到医院后,如有休克情况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不能立
刻进行再植手术时,应将离断的肢体先送至手术室,经过刷洗和皮肤灭菌,用1%的肝素生理盐水从动脉端注入冲洗血管,再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注入血管内腔内,然后用无菌巾将断肢包好置入2-4度的冰箱内.待全身情况允许时,施行再植手术。

六、固定:
骨折后,其周围的软组织如皮肤、肌肉、血管或神经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伴有全身变化或其他脏器的损伤,所以有时情况比较复杂,要注意全身情况,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并发症的防治,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动作,看到有畸形,不可随便拉直,为了使折断的骨质得到休息和正确固定,防止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以及损伤血管、神经,减轻伤员痛苦并便于运送到医院进行彻底治疗,在现场作及时而正确的固定是非常必要的。

1、骨折固定的原则:
(1)凡疑有骨折的伤员,都应按骨折处理。

(2)除有生命危险,如面临爆炸、起火、有毒气体、淹溺等,均应就地抢救。

(3)有大出血时,应先抢救生命,然后固定骨折部位。

(4)发现伤员休克或昏迷时,应先抢救生命,然后再处理骨折。

(5)骨折固定时,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6)严禁将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断端送回到伤口内。

(7)包扎松紧要适当,以不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起到固定作用为宜。

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于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

(8)用来固定骨折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纱布、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在夹板两端及骨骼突起部位也应加软垫。

(9)固定骨折所需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合。

其长度一般需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2、骨折固定的材料:固定材料可采用合适的木制可金属夹板、可塑性或充气式夹板紧急情况时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等,也可将上肢与胸壁、下肢与对侧健肢固定在一起。

七、护理体检
院外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

护理体检时,主要注意“三清”,即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局部表现。

进行护理体检时,原则上昼不移动病人身体,尤其对不能确定的创伤病人,移动有时可加重伤情。

体检顺序:1、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确定病人的意识状态。

2、观察病人一般状况,如表面的皮肤损伤、言语表达能力、四肢活动状况及病人对伤情或症状的耐受程度。

3、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对病人依次从头颈、脊柱、胸腹、四肢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一般可将病人分为三种情况:1、轻症病人;病人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

2、中度病人: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有轻度意识障碍。

反应微弱者,说明已进入浅昏迷状态。

3、重度病人:对检查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随时有生命危险。

八、救护要点
1、体位:
对于轻症或中重度病人,护士要协助病人,将其放置成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放置好病人体位后,要注意给予保暖。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在院外急救用药中,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则,即:听清、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核对,切忌出现用药差错。

用过的空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