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综合测评卷A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现象 B.法律现象 C.自然现象 D.综合现象2、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A.法律 B.部门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3、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宪法 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证券法》 D.法院调解书4、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特殊性调整 D.社会性调整5、当代我国法学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是()A.法律体系 B.法律部门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A.生产力发展 B.阶级斗争激化 C.社会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7、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A.法学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制度 D.法系8、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维护等级特权 B.依法治国原则 C.保留原始习惯痕迹D.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有权对法律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10、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阶级斗争激化 C.摧毁旧法体系 D.人民参加立法11、社会主义法区别于剥削阶级法的最基本特征是()A.科学性和公正性统一 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统一D.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2、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区别是()A.反映意志不同 B.思想基础不同C.目的作用不同 D.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13、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是指()A.工人阶级意志 B.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 C.全体社会成员意志D.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14、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 B.基本法律 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D.地方性法规15、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指明权利义务的部分是()A.行为模式 B.法律后果 C.适用条件 D.法律制裁16、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数量B.法律的调整对象 C.法律的调整方法 D.法律的调整内容17、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中属于立法活动有()A.法律解释 B.法律清理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18、在法律规范的人身效力上,我国采取()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为基础,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19、在法律规范的溯及既往效力上,我国主要采取了()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20、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其制定的法规所进行的解释是()A.学理解释 B.司法解释 ? C.立法解释 D.行政解释21、在我国,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立法上平等B.立法、执法、司法上平等C.在法的适用上平等D.在执法上平等2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不包括()A.物质财富 B.智力成果 C.行为结果 D.整体的人23、法律制裁的种类中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有()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24、凡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和现象,法学上称为()A.法律权利B. 法律主体C. 法律事实D.法律客体25、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是()A.权利能力B. 权力C.权利D.行为能力26、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律解释冲突,有权做出最终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二、不定项选择题27、从法律意识主体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划分()A.个人法律意识 B.职业法律意识 C.群体法律意识D.社会法律意识 E.群众法律意识2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A.法的制定 B.法的颁布 C.法的认可 D.法的实施?? E.法的解释29、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主要区别()A.反映的意志不同 B.生效的范围不同 C.形成的方式不同D.实施的力量不同 E.目的使命不同30、法的创制活动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阶段,即()A.准备阶段 B.认可阶段 C.确立阶段 D.完备阶段 E.修改阶段31、法律规范中的调整性规范,根据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授权性规范 B.确定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D.积极义务性规范 E、消极义务性规范32、科学技术对法的发展影响表现在()A.科技发展改变了法的本质 B.科技发展扩大了法律范围C.科技发展促进了法的形式的发展 D.科技发展促进了立法的发展E .科技发展促进了法学观念和法律思想的发展33、我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A.革命根据地的法是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B.在彻底摧毁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C.是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D.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后形成的E.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过渡3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是()A.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B.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文件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D.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E.国家司法机关制定颁布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35、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这就是()A.法律调整系统 B.法律部门 C.法系D.各个法律部门的子部门 E. 规范性法律文件36、法律上的权利具有以下特点()A.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 B.它和义务密切联系C.它以权利人的需要为目的 D.它要求权利人必须从事一定行为E.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有权得到国家机关的保护三、判断改错题37、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也就是说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和谐的。
38、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非职务行为所产生的责任也属于司法责任,应由司法机关承担责任。
39、法的强制作用的对象只能是违法者的行为。
40、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专门的司法机关,享有法定司法权。
41、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的本身,因此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五、论述题4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4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有哪些?44、中国历史上传统法律意识对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哪些影响?六、分析题45、波士顿拉丁学校是美国著名的公立中学,每年有许多毕业生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1997年该校招新生90名。
其中少数种族占有一定比例。
莎娜(美国白人女孩)的考试分数排列91名,因为前面有两位高分考生选择了其他学校,莎娜应榜上有名。
但是,录取结果是,莎娜未被录取,名次在95到150名之间的非洲裔学生被录取。
莎娜的父亲向法院控告学校录取政策违反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要求校方录取新生时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反对实行对不同种族的学生差别录取政策。
??地区法院判决学校差别录取政策有利于学生构成的多元化,有利于纠正过去存在的种族歧视的后果。
学校做法目标恰当,手段不违宪,莎娜败诉。
莎娜不服地区法院判决,上诉到美国第一巡回上诉法院,经上诉法院审理,推翻了地区法院的判决。
上诉法院认为:学校的差别录取政策不是追求种族的多元化,而是追求种族平衡,这不符合法治原则和宪法平等保护条款。
为此上诉法院裁定:学校应立即录取莎娜。
请问:哪一种判决更符合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试用法学理论阐明法院判决的依据。
《法理学》综合测评卷B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A.法学体系B.法律体系 C.法律制度 D.法系2、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文件的是()A.判决书 B.行政处罚决定 C.《证券法》 D.调解书3、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是()A.契约自由 B.法治原则 C.反封建特权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 B.阶级斗争激化 C.社会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5、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对下列法律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宪法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刑法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阶级斗争激化 C.摧毁旧法体系 D.人民参加立法7、法律最深层次的本质是()A.国家意志性 B.阶级性 C.物质制约性 D.人民性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生产力 B.保护人民民主权利 C.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 D.保障经济建设9、实行刑事制裁只能是国家的()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监督机关10、技术规范转变成技术法规,通常做法是()A.用法律条文规定技术规范 B.国家机关发布公告C.遵守技术规范是法律义务 D.有关行业统一颁布技术规范11、从法律意识主体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划分()A.个人法律意识 B.职业法律意识 C.群众法律意识 D.社会法律意识1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是()A.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B.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文件C.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D.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3、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A.法的制定 B.法的颁布 C.法的适用 D.法的实施14、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必须具备()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 C.权利和义务 D.责任能力15、法律上的权利具有以下特点()A.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 B.它和义务密切联系C.它以权利人的需要为目的 D.它要求权利人必须从事一定行为16、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主要有()A.行为模式 B.法律后果C.适用条件D.法律制裁17、法的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这就是()A.法律调整系统 B.法的部门C.法系D.各个部门的子部门二、名词解释18、司法19、法的历史类型20、法律事实21、法定解释22、法律责任23、法制24、立法25、法的溯及力26、法律关系27、法律制裁三、问答题28、简述立法的基本特征29、简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0、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31、简述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2、简述司法的基本特征33、正式解释的种类有哪些?34、简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35、违法构成要件有哪些?四、论述题3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有哪些积极或消极影响?五、分析题37、某市商业银行开办的消费信贷规定:凡是本市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公检法人员、医务人员、在职教师等8种职业的消费者只需凭身份证及相关证件就可获得3万元的个人消费信贷。
其他人员申请消费信贷须有担保才能发放。
甲认为银行的规定是实行“职业歧视”,对职业不同的人实行差别待遇,有悖于法治社会的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