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开启规程

冻干管的开启及制作规程一、培养基的配制要求:1. 按照菌种库相应要求配置培养基,6支液体试管(5ml/支),三角瓶4个(30-50ml/瓶),斜面5支。

2. 所有培养基配制完成后,放置于相应的培养温度和37℃无菌检查48h。

注意:有很多无机盐的培养基要将能够产生沉淀的盐分开溶解(各自用10ml去离子水溶解后,再加入到主培养基中)二、超净工作台的准备1. 将新洁尔灭原液稀释50倍,喷到台面上,或者纱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者用75%的乙醇擦拭或者喷洒(注意不要开火)。

2. 开紫外灯照射20-30min。

3. 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10分钟以上。

4. 在开始接种前,用75%酒精棉擦拭台面,手、枪。

5. 可以在台面上铺一块灭菌的纱布。

三、冻干管的开启1. 冻干管的开启:一般有滴水法和砂轮打磨法。

从DSMZ买来的双层菌种管需要用滴水方法,从国内的有些库购买的,或NRRL得到的菌种管很细,滴水法很难打开,因此,需要用砂轮打磨。

滴水法:用酒精棉擦拭菌种管,尖头稍倾斜向下(以防菌种滚落到前面烫的区域致死,重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烧烤菌种管的前端,约1min后,用无菌水快速滴加到菌种管上,此时,管上会有裂缝,继续靠火操作,用无菌镊子轻敲破碎处,将菌种管打开。

砂轮打磨法:用玻璃砂轮在菌种管的一侧反复打磨,出现痕迹。

接着,将该处在火上灼烧灭菌。

将一张无菌牛皮纸包在菌种管上,反方向用力掰断。

2. 菌种的复水:将液体培养基吸取0.5-1ml左右(视菌体量多少而定,厌氧菌加0.5ml),充分水化后,吸取100ul左右到第一支试管中(第二支和第三只分别稀释100倍和1000倍),100ul到斜面上,晃动使其均匀分布,也可以用无菌接种针涂布均匀。

如有多余的冻干液,则接200ul左右至摇瓶中。

有些菌要求的初始菌液浓度比较大,因此需将冻干液全部接种到液体试管中。

剩余的冻干液用EP管装好,放置于4℃冰箱中,以备不测。

开启冻干管需要准备的器材:无菌水、培养基、黄蓝枪头、纱布、EP管四、传代培养从菌种库接出来的一般称为第一代,第一代其生长可能同正常的菌不一样,会出现延滞期延长等现象,因此如果一个菌出现长时间不长的现象,可以延长等候时间,直至过了其2-3个生长期后仍不长,可判断菌种死亡。

因此所有保种的菌必须用第二代或第三代来保种。

第一代菌体进行染色、涂片,对图片资料进行保存。

五、冻干管制作保护剂——脱脂牛奶的制作:大多数的菌种都可以用脱脂牛奶作为保护剂,但DSM1616等属的微生物需要用蔗糖和明胶作为保护剂。

初始菌种如果呈现米色块状,一般是用牛奶做保护剂的,如果呈现透明状,则可能是使用明胶蔗糖或DMSO做保护剂的。

a、用蓝盖瓶装20-30ml水,121℃,30min灭菌。

b、在无菌室取2-3g脱脂奶粉(BD),(10%的浓度),在无菌室中加入到蓝盖瓶中,溶解完全,盖好盖子,115℃15min灭菌。

将灭菌好的牛奶涂布在肉汤培养基平板上,37℃检查48h,验证无菌后待用。

牛奶放4℃冰箱中。

1. 冻干管一般用斜面,如果斜面生长不理想,或者厌氧菌,则可以用菌液离心后的沉淀来保种。

2. 正常传代,菌种长至对数生长期。

将待保种的菌体涂片检查,图片资料进行保存。

3. 斜面:取出新鲜斜面两支,如果菌苔较厚,则吸取1ml牛奶到EP管中,用接种环刮取菌苔,到牛奶中,混合均匀,盖好盖子,用振荡器混匀。

如果菌苔较薄,无法刮取,则吸取牛奶液到斜面中,用接种环将菌体刮到牛奶中,再用长针头吸出。

菌液:将新鲜菌液吸取无菌离心管中,离心沉淀,加入牛奶,长针头吸出。

牛奶菌悬液的浓度一般在1亿个/ml。

4. 将混合好的菌液用长针头吸出到冻干管中,冻干管事先用纸塞子塞好。

全部做好后,用八层纱布扎好,每5-6只扎一起。

5. 菌体预冻:将制作好的冻干管先放在4℃,2h后转入-20℃,2h后转入-80℃。

多数细菌可以直接冻到-80℃,两小时或者过夜之后,上冻干机。

制作冻干管需要准备的器材:菌种、冻干管、长针头、大小纱布、牛奶、肉汤培养基(可以用LB培养基取代)、接种针、枪头、EP管六、冻干机的使用:a、将真空泵和冻干机之间的接头打至垂直,将真空泵预热。

b、将冻干机的冷冻腔开关打开,待降至-52℃时,将样品放置在冷冻腔中,接头打至平行。

c、抽干8h以上,可过夜。

d、接头打至垂直,放气,待真空度显示正常,取出有机玻璃罩,取出样品,再把玻璃罩放上,抽真空。

e、待真空度达到0.1Mpa时,先把白色旋钮垂直向上,上冻干管,待冻干管全部插满后,将白色旋钮垂直向下,开始抽真空,约10min后,开始热熔封。

f、将所有管子热熔封后,将真空泵和冻干机之间的接头打至垂直,关闭真空泵,将白色旋钮打至倾斜,开始往冷冻腔中缓慢进气,真空度慢慢解除。

关闭冻干机。

g、将冻干机前面的黑色旋钮打开,放冷凝水。

h、关闭煤气开关。

七、菌种管检查为了保证冻干管的纯度,需要对该批冻干管进行检查,随机取出一支,按三中的方法开启冻干管,分别接液体和斜面,待生长后,涂片,检查纯度。

八、入库记录演示:1. 冻干管开启。

2. 菌体涂片检查。

3. 酒精棉制作。

4. 长针头制作。

5. 冻干机使用。

亨盖特法厌氧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学习制备厌氧菌培养基。

二.实验原理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微生物分成好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并可细分为五类。

(1)专性好氧菌: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绝大多数真菌和许多细菌都是专性好氧菌。

(2)兼性好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

许多酵母菌和许多细菌都是兼性厌氧菌。

(3)微好氧菌: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也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受体而产能。

(4)耐氧菌: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即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氧,分子氧对它也无毒害。

不具有呼吸链,仅依靠专性发酵获得能量。

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但缺乏过氧化氢酶。

一般的乳酸菌多数是耐氧菌。

(5)厌氧菌: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致死。

厌氧菌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深层才能生长,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氧气进入菌体后,能接受电子而产生不同还原性的氧离子,如过氧离子、过氧化物自由基。

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氧离子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对微生物有毒,能氧化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酶。

好氧菌、兼性好氧菌以及微好氧菌体内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这两种酶能将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氧离子还原成没有毒性的水分子,所以以上三种菌不会被氧气所杀死。

耐氧菌虽没有过氧化氢酶,但有SOD酶,而不会被氧毒害。

厌氧菌体内都没有这些酶,所以不能忍受氧气。

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可采用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亨盖特)于1950年提出并广泛应用的厌氧滚管技术又称亨盖特滚管技术(Hungate roll-tube technique)。

其原则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在制备、保存、培养等各个环节驱除和避免接触氧气,具体做法有五点:①利用高纯氮驱除小范围的空气,创造缺氧的小环境。

②培养基要经过煮沸以除氧。

③在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还原剂如半胱氨酸或硫化钠,以得到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④用无氧指示剂刃天青指示培养基中的无氧环境。

⑤用特殊的密封器皿进行培养,如带有丁基橡胶塞的血清瓶或试管(用试管可制作亨盖特(Hungate)滚管)。

三.实验器材1. 培养基: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培养基(配方见该实验附)2. 过滤除菌的Na2CO3(5% w/v)溶液3. 还原剂半胱氨酸,还原剂Na2S•9H2O 10%母液。

4. 高纯混合氮气钢瓶(80% N2+20% CO2 ),减压阀。

5.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厌氧试管,厌氧瓶(即血清瓶),异丁烯橡胶塞,煤气灯,注射器、18#长针头,移液器,枪头,一次性无菌过滤器。

四.实验步骤1. 高压钢瓶的使用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

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气压表)有控制地放出气体。

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有的高达15MPa ),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

(1)在钢瓶上装上与气体配套的减压阀(图1)。

(2)使减压阀处于旋松状态,此时气体不会外泄。

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记录高压瓶内总的氮气压,然后顺时针转动减压阀,使其压缩主弹簧将活门打开。

这样进口的高压气体由高压室经节流减压后进入低压室,并经出口通往工作系统。

使用结束后,先顺时针关闭钢瓶总开关,再逆时针旋松减压阀。

图1 高压气体钢瓶及减压阀(3)利用分支管从氮气钢瓶中接出两支气路,每支气路各接长针头(图2)。

图2 氮气气路连接图2. 解纤维梭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按照配方称取除钙镁盐、刃天青外所有组分。

(2)溶解定容:用500ml 左右蒸馏水溶解,然后将钙盐和镁盐溶液按需要的量滴加其中,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混合后定容至1000ml 。

(3)调节pH :由于刃天青和半胱氨酸加入后会影响培养基的pH 值,因此将二者加入到培养基后再调节pH 。

刃天青加1ml ,半胱氨酸0.4g ,此时培养基呈现蓝紫色。

灭菌前用盐酸将pH 调整到6.0,灭菌后用过滤除菌的Na 2CO 3(5% w/v)溶液在混合气体保护下(80% N 2+20% CO 2 )将pH 调整到7.2(一般10ml 培养基中加入0.4ml )。

(4)煮沸除氧气:将调好pH 值的培养基放置在煤气灯上加热至沸腾,培养基保持沸腾时会显示除氧后的颜色,即刃天青变为无色,培养基显示出原本的淡黄色。

此时打开高纯氮气钢瓶,将长针头置入培养基中通气,并冷却。

(5)培养基的分装:往培养基中加入Na 2S •9H 2O 母液5ml ,将厌氧瓶或厌氧管用长针头通上氮气,然后取出定量注射器从培养基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基注入厌氧瓶或厌氧管中,继续通气15s 左右,迅速塞好塞子。

(6)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

3. 厌氧固体培养基的制备(1)按照步骤2(1)~(3)步进行操作。

(2)取适量上述培养基,加入适量琼脂粉,然后在煤气灯上煮沸以彻底融化琼脂并除氧。

(3)按2-(5),2-(6)的步骤进行分装和灭菌,厌氧管装量为5ml 。

(4)灭菌结束后进行滚管操作。

将灭完菌的厌氧管放置在桌面上进行匀速滚动,这样培养基会在试管壁形成一层琼脂面,且面积较大,可以进行分离的操作,也可以摆放成斜面。

4. 厌氧生理盐水的制备(1)配制0.85%的生理盐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