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一)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乐器(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二胡)靠振动发声,打击乐器(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除外),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6、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7、声音以的形式传播我们它叫做;8、声速的物理意义:。
9、声速的定义:,单位是;声速跟和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10、由声速表得出结论:○1○2○3三、回声:1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2、听见回声的条件:○1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2人距离障碍物至少m以上。
1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4、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15、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振动,再经、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16、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17、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五、声音的特性18、声音的三特性:、、;19、音调:○1定义:,○2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20、频率(f):○1定义:,○2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3单位:,简称,符号:○4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音调越。
21、响度:○1定义:声音的叫响度○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3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根发声体发声时的还跟人距离声源的有关。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22、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特征;○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3应用:六、超声波和次声波:2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Hz,24、高于 Hz叫超声波;25、低于 Hz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
26、人类能听到的声叫。
27、,,统称声。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8、噪声定义:(1)从物理角度: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29、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30、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符号为。
3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dB指刚刚引起听觉;32、控制噪声:(1)在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33.传递(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34、声可以传递(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个音叉振动,另外一个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35.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采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6.倒车雷达利用的是军事雷达利用的是37.水瓶琴吹的时候是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敲的时候是振动发声,水越多音调越38、女高音指高,男低音指低39、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1)器材:(2)步骤:(3)结论:(4)物理方法:40、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器材:(2)、步骤:(3)、结论:(4)、物理方法: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二)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2、熔化:○1定义: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和4、熔点:,5、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1)、晶体:,晶体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常见的晶体如:(2)、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
常见的如:6、探究海波和石蜡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7、晶体熔化的条件是、;8、熔点:,晶体确定的熔点;非晶体确定的熔点。
(填“有”或“没有”)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段是 态, 热,温度 ;段是 态, 热,温度 ;B 点物体是 态,C 点是 态,K 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5)AB 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 段是 态, 热,温度 ; CD 段是 态, 热,温度 ; B 点物体是 态,C 点是 态;(6)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到第 分钟凝固完,凝固过程历时 分钟;(7)该物质是 体,熔点(凝固点)是 。
11、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物质凝固的条件是1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
13、凝固点:晶体在凝固时要 热,但是温度 ,这个温度叫 , 14、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15、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水银的是 ,酒精的是 。
16、分析海波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 (1)海波在凝固前,不断 ,温度 ; 凝固时,不断 ,温度 ;凝固前,不断 ,温度 ; 凝固时,不断 ,温度 ;1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 它在-120℃时是 态.18、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 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 _____热.19、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__ _时会________热, ________. 、汽化: ;21、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22、蒸发:在 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
2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24、沸点:○1各种液体 的温度,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 ,水银的沸点是 , 酒精的沸点是 。
2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器材:组装从 到 依次是 ○2硬纸板的作用 ○3硬纸板上小孔的作用 ○4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节约能源)的具体做法是: ○5如果所测沸点不为100℃原因是: ○6如果所测沸点低于100℃原因是: ○7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 , 气泡 ,变 。
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 沸腾过程中气泡 变 到液面 ;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 ; ○9沸点: , ○10烧杯中的水要适量,适量是指 A 、 B 、温度(℃)56484032042K 6B81012C14时间(分)D16○11设计记录表格○11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26、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的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海拔越高气压,高山上气压,水的沸点,所以要使用来做饭。
27、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3)28、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29、○1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2用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30、“白气”是态,它是由变化成。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热。
3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1器材:组装从到依次是○2药品是:晶体,非晶体○3水浴法的目的是:○4搅拌器的作用:○5记录表格○6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32、人工降雨的过程: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热)成气体。
并从周围大量的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热)成小冰粒,或者(热)成小水滴。
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热)为雨降落到地面。
33、○1氟利昂极容易和。
○2冷冻室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热)○3冷凝器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热)○4臭氧层会吸收34、冻豆腐里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后形成的。
35、温度定义。
36、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37、摄氏温度的规定:38、人的正常体温读作。
39、-4.7℃读作:或40、温度计使用前要认清和41、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1○2○342、使用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气体都能液化。
43、液化石油气是用的方法液化的。
44、用久的灯泡会变细原因是45、汽化:______ ________46、液化:_____ _________47、汽化的两种方式:___ ________48、液化的两种方式:_____ ______49、晶体熔化的条件:____ _______50、晶体形成的条件:__ _________51、沸腾的条件:_______ ________52、写出物质的变态过程、物态变化名称、吸放热情况。
①雾由___ __态变为_ ___态__ __,____热。
②露由____ _态变为___ _态__ __,____热。
③雪由__ ___态变为_ ___态__ __,____热。
④雾凇由_____态变为___ _态___ _,__ _热。
⑤“白气”由__ 态变为_ ___态_ _,_ _热。
⑥樟脑球变小由_ _态变为__ _态____,_ 热。
⑦钨丝变细由___ 态变为_ _态_ __,___ _热。
○8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原因是灯丝先后附着在灯壁上。
⑨水缸“出汗”由_____态变为____态____,___热。
⑩冻肉上的白粉由_____态变为____态___,___热。
○11冰花形成由__ _态变为_ ___态_ _,___热。
53、舞台上的云雾的形成过程;干冰的升华成_____ __( _热),使空气温度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 __形成小水珠。
54、液化石油气是用___ ___的方法液化的。
55、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_。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3)熔化过程用的时间是 min.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填空(三)光现象透镜1、光源:叫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