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的装饰混凝土建筑构件基本技术要点(试行)1.总则1.1 为确保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的装饰混凝土建筑构件(以下简称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精美度,维护用户利益和行业声誉,特制订本技术要点。
1.2 构件包括装饰混凝土墙板及其它装饰混凝土制品。
1.3 本技术要点为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从事构件制造和安装的会员企业的基本技术要求,亦可作为用户招标采购的技术参考。
1.4 本技术要点试行期一年。
2.材料2.1 耐碱玻璃纤维2.1.1 构件必须使用耐碱玻璃纤维。
耐碱玻璃纤维的品种有无捻粗纱、短切纱、网格布和短切纱毡等。
2.1.2 耐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和短切纱须符合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JC/T572-2002)的规定;耐碱玻纤网格布须符合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2007)的规定。
2.1.3 耐碱玻璃纤维的氧化锆含量必须达到或高于以下标准:高锆(H 型)耐碱玻璃纤维:16.5%低锆(L 型)耐碱玻璃纤维:14.5%2.1.4 用硅酸盐水泥制作构件时,应当使用高锆耐碱玻璃纤维;用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制作构件时,可使用低锆耐碱玻璃纤维。
2.1.5 氧化锆含量低于14.5%,或不含氧化锆、仅仅在表面做耐碱涂覆层的玻璃纤维不是耐碱玻璃纤维,不可以用于构件中。
2.1.6 耐碱玻璃纤维还须满足以下指标:(1)Ca(OH)2 溶液浸泡的强度保留率不小于75%;SIC 实验剩余强度≥350MPa。
(2)线密度极限偏差±10%,变异系数不大于6%。
(3)含水率小于0.2%。
(4)浸润剂含量为0.8%~2.0%。
(5)断裂强度不小于0.25N/tex。
(6)硬挺度不小于120mm。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2(7)悬垂度不大于50mm。
此外,玻纤还应具备良好的集束性和可切割性,易于构件的生产操作。
2.2 水泥2.2.1 通用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可用于构件。
2.2.2 通用硅酸盐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通用硅酸盐水泥须符合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规定。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收缩性较大、早期强度低,用于构件应当谨慎。
矿渣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低、抗冻性差,不宜用于北方。
2.2.3 白色硅酸盐水泥须符合国家标准《白色硅酸盐水泥》(GB2015-2005)的要求。
2.2.4 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须符合GB20472 的规定。
2.2.5 构件所用水泥需要对化验单的以下项目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1)化学成分。
(2)强度。
(3)安定性。
(4)凝结时间。
(5)碱度指标。
(6)白水泥须检查白度。
2.2.6 在以下情况出现时,须抽样检验水泥的以上各项指标:(1)选定新的水泥供货厂家。
(2)选择新品种水泥。
(3)对质量有疑问或使用该水泥的构件产品发现异常情况。
2.2.7 不得使用出产期超过3 个月的水泥、受潮水泥;不得使用被污染的白水泥。
2.3 砂子2.3.1 用于混凝土的天然砂和人工砂可用于构件。
2.3.2 天然砂须符合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CJ52-2006)的规定。
2.3.3 人工砂须符合行业标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的规定。
2.3.4 构件用砂须按确定的粒径过筛。
喷射法砂子粒径宜在1.2mm 以内;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3预混法砂子粒径宜在2.4mm 以内。
0.15mm 以下颗粒的含量应小于10%。
2.3.5 构件用砂应当有良好的级配,以提高强度,减小收缩率。
工厂应根据砂源情况通过试验做出合理级配。
2.3.6 天然砂含泥量、人工砂石粉含量须小于1%,宜使用水洗砂。
2.3.7 砂子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经5 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不大于10%。
2.3.8 砂子中有害物质含量如云母、轻物质(如煤和褐煤等)、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含量必须受到限制:(1)云母含量按重量比不大于2%。
(2)轻物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
(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
(4)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评价。
所试之颜色不得深于标准色。
如果深于标准色,则应以砂浆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加以复核。
2.3.9 构件中用水量多少对材质性能与质量影响很大,因此,须测定砂子的含水量以调整水灰比。
2.4 水2.4.1 凡能饮用的自来水均可用作构件拌合用水。
2.4.2 构件用水须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2.4.3 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符合水质要求也可以用做拌合用水,其放射性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2.4.4 构件不能使用海水拌合。
2.5 外加剂2.5.1 构件外加剂须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
2.5.2 构件最常用的外加剂是减水剂,也使用早强剂、缓凝剂、养护剂等。
2.5.3 构件使用外加剂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与所用水泥相容。
(2)两种以上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相容。
(3)含碱量大的外加剂不宜使用。
(4)满足构件制作的工艺性要求和构件使用阶段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要求。
(5)应做掺加外加剂的构件的工艺性能、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掺量。
(6)表面直接用做装饰面的构件使用外加剂时要考虑其对颜色的影响。
(7)确认外加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42.5.4 构件使用最多的是减水剂,使用减水剂需要注意:(1)构件宜使用高效减水剂。
(2)引气型减水剂含气量大,对握裹玻璃纤维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宜使用。
(3)构件所用减水剂类型与所用水泥的硬化速度及制作产品的时间要求应当匹配。
(4)减水剂掺量须根据产品说明并经过试验确定。
2.5.5 外加剂使用必须准确计量,允许误差不大于2%。
2.6 混合物2.6.1 惰性混和物混和物不与水泥或水泥水化生成物发生化学反应,仅起填充作用。
包括矿渣、粉碎的建筑垃圾、玻璃、贝壳等。
混和物在构件中可以像砂子一样起到骨料作用,也可以实现质感与色彩要求,具有环保意义。
构件所用惰性混合物应有较好的强度,较小的吸水性,细度、最大粒径、级配、含泥量或含粉量应当符合构件力学和物理性能要求。
须通过样块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决定合适的掺量。
2.6.2 活性混合物活性混和物具有活性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反应,改善水泥石性能,包括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碴和偏高岭土等。
活性混和物选用须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掺量须经过试验确定。
2.6.3 聚合物聚合物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因失水而变稠硬化,在水泥石中形成包裹微粒的膜,进而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与耐久性,也一定程度地阻断了其对玻纤的侵蚀。
聚合物的掺量须通过样块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决定。
2.7 钢材2.7.1 构件所用钢材包括龙骨、连接铰杆、连接件、预埋件、钢筋等。
2.7.2 用于建筑的钢材都可以用于构件。
2.7.3 构件所用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1597、《合金结构钢》GB/T307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3274 的规定。
2.7.4 构件钢筋宜用HPB300 热轧光圆钢筋和HRB335 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144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49.2-2007)的规定。
2.7.5 构件不能使用冷拔钢筋。
当用冷拉办法调直钢筋时,必须控制冷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5率。
光圆钢筋冷拉率小于4%,带肋钢筋冷拉率小于1%。
2.7.6 构件的预埋件、连接件和螺栓用不锈钢制作时,应采用耐腐蚀性好、含碳量低、有较好强度和弹性的材质,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
不锈钢应符合《不锈钢棒》GB/T1220、《不锈钢冷加工钢棒》GB/T4226、《不锈钢冷轧钢板》GB/T3280、《不锈钢热轧钢板》GB/T4237、《冷顶锻不锈钢丝》GB/4332 等要求。
304 号和302 号不锈钢可用于构件。
304 和302 是美国编号,对应的中国编号分别是:S30408(牌号06Cr19Ni10)和S30210(牌号12Cr18Ni9)。
2.7.7 螺栓与高强螺栓构件使用螺栓、内置螺母、膨胀螺栓等,可以是普通螺栓,也可以用高强螺栓。
普通螺栓应符合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六角头螺栓C 级》GB/T5780、《六角头螺栓》GB/T5782 的规定。
高强度螺栓应符合《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CJ82-201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3633 的规定。
2.7.8 焊条钢材焊接所用焊条应与钢材材质和强度等级对应,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1995)和《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
2.7.9 构件的钢筋铰杆、龙骨框架、预埋件等不宜使用脆性钢材和冷拔钢筋。
2.7.10 钢材防锈蚀(1)构件用钢材必须采取可靠的防锈蚀措施。
必须与构件具有相同的耐久年限。
涂漆防锈不易保证耐久性,应考虑镀锌、镀镍、镀铬或选用不锈钢。
(2)构件用钢材采用镀锌防锈处理时,宜采用热镀锌,必须保证镀层厚度。
镀层厚度与环境影响有关。
具体应符合《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GB/T13912-2002)的要求。
(3)龙骨框架尽可能焊接后再镀锌。
当镀锌件被损伤或镀锌后又进行焊接时,应当对损伤或焊接之处进行修补,必须涂刷无机富锌涂料。
2.8 颜料2.8.1 构件所用颜料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和砂浆常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的规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62.8.2 颜料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最高不超过水泥重量的10%。
3.配合比3.1 构件配合比设计须满足构件制作时的工艺性要求;安装和整个使用期的力学与物理性能的要求和装饰性要求。
3.2 构件配合比设计须确定构件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玻纤含量、掺入方式、工艺方法,水灰比、灰砂比、外加剂掺量、其他混和物掺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