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岩,陈宜主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1.绪论 2 8.全球环境问题 2
2.大气环境8 9.人口与环境 2
3.水体环境8 10.能源与环境 2
4.土壤环境 6 11.资源与环境 2
5.固体废物与环境 2 12.持续发展与环境 2
6.环境质量评价 4
7.环境规划 4 合计44
表2 实践教学内容和课内学时分配表
项目教学内容场地课内学时
自学全球环境问题的起因和环境公约的
制定
阅览室查阅资料 2
现场教学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厂 2
合计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2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
§1.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科学的内容
§1.2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部门环境学
§1.3 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科学的初期发展阶段;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
§1.4 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科学的地位及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和组成分科
第二章大气环境
§2.1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构成及主要组成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大气光化学特性;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2.4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的温度场;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湍流运动的要素及形成原因;无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有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扩散参数的确定
§2.5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方法;大气环境标准
重点、难点:
掌握大气环境结构和组成,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了解大气污
染物控制技术(如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控制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及综合防治与管理技术。
第三章水体环境
§3.1水体环境概述
天然水的循环;天然水水质;水体污染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3.2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点;河流水体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河流水质模型
§3.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降解及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4水环境污染控制及管理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方法,废水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在水体中的转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理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了解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技术。
第四章土壤环境
§4.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4.2 土壤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的净化;土壤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4.3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4.4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农药类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
§4.5 土壤污染的防治
如何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土壤污染的措施
重点、难点:
掌握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源、污染物质;理解土壤污染发生类型及重
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了解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5.1 固体废物的概述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
§5.2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的意义,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固体废物资源化
重点、难点:
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及危害;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资
源化系统;了解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意义、原则及处理系统的分类。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6.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基本内容及评价方法
§6.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及方法
§6.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评价的类型;程序及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书的编写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类型和评价方法等基本概念;理解环境
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意义和作用;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类型、评价程序、评价的方法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第七章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和内容;环境规划的方法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及区域的清洁生产
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和内容;了解区域清洁生产的概念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8.1 全球气侯变化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
§8.2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8.3 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
生物多样性被损害的基本情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8.4 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定义;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重点、难点:
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中主要四个方面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和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
人口的增长;人口预报模型;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人口对环境带来的问题。
要求掌握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
世界能源消费情况;能源的利用;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和开发新能源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种类;能源的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能源前景。
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
重点、难点:
了解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增长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
主要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四、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和出勤占20%,课程考核占80%。
大纲执笔者:吴忠东
大纲审定者:高佩玲
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编写时间:2005年 1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