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规划方案优化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与鉴定、咨询和服务职能,促进集团公司各有关方面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特就下阶段(3到5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如下:一、整体工作目标通过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希望达到三方面目标:一是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公司经济活动做到事前了解情况、事中审计监督、事后总结报告,将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存在于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并上报董事会,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落实到经营管理层执行解决。
三是通过审计结论,总结最佳实践经验,在公司内部推广利用,加速审计成果的转换。
提高集团公司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主要职能:评价和鉴定(90%)基本职能:监督和检查(10%)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经历了监督和检查、评价和鉴定、咨询和服务三个层面的职能发展,监督和检查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
适应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上述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目标,我们把主要职能定位于评价和鉴定。
为了评价、鉴定经济业务,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逐步建议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内部审计目标,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风险问题,帮助公司管理者达成目标,并促使集团公司健康良性发展。
三、内部审计的管理体系(一)、确定审计监察中心的框架体系,具体包括制度体系、人员的配备、工作内容体系、方式手段等内容,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明确其工作职责,确定具体的业务工作范畴等。
1、制定规章及管理办法管理体系配套制度组织审计监察中心《内部审计章程》体系保障规范内部审计业务的操作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制定审计操作及评价标准,保证审计成果科学、有效加强审计档案的管理、建立审计案例库《内部审计流程规范》《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审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审计监察职业规范及保密管理办法》等《内部审计业务操作指南》考核复核机制+绩效《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办法》基本制度体系如下:制度名称目的初步定稿时间《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目标定位,明确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质量保证等已完成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流程》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明确具体业务的流程已完成实施过程中《业务操作指南》规范审计证据、底稿标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已完成初步,在日后的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2、逐步配备齐全的专业人才A、配备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环境。
我们公司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开发经营具有涉及面广、项目耗资巨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经营风险大,而且下属公司地域分散、管理链条长。
因此,必须配备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工作,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切实有效的帮助公司保护资产、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B、针对不同的专业线,配备适当的内部审计人才。
执行具体的审计业务时,由下列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专门小组实施具体的审计业务,以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3、尽可能形成量化的审计评估结果在进行合规性审计时,考虑对每项审计业务循环采用三项指标评价方式,首先评价被审计对象制度的完善程度,然后了解其现有制度执行的合规程度,最后对其具体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每项目指标设定不同的分值,并结合执行审计的结果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得出加权分值。
就不同的加权分值设定A、B、C、D 等不同的等级,根据加权分值给出具体的信用等级。
货币资金18 25 45 88 A固定资产19 24 42 85 A材料采购17 27 46 90 A加权得分18 25.3 43.7 87 A4、对审计业务进行分类管理结合集团公司业务特点及《内部审计章程》的要求,以利于工作开展为原则,将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划分成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工程审计、风险监察四大类。
(二)、拓展工作思路,多手段、多方法完善内部审计业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标准化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编制《内部审计业务操作指南》,对工作内容进行有效梳理,形成系统的审计业务循环,对具体的审计业务形成思路,并在日后的审计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完善。
以便尽可能多的涵盖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和获取更多的审计发现。
如下实例:业务循环内容货币资金业务循环对公司货币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安全风险等进行审计审2、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做到有据可依逐步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作为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提出审计发现和给出审计建议的依据和参考标准,具体通过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来进行规范和指导实施。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过往审计档案、公司基本信息资料、内控管理制度等。
3、加强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审计监察职业规范及保密管理办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信息保密,有效的规避信息涉密风险。
要求公司审计监察人员公正、客观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获取到的企业信息进行保密,同时内部审计监察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4、实施内审人员业务渗透,加强事前控制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在相对成熟的城市公司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协助集团各专业口审计主管开展对城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并全面审计、监督城市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业务。
具体履行下列基本职责:1)根据集团公司审计监察中心工作部署,由内审人员制定派驻公司审计工作计划,报审计监察中心审批备案。
计划中的审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编制审计方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批后实施。
2)检查被派驻公司执行、落实集团公司和本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关情况。
3)检查被派驻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
4)检查被派驻公司的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工程管理情况;并对派驻公司的物资采购、工程管理等事宜进行事前、事中的审查监督。
5)检查被派驻公司财务管理、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的情况。
6)列席被派驻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性会议及其他会议,履行监督职能。
7)检查被派驻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及其他与审计有关的事项。
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照专业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台帐》(以下简称为“工作台帐”),真实、完整、公允地反映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和审计监督的过程和结果。
工作台帐作为外派内审人员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5、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体系。
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除了在管控过程中的系列支持外,我们还建议建立内部的绩效考评方案,具体通过《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办法》来进行规范和指导实施。
1)由董事会负责监督审计监察中心公正实施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工作,审批业绩考核目标、考核结果;负责审核、处理考核申诉。
2)直接上级是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负责:A、提出业绩考核目标。
直接上级根据中心工作计划,在与下属沟通的基础上提出业绩考核目标;B、执行考核。
直接上级在充分了解掌握下属的考核信息的基础上,对被考核者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个指标的考核得分;C、分析考核结果。
直接上级针对下属的考核结果,分析业绩考核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与被考核者一起寻找相应的改善措施;D、组织考核沟通。
直接上级在执行考核过程中,要经常性与下属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通过考核前沟通保证下属理解和认同业绩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期间沟通来保证考核者的工作尽量不偏离业绩考核目标,通过考核后沟通保证被考核者接受考核结果,并寻求相应的改善措施。
3)人力资源中心负责运用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的人事档案,进行及时归档,并妥善保管。
6、做好风险防范,加强监察力度和对责任缺失的追究1)建立失职问责、管理责任追究运行机制制定《管理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对集团董事会、集团总部及下属各单位经营班子成员,各中心、部门的负责人及管理层,事件直接当事人(以下统称“问责对象”)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部门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
2)加强教育和引导制定《员工廉洁从业管理规定》,通过教育、预防员工在从业过程中的不良言行,促进集团全体员工诚信从业、廉洁自律。
从员工层面和管理层面,规定员工从业过程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红线。
任何人违反相应的条款,都要采取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处理。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1、书面报告的原则对所有审计成果均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
报告主要分成三大类:1)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监察中心应于每半年向董事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一次;2)、审计报告,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评价、鉴定的角度,以事务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经过规定的流程审批后报送董事会参阅;3)、监察报告,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从监督、检查的角度,以处理人为中心出具监察报告,经过规定的流程审批后报送董事会参阅。
2、意见落实的原则结合董事长批准的审计报告,审计监察中心要出具审计意见书,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有效的渠道落实到被审计单位。
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整改落实,反馈落实结果。
四、2014年重点实施计划(一) 计划的内容1、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对所属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2、以管理审计为基础,对所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按照制度规定“有离任必审计”的管理原则,实施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及特殊岗位责任人的离任审计。
对在任期内的工作绩效、内部管理和个人廉政等方面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3、以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为重点,开展工程审计业务。
1)以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为切入点,实施工程管理、造价、预决算审计。
围绕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审计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情况、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项目资金管理与核算情况。
重点审查工程投标预算与合同定价,对于实际投资额与预算合同定价相差数额较大的工程项目,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警示和追究责任的建议,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增强防范建设资金浪费损失的风险能力。
2)重点开展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等支出性经济合同事前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事前审计的预防作用。
通过审查工程项目相关的投标文件、工程合同、施工协议和制度文件等资料,评价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有效性。
4、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加快审计成果的转化。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跟踪整改,总结反馈,转化应用,以典型问题的发现来纠正普遍问题,由事后控制向事前监督预防转移,变补救为防范,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控制措施的实效性。
一是将审计意见书在OA公开。
审计结果公开既是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考验,也是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曝光,有利于加强员工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
二是对典型的审计发现综合分析形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