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

方法研究孕产妇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论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孕产妇做好个性化的心理
护理,有利于产程进展,增加顺产分娩的信心,间接降低刨宫产率以提高产科的
质量。

【关键词】产妇心理变化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45-01
心理护理在产科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各个时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
妊娠、分娩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从生理、
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去关怀她们,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使她们获得舒适感。

所谓舒适是个体在环境中保持一种安宁平静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身心健康、没有
焦虑、没有疼痛的轻松自在的感觉[2]。

现将孕产妇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孕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
1.1 妊娠期心理
孕妇性格内向、孤僻,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甚至对周围人的关心也麻木不仁。

但对周围事物感知敏感,反应强烈,情绪极不稳定。

1.2 分娩期心理
初产妇大多对分娩产程无体验,怕难产、畸形等都可引起焦虑、紧张、不耐烦。

随着临产后阵阵腹痛或破膜后的引道流液,产妇通常表现非常紧张,时有行
为变态。

1.3 产褥期患者心理
分娩后部分产妇心情愉悦,精神过度兴奋而言谈过多,失眠。

另有部分产妇
会因母亲角色不明显,未能及时进入母亲角色,担心带不好婴儿,易出现精神方
面症状。

2、心理护理
2.1 妊娠期心理护理
妊娠期重点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利用宣传栏、护理人员讲座等对每位
来院建立围产卡的孕妇宣传无痛分娩、母婴同室的意义,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哺乳
技巧等,使孕妇对妊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2.2 分娩期心理护理
临产后对产妇说明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让孕妇了解宫缩痛的性质和规律,
减少其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主动性。

护理人员要不时陪伴在产
妇身边,耐心地解答她们疑问,对她们进行鼓励和安慰。

注意维护产妇的尊严,
各种检查操作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情况下,适当遮盖病人,减少身体暴露。

2.3 产褥期心理护理
婴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允,激发产妇的母亲情怀。

婴儿和产妇
同返病房后,实行母婴同室,婴儿与母亲24小时在一起。

当婴儿哭闹时,护理
人员需积极主动帮助其做好婴儿护理指导,协助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按需哺乳。

另外,孕妇出院前要详细做好出院指导,教会给婴儿沐浴的方法,说明婴儿
消化特点,如何观察婴儿大便及做好保暖工作,使之树立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 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1-157.
[2] 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