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之遗传与进化专题复习一、考纲细化遗传、变异和进化(1)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过程DNA的分子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结构特点:多样性与特异性DNA复制:时期、场所、条件(原料、模板、酶、能量)、特点基因的概念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编码区(区别)与非编码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直接控制(合成蛋白质),间接控制(合成酶控制代谢)人类基因组研究:22条常染色体DNA +XY染色体DNA(X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碱基序列有所不同)(2)基因工程简介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基因——鸟枪法、人工合成基因——反转录法、根据以知氨基酸序列推测法);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生产基因过程药品——胰岛素、干扰素;基因诊断——DNA分子做探针诊断乙肝;基因治疗——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去;农业生产——抗虫棉培育。
(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去雄→授粉→套袋→观察统计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影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医学、育种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选材正确;单因素到多因素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XY型)伴性遗传:常见种类、遗传特点(色盲遗传特点: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应用(5)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后代性状不呈现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质基因存在(线粒体、叶绿体)(6)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概念、时期、特点、结果、意义(变异的根本来源)、应用(人工诱变)基因重组:概念、时期、意义、应用(育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倒位、易位、重复、缺失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个别增加或减少;染色体成倍增加或减少(单倍体、多倍体)人工获得单倍体常用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药剂、作用机理。
杂交育种:原理、优点、缺点、过程(杂交→自交→选择→自交至纯合)单倍体育种:原理、优点、过程(杂交→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选择符合性状要求的类型)诱变育种(作物空间育种):原理、优点、缺点、过程(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最简单有效方法:防止近亲结婚)(8)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不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研究对象(种群)、进化原材料、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名词解释:遗传与变异1、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
2、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3、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
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6、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7、半保留复制:指DNA 的复制过程中,子代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8、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9、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转录: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11、翻译: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一转运RNA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2、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后发现,某些病毒中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13、密码子: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1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15、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16、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17、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8、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19、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20、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Dd)*21、等同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叫做等同基因。
(DD或dd)22、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3、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24、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5、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26、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7、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128、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9、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呈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0、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指某一种生物体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31、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2、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染色体。
33、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34、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35、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6、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37、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38、诱发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39、诱变育种: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40、染色体变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41、染色体组:细胞中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都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42、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43、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44、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该物种的单倍体。
45、人工诱导多倍体: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46、多倍体育种: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从中选育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
47、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48、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49、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50、适应: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三、结论性语句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证明DNA 是不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作用。
3.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半保留复制;(3)多点同时复制。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转运RNA有61种。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10.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11.原核细胞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联系: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在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并且在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上游都有“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区别:真核细胞的基因的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因此,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12.基因中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
13.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24个DNA分子组成(包括1~22号染色体的DNA与X、Y染色体DNA)。
14.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操作的工具: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15.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16.基因工程常使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