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

海绵城市研究理念介绍.

从“尽快把水排出去”到“尽量把水留下来”
降雨 蒸发(腾)
传统城市 “快排”
>80%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排放
降雨
下渗
蒸发(腾)
海绵城市发展 “渗、滞、蓄、 净、用、排
<40%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排放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等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 塘、雨水湿地等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渗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主要是改变各 种路面、地面铺装材 料,改造屋顶绿化, 调整绿地竖向,从源 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 “渗”下去。
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透水景观铺装
透水性铺装材料主要由以下几种:透水混凝 土,透水性多孔沥青,透水砖 和石子
1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的“后果
采用“渗、滞、蓄、净、用 、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 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 响城市开发建设(LID), 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 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 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 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的“海绵体”。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通过模块组合可以实现快速建造不同大小雨水蓄水池的目的。 2、模块式蓄水池相对混凝土水池具有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组合灵活、使用寿命更 长的特点。 3、模块结构在完成蓄水的同时形成稳定的独特结构空间,使其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 所以水池上面可以继续做为停车场、绿地等。 4、模块可以组合成快速排水通道,实现广场、道路排水的目的。 5、不受土壤微生物、海藻、细菌和沥青等物的影响。 6、 绿色环保, 雨水收集模块由再生环保材料制作,深埋地下不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维 护简单,且可回收再利用。
2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地下蓄水池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设和
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
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
海绵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要求
从排水管理的角度,要求顺应自然, 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 地实现降雨的积存、渗透、净化,并充分 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够与 雨洪和谐共存,具有“弹性适应”环境保 护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海绵城市
——LID
介绍
报告人:刘## 滨
Dec 5, 20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 3
选题原因 …
概念、理念、内容、背景 …
具体技术…
4
5 6
结合专业浅谈 …
发展现状…
面临问题 …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 第二
涉及到每一个开发建设 项目,为水土保持设计 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是以后十五年内城市建 设和发展的热点
传统城市和海绵城市做法对照
• 改造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传统 • 改变原有生态 城市 • 粗放式建设 • 地表径流量大 增
• 顺应自然 • 人与自然和谐 海绵 • 保护原有生态 城市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 变
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具体技术
渗、蓄、滞、净、用、排
1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的“背景
大量工程建设做地面硬化 使得形成了“铁壳城市” ,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 下。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 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 地、池塘,裸露的土地成 为稀缺的资源
7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城 市 看 海
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城 市 缺 水
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城 市 水 污 染
选题目 的原因
第三 第四 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 修复是主要途径之一
核心是防治城市水流失 和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
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 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 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需要 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 以利用。 功能:能充分发挥城市绿 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 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 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 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 施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系统,减轻暴雨和 干旱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创建的涉及面
*涉及到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要素 *涉及到供排水、规划、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气象等众多管理部门 *涉及到给水、排水、内涝防治、防洪、水的循环利用等人工水系统 *涉及到每一个建设项目
1.2透水道路铺装
优点 透水地面不仅能大量收集雨水,而且可以吸收地面扬尘, 透水地面还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缓解了城市热导效应
缺点
随着时间透水率会衰减
17
1.3.绿色建 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 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 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 、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 渗.
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低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
生态环境的破坏
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治理水污染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 水积存净化 *开发后与开发前水文条件基本相同
1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蓄
“蓄”,“蓄”即调蓄,重点在于增加储水空间,从而保证更多的雨水在 外排前被场地设施进行积存、调蓄,降低峰值流量,同时为雨水利用 创造条件。
2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蓄水模块
采用聚丙烯塑料单元模块组合,在水池周围包裹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可以完成蓄水, 排放,形成地下贮水池,同时还需要在结构内设置好进水管、出水管、水泵位置和 检查井。
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绵城市的本质、特性、原则
本质: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城镇 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即自然积存、自 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思想:低影响开发 特性:吸水、持水、释水。 原则: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具体目标: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和、污染 控制、水土保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