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电大《言语交际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资料参考(精心编辑)(2)

2019电大《言语交际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资料参考(精心编辑)(2)

电大《言语交际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心收集)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20 分)
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 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

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

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 分)
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X, 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

(X, 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

(X,含蓄与间接言
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 分)
1.简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

(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

(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
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

(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
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四、分析题(20 分)
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
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
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 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 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2.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言语交际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角色冲突,具体参见《言
语交际学》P71
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任时曾访问法国。

在结束访问回国之前,接受记者采访。

有记者问他此次访问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在回答中提到法国参与接待的某官员的名字,认为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结果此话遭到当地媒体的批评,认为卡特作为美国总统企图干涉法国内政。

五、实践题(20 分)
为某楼盘推销员设计一段在某楼盘展销会上的讲话稿以及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
答的话。

③字数不少于200字。

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符号”,概念和音响分别就是符号所指和所能,因此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2.言语交际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

3.现代汉语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

4.在专门研究表达时,可以把表达者称作为交际主体,把接受者称作“交际对象”
5.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能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合乎语法的,是否别扭,是否得体,是否常用。

6.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内化。

7.语境包括特定话语的上下文、交际活动进行时的现实情境、交际双方、社会文化背景等与言语行为相关的几乎所有的主客观因素。

8.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

9.语言意义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概括性,二是模糊性。

10.话语衔接是指话语形式上的连接,主要使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11.角色风格指的是一般所谓的“语言风格”。

12.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交际各方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被称为是“合作原则”。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所谓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指对交际意图或曰语用意义的间接表达。

(“)
2.在书面语交际的公文往来中,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行
文。

(X,上行文是由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3.话语词项的减少体现了表述简洁的要求,如“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为“电大”。

(V)
4.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其最初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寻觅食物和求偶。

(X,人类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的最初动机又是为了加强合作,合作的需要是言语交际产生的根本动因)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题5 分)
1、分析下面的一段话,说明话语主体是怎样消除角色冲突的。

(参见《言语交际学》P74)
在位近60 年的维多利亚女王曾把大英帝国的繁盛推向巅峰,但在家庭关系上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

1840年2 月,女王和阿尔巴特结婚。

一天,两人为一件小事而拌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私室,紧闭门户,于是,女王前去扣门。

“谁?”阿尔巴特在房间里问道。

屋内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

接着,女王又轻轻地在门上扣了几下。

“谁?”
“是你的妻子,阿尔巴特。


女王的丈夫这才把门打开。

2、分析下面一段文中话语衔接的手段。

(参见《言语交际学》P162)
他绱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

绱鞋,本来没有看头,但是麻皮匠绱鞋就能吸引
人。

大概什么事情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

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

不但快,绱得也好。

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

因此,他生意很好。

也因此,
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3、分析下面一段话的衔接手段。

(参见《言语交际学》P168)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

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

小飞蛾生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O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

4、用话语规范准则分析下面一段话语,看看有什么问题。

(参见《言语交际学》
P239)
1954 年国庆前夕,某机关的游行筹备组开会,由于去年游行时,该机关的女同志
服装不够整齐,有的穿裙子,有的穿长裤,这一次想把服装统一一下。

该筹备小组的一位领导宣布“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

”全场哄堂大笑。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 分)
1.就幽默的三种形式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参见《言语交际学》P251-253)2.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
3.举例说明话语衔接中语法衔接的主要手段。

(参见《言语交际学》P161-163)4.说明话题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

(参见《言语交际学》P104-105)
五、实践题(20 分)
为某房地产公司设计一段在某楼盘推介会上的讲话稿以及顾客可能出现的提问回答话语
要求:①有切合身份、语境、符合言语交际规则的情况介绍,②有可能出现的问话和应该回答的话。

③字数不少于200字。

④层次清楚,言语得体。

电大《言语交际》试题及答案2010 年7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社会功能角度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2、交际主体的角色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固定的经常性角色,一种是临时性的依赖性角色。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两种意义,即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主体规则主要包含四种原则,分别是诚信原则、角色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5、幽默的三种表现形式为超常类比、出人意料、违反逻辑。

6、话语规范准则的具体体现为连贯、简明。

7、话语中文字特有的表现手段是排列和变形。

8、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均衡关系,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比例均衡,二是结构均衡。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面对自己的子女时,“父亲”是先赋性角色、活跃性角色、依赖性角色。

(“)
2、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V)
3、根据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强求他所说的一定是
真理。

(V)
4、话语的歧义和苟简,都可能造成同一话语存在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解释。

(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