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通榆县明德小学
武艳娇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
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等词,学写“涛”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海底世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如:海面与海底的对比;动物们的声音;活动方式等)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你想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
(播放视频)
2.看了这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了解什么?(点击进入“海底世界”网页)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所有学生带进海底美丽景色的情境中。
通过观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海底形形色色的
动植物,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法:
1.找同学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
2.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新的疑问?(针对疑问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包括各类学生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
3.经过大家的认真思考,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更有意义了。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再读课文。
(2)查找资料。
(3)讨论,向同学请教。
……
4.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交流讨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三)自主学习,思考研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2.小组学习研讨,交流阅读体会,尝试解决问题。
(师巡视,查看,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并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品质。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无限地获取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
(四)交流讨论,深化感悟:
1.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解决了那些疑问?有了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补充,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
2.游览了海底世界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1)海底暗中有光: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②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这些发光的是什么鱼?它们为什么要发光?是怎样发光的?相机出示:《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设计意图: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应
该给予多的时间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
(2)海底静中有声:
①单击“声音”,听电脑模拟声音,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海底世界静中有声的神秘有趣。
②用动作表演,体会“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地小声说话。
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
”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这是所有同学都应该理解的词语。
】
③想象: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能用文中这种方式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这种“有的像……一样……”的句式训练,使学生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这些内化了的学生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颇具感染力。
中上等学生都应该会用。
】
(3)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
①学生分别扮演海参、梭子鱼、乌贼,表演他们的活动方式。
师生相机点评,适当穿插有关梭子鱼、乌贼的视频,让学生加深认识。
②你们感受到了海底动物的有趣了吗?老师扮演《海洋日报》的记者和学生对话。
(你为什么叫梭子鱼?你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说、演、做动作、换词等方法,有机地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既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也带动了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海底植物差异很大;(以海藻为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海藻?)
(5)海底地形奇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结合海底图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
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有力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五)拓展延伸:
1.海底世界不但暗中有光,而且静中有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植物
和矿物,在你眼中海底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赞叹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料,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在交流中学生也能受到强烈的感染。
】
2.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断言,二十年后,人类将移居海洋,你相信吗?点击“海底论坛”,结合相关资料,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
(鼓励学生争论,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学习《海底世界》后想说的话和做的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针对各类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
(六)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1)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用线连起来,读一读,并圈出动词。
海参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巴在轮船底下
(2)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七)作业:
①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办一张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报纸。
②做“小导游”,向家里人介绍海底世界。
③想象未来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写一写,画一画。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趣味性、层次性”为一体,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自由探索练习这新天地,这样的优化设计,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既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又延伸发展学生语文水平的能力。
特别是发展练习主要针对接受知识快的同学设计。
】(八)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宁静有声音
海底世界动物活动有特点
物产丰富植物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