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的汇报鹤岗市委、市政府2012年5月鹤岗市版图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万亩,下辖萝北、绥滨两个边境县和六个行政区,人口110万,其中农村人口17.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550元。
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子公司、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省森工总局鹤北林业局、华能鹤岗有限公司等中省直企业坐落在域内。
具有工业大农业小、市民多农民少、城镇化水平高的显著特征,是典型的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省十一次党代会上被列入区域中心较大城市和率先实现区域城镇化体系。
为我们正在开展的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下面,把鹤岗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一、实施城乡一体化,我们有基础、有条件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大改革,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意义重大而深远。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围绕鹤岗市实施城乡一体化工作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市情,一致认为鹤岗实施城乡一体化有着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既符合上情、适应市情,又体现民情。
1、中央有部署。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城镇化必然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2、省委有要求。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要求:“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尽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力争尽早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对全省城乡一体化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明确要求鹤岗要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3、工作有基础。
我市农业经济比重小,只占全市经济的26%,农民只有1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实现城乡一体化有明显优势;工业发展较快,已形成180亿元的工业资产,每年还以20%以上速度发展,全市经济总量已突破300亿元,随着“712”目标和“758”战略的实施,跨跃发展的速度将更快,城市和工业的拉动力将更强;城镇化基础较好,全市有21个乡镇、2座县城,特别是域内还有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和森工鹤北林业局的10个农场和19个林场,小城镇和城镇化场区星罗棋布,整合和吸纳能力较强;农民相对富裕,农民人均实际收入已突破万元,垦区职工的收入更是达到1.5万元以上。
4、干部有积极性。
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确定的“758”战略,把“坚定不移地抓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全市干部积极性空前高涨,县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绥滨已于4月末提前8个月完成了“九统一”,萝北也将在上6月份提前半年完成,提速了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
5、农民有愿望。
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在城乡居民收入、政策待遇、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
同样生存在同一个地区、同样的社会制度、相差无几的消费水准,“国民待遇”差别却如此之大,农民迫切期盼改变现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些都说明,城乡一体化工作既是经济工作、民生工作,也是我们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更是鹤岗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我们有思路、有成效为了使城乡一体化定位科学、内涵丰富,短期内见到成效,在系统学习理解城乡一体化理论,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鹤岗市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鹤岗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指导,按照《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和市委坚定不移地抓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针对我市农业比重小、农业人口少、小城镇众多、又有农垦和森工带动的实际,以实现“九统一、三集中、四化”和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率先高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方式和人居环境为根本,使城乡居民共享加速转型跨跃成果,共同奔向富裕和谐。
工作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的“四个统筹”原则,走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之路,在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带动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的思路。
工作目标: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特色城镇化建设先行区,到2012年3月末,东山、兴安两个城郊区率先实现“九统一”;2012年6月末,两县实现“九统一”;到2014年,全市实现“九统一、三集中、四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率先实现高标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00万人,其余生活在农村的10万人达到与城市生活相当的水平,城镇化率达到90%。
全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基本内涵:“九统一、三集中、四化”“九统一”是:城乡户籍统一、低保标准统一、优抚标准统一、医疗救助标准统一、交通意外伤亡赔偿统一、社会保障统一、劳动力就业培训统一、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统一。
“三集中”是: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四化”就是: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3、“九统一、三集中、四化”进展情况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高质量快速度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九统一”上搞突破。
截止到三月末,城郊两区已经基本实现“九统一”。
户籍统一,采取农民户口加盖“城市居民家庭户口”印章、底档不改的方式实现户籍统一。
交通意外伤亡赔偿统一,随着市政府户籍统一农民自然按照城市居民赔偿标准实行。
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农村低保对象4200人的低保证和低保折全部更换完毕,低保标准由月人均105元提高到286元。
每年需增加资金300万元。
按市、区7:3的比例市里拿210万元,区拿90万元。
优抚标准统一,农村优抚对象240人的补助标准由每年4848元提高到9630元,年增支105万元,市里拿74万元,区拿31万元。
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农民大病救助二次报销上限由5000元提高到与市民统一的8000元。
社会保障统一,农民在享受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政策基础上,现在可同样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民现行的“新农合”政策是个人50元/年,现在同样可享受个人缴费140元/月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农民可以自主选择。
劳动力就业培训统一。
全市所有40个村与社区同样匹配了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农村小学、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500元和750元,已经高于城市,普及了农村学校“班班通”,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小升初升学率均与城市相当,已有6所城区学校的12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统一,村卫生所均达到标准,村医均具备执业资格,4个乡镇卫生院和40 个行政村卫生所业务管理与社区一致,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全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要求。
两县在上半年也将实现“九统一”。
通过“三集中”抓推进。
在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上,加快“两城一带十大园区”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园区,已有园区外企业向园区搬迁,工业企业正在向园区集中。
在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上,目前已有60个村125万亩实现规模经营。
在加快人口向城镇集中上,重点实施了鹤南工业新城、松鹤新区两个城市新区和11个省市级试点镇和城关镇、中心镇建设,大力推进中心村改造和撤屯并村,按照占补平衡、综合利用的原则,把空置出来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或作为城市拓展、产业发展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通过“四化”求实效。
随着“九统一”和“三集中”任务的落实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四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三、提升城乡一体化,我们有规划、有措施省十一次党代会把我市列入区域中心较大城市、率先实现区域城镇化支持体系,给我们鹤岗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让鹤岗真正发挥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我们采取边推进、边规范、边提升的策略,聘请了中国农科院顶级专家编制《鹤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共包括言前、基础与条件、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六大部分。
规划范围为鹤岗市行政区全域,主要是萝北县、绥滨县、东山区、兴安区、地方农场、宝泉岭分局、鹤北林业局、鹤矿集团等。
规划期限为2012-2017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2015年,为加速推进阶段。
第二阶段:2016-2017年,为巩固提高阶段。
对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提升定位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为统领,以“93468”主线。
以城乡“九统一”为突破口,以“三集中”为载体,以“四化”为标志,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八大”工程,改革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在全省全国地级市实现高标准城乡一体化。
“9”就是全面落实“九统一”:调整财政投入机制,保障“九统一”新增费用的落实,确保全体农民完全彻底的享受到市民政策。
“3”就是扎实推进“三集中”:一是扎实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在大型工业企业向“两城一带十大园区”集中的同时,20个重点镇分别建设一个产业园区,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今年首批60个村12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明年完成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的绝大部分,到2014年实现整市土地规模经营。
三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城镇、中心村和乡镇产业园建设,为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4”就是加快“四化”进程:一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通过“九统一”的实施,解决农民不平等身份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居民二元差别,在政策上让农民在继续享有惠农政策的同时,尽享市民所有的各项政策,真正让农民享受更优厚的国民待遇。
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社会服务均等化重点是把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在享受市民政策的同时,过上与市民相当的生活。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
实施将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当年新增财力主要部分用于农村的政策。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形成高中教育向中心城区和市辖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乡镇集聚、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建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