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人民医院二级医院评审标准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我院取得二甲医院三年之际,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和指导工作。
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我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庆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5年,是庆云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是全县32万人的医疗卫生中心、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全县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4万m2,建筑面积4.31万m2,业务用房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
编制床位569张,实际开放床位569张。
现有职工总人数825人。
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711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6%,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 80人。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全省首批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全省卫生系统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医院设院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院长兼)、副书记(副院长)1人、副院长3人、工会主席1人、院长助理2人。
党、团、工会、妇委会等组织健全。
医院共设置职能科室20个、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12个。
职能科室设院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绩效办、病案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医德医风办、人力资源科、设备科、总务科、消防科、保卫科、网络信息科、药剂科、输血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
临床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内五科、内六科、急诊科、、新生儿科、普通儿科、妇产一科、妇产二科、骨外一科、骨外二科、普外一科、普外二科、脑外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康复理疗科。
医技科室有室、放射科、磁共振室、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手术麻醉科、B超室、高压氧科、胃镜室、心电图室、肺功能室。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配备有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日本东芝多排螺旋CT、意大利百胜彩超、美国贝克曼大生化、、数字胃肠机、五分类血球仪、德国关节镜系统,等离子消毒柜,奥林巴斯腹腔镜、宫腔镜、电子胃镜、结肠镜、电子阴道镜、纤支镜系统、C型臂等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化设备150余台(件)。
美国16排螺旋、彩超、乳腺鉬靶等高端设备40余台套。
同时还拥有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智能洁净手术部、洁净消毒供应室及全市首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科。
目前我院医院规模、科室设置、人员结构、设备设施等相关指标均已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
自2014年3月份至今,我院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的要求,全方位地开展了二级甲等医院复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这22个月的时间里,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深入理解评审标准相关内容,深抓内涵,注重落实,依照管理模式,不断修正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全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明显提高。
2015年门(急)诊286968人次,住院26067人次,急诊20784人次,手术5175台次,全年业务收入15937.48万元,圆满完成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指标。
经过三轮全院自查自评,我院无任何一项否决指标情况,准入指标全部通过,现将我院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情况汇报如下:一、巩固二甲成果,依据标准常抓不懈,领导重视,稳步推进。
2012年我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是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开展创建活动所取得的。
这一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综合院力。
为使我院进入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院领导集体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励,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巩固二甲成果,努力跻身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为此,我院自2014年3月即正式启动二甲复审准备工作,目的就是以复审标准为抓手,全面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安全、技术、保障、服务水平。
为确保复审工作顺利进行,我院具体落实了三项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二甲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科室主任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将“二甲评审”主题、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行细化,明确分工,任务到科、到人。
三是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广泛宣传,采取印制《庆云县人民医院二甲评审应知应会手册》、院刊、横幅、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做到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人人知晓,提高每个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全院上下积极参与二甲评审活动的热烈氛围。
为确二甲评审工作稳步推进,院委会及各科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讨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分解标准,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要求整改,不断完善达标。
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标准,创先观念,制度管人。
1、针对我院实际,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
2014年5月,我院组织全体中层人员赴评审工作已经完成的济阳县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初步明确了评审工作的特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实施目标,全院评审准备工作得到了积极推动;2014年8月,2015年3月、7月、8月、11月我院医务科、护理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滨州市人民医院、省立医院、无棣县人民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学习评审工作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2014年9月19日,医院邀请滨州人民医院专家团一行7人来我院指导“医院标准化建设”准备情况,专家团提出了中肯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院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导。
2015年10月,我院邀请德州市人民医院专家团莅临我院指导工作,这次学习,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检查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全院二甲评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肯定。
2、我院拟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严字当头,严格执业资格,严格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医院总值班制度。
修订了医院制度汇编,制定了医疗质量和安全考核标准,如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分别制定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技质量、病历质量、医疗护理日常工作管理、中间终末质控、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抗生素管理、院感监测等10余项考核标准。
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规章制度,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委会与职代会讨论决定。
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职能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
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医疗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关注质量,确保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 建立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我院成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小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使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
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相关质量考核标准。
成立了质量考核领导小组,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督导职能,每月开展1次医疗、护理、院感、门诊、医德医风的全面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简报形式及时进行反馈、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 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建有医疗质量质控本,危急值登记本、转科交接登记本、会诊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本、业务培训学习记录、交接班本、医疗缺陷登记本、输血登记本、激素使用登记本、住院30天分析记录本等原始资料记录本,及时作好相关的登记或活动记录,做到数据及时准确,可查、可追溯。
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是基础质量的根本,为此医院每年组织学术讲座20余次,各科室每月开展业务学习12次。
投资20余万元建设临床实践技能教室和电子图书阅览室,方便医护人员技能操作训练和文献查阅。
通过培训学习使卫生技术人会员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
制定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科主任查房,着眼查房内容:如病人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诊断和治疗措施、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关注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病人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意见等。
规范医疗文书:重点是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要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注重质量的评定,即诊断、诊疗计划是否适宜、及时有效,病程记录能否及时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制度编印成制度汇编,方便临床每位医务人员学习,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性。
3. 全面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今年我院各临床科室全面实施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并纳入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纳入了责任追究,与科室及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医务科制定完善的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指标下发到各科室,并有考核标准。
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手术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建有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与伤情认定制度程序,有防范制度与防范措施。
近两年来我院未发生一起患者坠床事件。
未发生一例手术部位识别错误。
4.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依法执业。
为了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建立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有手术分级目录。
每级医师只能作相应级别的手术。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把申请、论证关,逐级审批后方可开展。
2014、2015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责任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重点学科建设。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科医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更进一步充实了急诊医师和护士,制定了规范化的急诊科管理方案,使急诊科人员相对固定,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到位,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较好的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建立了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孕产妇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能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开展了“三基三严”、急诊知识培训、院内急诊演练,值班医生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