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新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医疗组.ppt
2012新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医疗组.ppt
• 急诊手术室有专职护理人员或由 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
• 妇产、儿、眼、耳鼻咽喉、口腔 科等医师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
•
• 急诊科、医技科室、各临床所设 专业科室(组)、医疗器械和保障部 门均能提供7×24小时的急诊服务
• 制定急诊服务流程和规范(含抢 救流程)
•
• 制定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 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 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 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并有明确的时限规定
独立的二级科室有独立的护 理单元
各专业科室主任应具有主治 医师以上职称,且从事相关专业六 年以上
重点专科建设
应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重 点专科和院级重点专科至少各两个。 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点专科中内 科、外科至少各一个
每科(专业组)病床15张以上
• 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 人才培训计划、合理的人才梯队 • 学科带头人选拔与激励机制 • 有临床重点专科培育与支持措施
制定急诊医护人员技术技能培训、 考核制度,技能评价与再培训制度, 并组织实施
• 逐步建立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 • 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
规范、操作规程,并能定期研讨、修 订、培训、试用、再完善
•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 评估”
•
•
• 科室质控小组对医疗质量及安全 定期总结分析、评价
• 相关工作统计指标: • 急诊患者总例数与死亡例数 • 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
,护士长具有中级及以上任职资格
•
• 麻醉医师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继续 教育
• 完善的诊疗常规、操作规程、规 章制度、岗位职责
• 麻醉分级管理制度、目录、麻醉 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分级授权制度与 程序
• 制定急诊检诊、 分诊制度,实施 分区救治
•
•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诊疗、住院制度 • 制定急诊抢救制度 • 落实急会诊制度
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 对留观24小时以上患者有分级查房 制度与程序,急诊留观时间小于72小 时
•
•
•
急诊留观、抢救患者均要建立病
历
• 做好各种登记
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 ,急救设备完好率100%,处于应急备 用状态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9年版) 医疗组要点解析
依据
《山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规定汇编
备完好率100%,且处于应急备用状
态
治疗室要紧邻抢救室 留观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任务 和急诊病人数量确定 应有二项以上急诊通讯装置
急诊人员配备
• 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有 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 医师应具有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固定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0%。轮转医师 轮转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结构、梯队合 理
•
支持区包括挂号、药房、收
费、各类辅助检查科室。支持区距
离医疗区半径较短
• 应有昼夜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
紧挨急诊入口是分诊处,然
后是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与诊
断室
• 抢救室应有足够的数量。每床 净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
抢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
合《指南》的基本标准,设备有专
人维护,药品有专人管理,急救设
• 实施分区救治从功能结构上至少分 “两区”或“三区”
• 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 人员主持与负责,重大突发事件医疗 抢救有院领导指挥协调,有重大突发 事件医疗抢救演练,医疗抢救记录
• 落实首诊负责制
• 制定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转接服务 制度、流程
• 制定转运急危重症患者的制度与流 程,做好交接记录
• 急诊医师以主治以上职称为在岗≥50% 急诊科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技
术职称
• 护士应具有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 经验,固定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80% 。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 以护师以上职称为在岗≥40%
• 急诊科护士长有主管护师及以上任 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经 验
•
• 急诊监护室有专职医师、护士负责 ,单独排班、值班
数
• 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例数之比
• 急诊抢救手术30分钟到达手术室 比率
• 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 例数
• 急诊患者收住院例数与比例 • 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
麻醉科建设
• 麻醉医师人数:手术台>2:1,每 张手术台配备一名麻醉住院医师与一 名主治及以上麻醉医师
• 麻醉科主任具副高及以上任职资格 • 手术室护士人数:手术台>2.5:1
外科应设普外、泌尿、骨科、神外 、心胸外等专业科室(专业组)至少 应设妇科、产科与计划生育 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专业组)
中医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皮肤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 等专业科室(专业组)中至少二个
二级专业科(组)各有病床 12张以上
》
• 学科建设 • 医疗技术管理 •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 手术安全管理 • 技术能力判定 • 病历质量管理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是医院四大建设之首
• 学科建设是医院支撑
• 学科是体现医院功能,完成医院任务的 平台
• 学科建设是把医院建成有特色、有实力 ,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举 措
一级专业科室
应设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 科、儿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 科、皮肤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 中医科、感染性疾病科、有条件的建 立康复医学科
床位分配比例适宜 内科与外科床位占总床位比例: 55%~60%
二级专业科室
内科应设消化、心血管、呼吸、神 内、内分泌、肾内等专业科室(专业 组)中至少四个,其中应有一个独立 的二级专科
急诊科建设
急诊科的设置、布局、流程 设置在医院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 ,并临近辅助检查部门 。最好单独有 出入口。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 道,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
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 包括分诊处、抢救室、治疗室、处 置室、诊断室(至少设内、外两个 诊室)、观察室、急诊手术室、急 诊重症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