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初探

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初探

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初探文海红2012-12-10 16:47:54 来源:雅昌艺术网概念框架搭建示意图内容提要: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是以美术文化作为自己研究与教学的主要对象,当美术文化发生变化及重大发现时,势必影响到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发展。

本文从艺术发展规律、前卫艺术的含义及其发展优势、我国美术学院教学概况三个方面分析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背景,阐明其价值与意义。

在结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以鉴赏、批评、创作为基点的支架式教学,从教学环节、教学原则等方面分析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并指出在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前卫艺术;美术学院;探索;支架式教学;教学研究一、前卫艺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背景研究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是以美术文化作为自己研究与教学的主要对象,当美术文化发生变化及重大发现时,势必影响到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发展。

1、艺术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艺术是动态的,艺术的发展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

每一次的继承与创新都不是对原有艺术的简单照搬和复制,而是在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的再创造。

丹纳曾说“一部艺术作品是由一般精神状态”和文化的“周围环境之总和所决定的。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其新政治、新文化、新思想,在全面学习、挖掘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形成与创新的结果,艺术从为宗教神学服务的阶段,转向注重人文科学研究的以写实风格为主的古典艺术阶段。

1562年在意大利创建的第一所艺术学院就是以古典艺术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19、20世纪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不断巩固,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照相机、摄像机的发明,提供了新的艺术载体。

物理学、光学、色彩学知识的丰富,带给艺术家更为科学的眼光来再现客观世界,我们比较熟悉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等等,都体现了艺术家对形式语言的探索。

德国包豪斯学院正是在这一发展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整套美术设计教学新方法。

当代前卫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沿着这一必然规律运行的。

现代网络时代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叔本华的唯我主义本体论、唯意志论,弗洛姆的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心理分析研究,尼采的“上帝已经死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及福柯的结构主义哲学等等思想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创作。

在一切都成为商品的现代经济环境下,艺术也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艺术家要谋求立足之地,必然紧跟时代,与媒体、时尚文化积极互动,标新立异以引入注目。

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体视觉艺术的兴起及艺术策展人的登场,使艺术观念、表现形式、艺术语言、视觉空间更为开阔;当代艺术通过各类国际双年展、电子网络技术、资讯媒体得到最为快捷、广泛的传播,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

艺术从研究艺术本体转而担当起人类智性释放与对社会批评的任务。

2、前卫艺术的含义“前卫艺术”主要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艺术史上以波普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为标志的具有前卫性、先锋性的艺术流派;在中国,则特指改革开放后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具有前卫性的种种艺术。

“前卫”(Avant-Garde)又可译为先锋,原系军事用语,指作战时比主力部队超前的先头分队,有开拓前进道路之意。

最早将“前卫”一词引入艺术领域的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他主张艺术家应像战士一样,在社会政治中扮演冲锋陷阵的重要角色。

克莱恩则表示:“前卫这个名词是指一群团结的画家对打破传统价值有强烈的共同信念,并反抗通俗文化和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

”[2]3、前卫艺术的发展优势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说:“只有个别的文化,而无普遍的、抽象的文化……在检讨某一具体的文化传统及其现代的处境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他的个性。

”[3]透过前卫艺术现象表层,我们可以看到其特有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精神。

(1)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艺术没变,变的是人们的思想。

”(毕加索说)从杜尚用工业现成品创作的《喷泉》“进入观念创作阶段,用观念形式躲开了传统的影响力。

”[4]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在其基础上大力“扩张艺术观念”,倡导艺术走出狭隘的美学空间,复活人的创作能动性的“社会雕塑”以来,创作思想就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艺术家视野不断扩展到视觉各领域,表现模糊的内容,引进禁止的题材,制造真幻的场景,创造新奇的形式,形成怪诞的风格等等关键都在于观念的转变,而不是技能的提高。

虽然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艺术家创作观念的创新。

(2)艺术表现的开拓性有史以来的艺术表现从未像前卫艺术来得如此的丰富。

从平面的到立体的,从静止的到动态的,从传统的到现代科技的,涉猎了绘画、雕塑、装置、摄影、行为、表演、媒体制作等众多领域,集声响、玻璃钢铁、光电火药、科技工业材料于一身;在创作时间段上也纵向延伸,有的作品往往历时数年,前后做了一系列作品才完成一件创作,这种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作表现手法使各学科各画种之间界线逐渐模糊,各流派大分化的同时又伴随着大综合趋势。

杜桑坦言:“从库尔贝以来,人们就一直认为绘画是作用于视网膜的,这是个人人都犯的错误。

视网膜是瞬间的!在此之前,绘画有着其它的功能:它可以是宗教的、哲学的、道德的……我们这个世纪(绘画)完全是涉及视网膜的……这是相当荒谬的。

”“如果你能发现另外的自我表达的其他方式,你会从中受益的……”。

[5](3)观众参与艺术创作的大众性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独立完成的,与观众的互动可能性极小,即使观众对作品产生多么丰富的妙想都是在作品完成之后的事。

作品与观众两个相对独立体很难产生关乎切身的利害关系,作品对人的震撼力的多少往往是隐性的。

而前卫艺术强调观众参与创作,将观众放在艺术家同等的位置上,迫使公众参与作品评价,对自身原有经验和人类生存空间行为规范进行判断。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这个论式引起不少的争议,也常被误解,它探讨的是社会这个躯体的改造,每个人都能够一一探讨的前提是必须参与其中,才能促成社会快速转型。

”[6]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雕塑专业的一位学生用两年时间喂养了一大玻璃缸的苍蝇,几百只苍蝇经过几代繁殖已家族庞大。

之后,他设计了一个电子计票器和两个开关阀,一个开关控制装有杀虫剂的玻璃瓶,另一个开关是控制玻璃缸的盖子,让苍蝇飞出来。

他宣布在展览时让观众投票选择启动哪个开关。

这引发了一场大争论,有的观众不忍心看到这几代“宠物”死于一旦,有的观众担心苍蝇在展厅和校园乱飞,传染病菌,从而引发了一场大争论。

展览开幕式那天,双方支持者自发穿着印有“让苍蝇自由”和“杀死苍蝇”字样的T恤来到展厅投票,整个展厅挤得满满的,经过两个小时投票后,“杀死苍蝇”的投票勉强超出,于是艺术家开启杀虫剂开关,苍蝇顷刻死亡。

[7]观众的参与左右着创作的结果,但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发了人们保护环境和动物的长久思考。

这正是作品的力量所在。

在现代媒体支持下,观众的参与可能程度还将不断扩大。

(4)对当下社会的批评性正如哲学家马尔库赛所说:“艺术不是既定政治机构美化共事业及苦难的女仆,倒会变成为摧毀这一事业及其苦难的技术。

”[8]当代艺术家宋冰的行为艺术《印水》思考着文化存在与消失的问题;张大力的摄影《拆》强调着“环境的改变必将改变人的精神”[9]王晋的装置作品《冰•96中原》理性对待“中国目前激烈的商战,或者说日趋白热化的高消费现象”[10]崔岫闻的录像作品《洗手间》质疑“女性自身及女性作为一个元素在这个社会中存在所呈现出的问题”[11]。

前卫艺术不自觉地演变为当代社会的对立面,就像时代列车向前飞驰时必备的刹车系统,以一种超然的艺术方式关注、揭示着社会现实。

美术学院如何迅速地将前卫艺术发展取得的优秀成果转化为知识体系进行传授,是当前艺术教育研究的前沿课题。

4、当前我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概况我国美术学院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初,深受西方学院式教学影响的创建阶既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吸收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发展阶既第三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教学反省和改革阶段。

中国美术学院在这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

(1)以具象写实为主的教学训练众所周知,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强调基础技法训练是美术学院教学的一大特色。

这种教学有其自身优势,它有效地传承了古典艺术,培养学生牢固掌握传统表现手法和写实造型能力,在具象写实性创作中能熟练地再现客观世界。

但这种教学易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上趋向单一发展。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早在50年代就预见性地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图像时代,写实性的形象创造已不是绘画和雕塑的专利,摄像、电影、电视、电脑制作等现代媒介在塑造形象上远远超出传统的表现力,静态图像也被发展为动态图像,这些动态图像在传播中更具亲合力,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力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更为全面的释放。

(2)以纯艺术专业学科为主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美术学院普遍采用以国、油、版、雕、设计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分类方式,教学针对性极强。

我们从某美院的版画专业课程安排可以看到:大学四年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素描、色彩、解剖学、构图学、下乡写生、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黑白木刻技法、套色木刻技法、丝网印刷技法、水印木刻、创作练习(木刻、丝网)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

教学内容是由传统知识经验构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趋向某种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思维“专”而“精”的纵向研究。

这就难免出现学科专业之间横向联系和渗透的缺失,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本专业学习。

在现有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一批批美术毕业生,在“扩招”之后更是趋于饱和状态,与当代社会多元的人才需求形成矛盾。

然而,美术院校的学生对发生于身边活生生的前卫艺术十分好奇,兴趣浓厚,并有很多的困惑,但美院教学极少涉及这方面内容。

廉姆.多尔(W.Doll)指出:所有的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12](3)以画室为主的教学环境在传统技法教学的前提下,画室成为了教学主要场所,相对稳定的画室环境和师生群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逸感,学生能专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教0币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重结果的教学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我在走访中发现以“宿舍一画室一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有部分学生很少走出校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再加上现在有相当部分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生考入美院的,这种从校园到校园的生活经历,就像是在温室里培养的幼苗,天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现实体验。

没有社会体验的艺术创作是空洞和虚假的。

社会现实体验能提供远比在画室教学多得多的形式感受方式。

前卫艺术更为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