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试题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90分钟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圣主朝.朝暮暮情B.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C.①项王军.壁垓下②南唐为奉化军.节度D.①信.造化之尤物也②烟涛微茫信.难求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B.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使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C.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善刀而.藏之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②其间一日阻风不行B.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②诺,且留待之须臾C.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②乃自刎..而死D.①欲以力征经营..而不适用..天下②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①戍卒叫,函谷举②若属皆且为所虏C.①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D.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攀者身手矫健、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险要陡峻,只要奋然前行,向上攀登,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

B.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不窥园....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C.外滩的近代建筑闻名遐迩....,仰望着古老的钟楼,好像闻到了它饱经沧桑的气息,看到那砌就高楼大厦的灰暗的一方方巨石,双手便情不自禁地触摸上去,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D.本周中超联赛将展开最后一轮的争夺,在降级球队尘埃落定....后,冠军的争夺愈发引人关注。

7.文学常识填空。

(每空一分,共11分)(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________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

(2)《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________十二篇,________十篇,书八篇,________三十篇,________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3)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________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它是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一种体裁。

(4)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

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生前有________之称。

8.填写上句或下句,补充使之完整。

(每空一分,共10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庖丁解牛》)(3)戍卒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5) 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0分)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分)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视为.止,行为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依乎天理..,每至于族..C.虽然B.而刀刃..者无厚D.视为止,行为..迟3.写出两个与本段文字有关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籍独.不愧于心乎?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④若.非吾故人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课文《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细致刻画了一个骁勇善战、知耻重义,而又自负却不心服的悲剧英雄形象。

B.《垓下歌》是项羽面对着女人和宝马唱出的悲歌,表现了个人在巨大的历史命运控制下不能自主、命运无常的悲剧意识。

C.“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畏惧,突显了项羽的声威和气势。

其中“莫”是“没有人”的意思。

D.文言文中,常见词类活用的现象。

例如,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东”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的“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根据《垓下歌》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项羽之死》说说理由。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大铁椎传魏禧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