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语言训练(下)第一节言语技能训练一、发音器官与言语技能发音器官包括动力部分、振动部分、构语部分和共鸣部分。
发音器官的好坏与发音器官的形状质量有关,更与发音器官的运用方式有关。
这突出表现在气流的控制、声带的运用、空腔的变化,以及舌与软腭的活动等方面。
因此,这些都是言语技能训练的重点。
二、言语呼吸功能训练言语呼吸功能训练的作用在于帮助聋儿学会控制气流,振动声带,根据发音说话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气流呼吸功能的训练包括:①深呼吸训练。
如闻香、闻花、闻自己喜欢闻的气味,诱导儿童进行深呼吸②训练蓄气。
如组织吹蜡烛,吹肥皂泡,吹气球等。
③训练聋儿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语呼吸:组织吹羽毛比赛,吹纸蟋蟀打架,吹喇叭、唱音练习和练习说多个音节。
如让儿童说出123,1234,1234567,等数字(或字词),可扩展一口气呼气的长度。
训练儿童低声说话或耳语,根据距离掌握一定音量喊人,玩声控玩具。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可适时让儿童用手触摸自己和老师的胸部,以感知胸部的震动。
如果儿童发音时胸部没有振动,则可能导致发假音。
下面介绍几节呼吸训练操: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姿势:立正动作:两臂伸直由前向上举,向后用力,两手手心向前,左脚同时前移半步成弓箭步,同时吸气,为一二拍、三四拍呼气并恢复立正姿势。
五六七八拍同前,换右脚前移。
如此进行4个八拍。
第二节扩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动作:前臂弯曲平放胸前,手心向下,翻掌向后扩胸两次,同时吸气。
然后恢复立正式,为一二三四拍。
同样进行为五六七八拍。
如此进行为四个八拍。
第三节提气发声预备姿势:身体直立,两腿分开与两肩平行眼睛注视前方。
动作:两手手心向上,由下腹提至胸肋,同时徐徐吸气,为一二三四拍。
然后将双手移至口边成喇叭形向前伸开,缓缓发出a音,为五六七八拍。
如此反复四个八拍。
第四节蓄气冲音预备姿势:同第三节,两手叉腰动作:一二三四拍作深呼吸,五六拍充气发papa两声,七八拍休息。
如此进行4个八拍操后可以原地踏步,自由呼吸几分钟。
三、嗓音训练嗓音训练的主要材料是元音。
训练的较好办法是拟声语训练和唱音训练,以及声调训练。
利用声控玩具训练聋儿控制和调节音量的大小,也是一种办法。
唱音训练就是训练聋儿有节奏的唱出元音拟声训练在游戏中训练,如让聋儿戴着猫的头饰发“喵喵”的声音;戴着狗的饰发“汪汪”的声音,戴着老虎的头饰发“o--u”等等。
四、构音器官功能训练构音器官包括唇、齿、舌、腭等部分。
下面介绍构语训练的作法,即构语训练操。
第1节双唇运动目的:练习唇部的扁、圆、收、撮,活动唇部肌肉。
动作:口型撮、圆、扁、拉(即u、o、e、i的口型)各为一拍,如此进行四个八拍第2节唇齿运动目的:练习唇肌活动和唇齿协调动作:上齿咬下唇,发出fo和fa的音,各为一拍。
四个八拍。
第3节腔腭运动目的:训练软腭活动的灵活性及口腔与软腭活动的协调配合。
帮助儿童区别鼻辅音和口元音的发音动作:张口发a ,闭口发m ,各为一拍。
四个八拍第4节唇齿运动目的:训练舌位外伸及舌尖活动的能力动作:第一拍舌体伸出舔上唇外延。
第二拍舔下唇外延。
第三拍舔左口角外延。
第四拍第三拍舔右口角外延。
第5节舌面运动目的:舌面与软腭的离合训练动作:发do da 的像声音第一拍唇成圆形(o)舌面接触硬腭,离开时发do音。
第二拍唇成扁形(e)舌面接触硬腭,离开时发da音。
如此反复,4个八拍。
第6节舌尖运动目的:训练舌尖活动的灵活性,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技能。
领会舌尖的摆放位置。
动作:第一拍舌尖上翘卷起接触上颚,第二拍舌尖下垂接触下齿背。
如此反复,四个八拍第7节卷展运动目的:训练舌头两边肌肉的活动机能,为发宽气流音和窄气流音创造条件。
动作:第一拍舌部两边内卷成沟形,第二节舌面展开,上齿放在舌面上。
四个八拍第8节舌根运动目的:训练舌根肌肉的活动机能,为聋儿发好舌根音创造条件。
动作:第一二三四拍口腔张开,舌尖下卷接触舌系带,舌根上抬发ga gaga ga 。
滴五六七八拍口腔合拢,唇成圆形,舌根上抬发go go go go四个八拍第二节发音训练一、如何诱导发音(一)、游戏法如“叫醒他”游戏(二)、拟声法(三)、声音形象法声音形象化的训练方法是使聋儿在发音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形象的感觉来体会自己在发声。
其具体做法:1触觉法。
让聋儿触摸教学者或自己的喉部振动来感受发音;发音时把手放在嘴前来感受发音的气流;用手在孩子手臂上移动,吸气时由手腕向肩膀方向移动,呼气发音时再向回移动。
这些都是让聋儿通过触觉来感知自己在发音。
2线条法教师在黑板上画线,让聋儿跟着发声。
线停声停,线起声起,线长声长,线短声短,使孩子有自我发声长短的声音形象。
3气流法孩子发音时,在其嘴边放一根羽毛或一条纸片,让发音时的气流羽毛或纸片运动,形成发音的形象感觉。
(四)从孩子的咳嗽和哭笑声中诱导发声有的聋儿平时不发音,但咳嗽、哭或者笑时会发出声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线索,诱导聋儿发出声音。
二、矫正发音的一般做法正音的办法除前述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指导方法外,还有如下一些方法:(一)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甲状软骨,能使软骨稍稍后倾,声音可变得短粗,音调降低。
指压上移,音调变高,指压法可以帮助聋儿体会音调的变化,建立正常的音调。
(二)反馈法即通过触觉、听觉、触觉的反馈作为聋儿学说话的重要途径。
(三)听觉训练法(四)音调变化法可选择语调多变的语句或感叹句、问句,让聋儿听和说。
(五)咀嚼法咀嚼法是让聋儿对着镜子,将嘴张大模仿咀嚼食物的动作,或者让聋儿吃软糖。
这样能促进声带的调整及妥善的闭合。
(六)张口法(七)哈欠----叹息法这是大哈欠时并发出声音的一种方法。
它对于消除硬起声、放松发声声道、消除发音紧张等均有助益。
(八)推提训5练是让聋儿将地上适度重量的重物用双手提起,或紧握拳头至肩膀处,然后迅速将重物或拳头放下,手臂伸直。
如此数次,同时发声,或说出字词、短句。
此法能促进声带的闭合与音量音质的改变,对于声带疲劳,肌肉无力,单侧声带麻痹,喉伤或长期声音微弱者有益处。
(九)变更舌位位置(十)利用发音辅助器材三、发音辅助器材1.AB软件计算机系统2.发音显示器第三节借助多种感官指导发音说话一、借助视觉二、借助触觉和动觉第四节语言训练对于聋儿的语言训练实际上就是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一、聋儿语言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基本特征1.学习的词语常有概念不准的现象,表达词不达意2.词汇贫乏和表达困难,爱说单词句。
3.词序颠倒4.词语堆砌、不成句子5.使用句子比较简单,对于复杂结构的句子表达比较困难6.对习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困难7.语句刻板,不善于根据情景需要转化句型或变化词语8.提问简单,常限于肯定与否定之类的提问(二)基本规律1.聋儿语言发展的同一规律,主要指聋儿语言发生、发展与正常儿童经历着共同的心理过程。
2.聋儿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规律3.聋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规律4.聋儿语言发展的特殊性规律。
聋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语言、心理、智力、听力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具有语言交往的需要,却又难以得到语言学习的模式和使用语言的条件,因此产生了他们语言活动发展的特殊规律:语言发展对非听觉感官依赖性强,特别是对于视觉看话的依赖性;他们必然会出现手语动作的辅助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口语表达的困难;必然需要一个由特殊训练到自然使用的过程。
二、语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一)从培养聋儿理解性语言开始1、反复刺激2、允许聋儿用非言语性语言表达,以强化其理解性语言。
如聋儿在看听话后,用手去指点相应的事物,或去拿相应的图片,或去做相应的动作3、用指令性语言来训练聋儿。
如平平关门,把爸爸的帽子拿过来孩子做对了,说明他理解了。
4、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喊某一个名字就是喊他。
5、在情景和游戏中培训理解性语言。
(二)丰富聋儿知识,积累有声语言1、提供多见多识的机会2、从叠词教起3、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4、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直观地教聋儿说话5、利用多种感观帮助聋儿掌握词的概念。
6、利用基本词来扩大聋儿的认识范围7、用“以词带词,同义归类”的方法帮助聋儿掌握概念,扩充词汇量。
如水果类,动作类等。
(三)发展聋儿的有声语言第一种:纠正聋儿语言,聋儿说错了,不是责备他不对,而是给以正确的示范。
第二种:扩展聋儿的句子。
如:聋儿、:狗叫。
大人说:是的,是狗在叫。
第三种:帮助聋儿建立概念。
如聋儿说:猪肥。
大人说:是的,猪肥,人胖。
帮助聋儿正确的认识周围的事物。
第四种:运用提示来发展聋儿的概念。
如:聋儿:小鸡。
大人:小鸡在哪儿?聋儿:小鸡在桌下。
第五种:提出问题,促使聋儿去思考答案。
如:聋儿:爸爸包里有糖。
大人:你怎么知道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做法:1、扩展语言2、提供聋儿言语行为模式。
例如:句型:“把。
给。
”3、鼓励儿童提问4、动中学语5、儿歌以及儿童诗6、看图说话和讲述故事。
三、引导儿童在交往中使用语言(一)、语言习得的自然途径和特殊途径(二)、情景教学与结构教学情景教学时利用或创造事件的场合、情景进行教育训练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结构教学时一种按照构语、构词、构句的规律,对聋儿进行正规教学的一种方法。
(三)、聋健合一的组织形式(四)、让聋儿与正常儿童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