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 洋务运动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 洋务运动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洋务运动鲁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口号属于在洋务运动提出的是( )A、民主科学B、爱国救亡C、自强求富D、实业救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B、湖北织布局C、开平煤矿D、江南制造总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

他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张之洞D、李鸿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体西用”的实施者,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近代文化事业。

“中体西用”的实施者指的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党人D、马克思主义者【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

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该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都属于什么派别?(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该次革命是由谁领导的?中华民国哪一年成立的?“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写一个主题。

【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方步入近代的时间远远早于东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材料二:1793年,英国政府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朝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切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前对资本主义产生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举出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典型历史史实。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就该政策的利与弊,谈谈你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端的标志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和“文化心理”而发起的两次运动?【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请回答: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次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是失败的。

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四次重大历史事件?""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各是从什么角度来探索的?""【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明定国是》诏书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请回答: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材料二的诏书表明了一种什么态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材料三中的“文”是谁?他领导的“颠覆满清专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位历史人物?他们与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学习西方呈现出什么趋势?【答案】:无【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材料二: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苏美英《开罗宣言》写出“割我台湾”的时间和条约。

结合史实,从中日双方概括“国几不国”的日本为什么不到三十年能“割我台湾”?根据所学知识从国际角度分析“还我台湾”的原因。

【答案】:无【解析】: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

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们发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材料三中的“新年的梦想”是怎样变成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