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测实验报告b

机测实验报告b

《机械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生姓名:边俊录学号:1121011729 实验时间:2014.05.21实验地点:工字楼实验室机房指导教师:史媛媛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选择与粘贴1.1实验名称:电阻应变片的选择与粘贴1.2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技术;(2)、掌握选择应变片的原则及粘贴质量的检查;(3)、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1.3实验所用仪器: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等强度梁试件;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电烙铁、镊子、砂纸等工具;小台钳、钢尺、划针;防潮用硅胶;丙酮、乙醇、药棉等清洗器材.1.4实验内容与步骤(1)选片目测电阻应变片有无折痕、断丝、霉点、锈点等缺陷,有缺陷的应变片不能粘贴,必须更换。

(2)测片用数字万用表或电桥精确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

注意: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直接接触应变片基底。

测量时应放在干净的书面上,不能使其受力,应保持平直。

记录各个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应变片阻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对于标称电阻为120欧姆的应变片,测量时数字万用表必须打到200欧姆档位上,所测电阻值为原始电阻。

要求同一电桥中各应变片之间阻值相差均不得大于0.5欧姆,否则需要更换。

(3)试件表面处理实验所用试件为等强度梁,为使粘贴牢固,必须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

(1)用细砂纸在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打磨,打磨方向与贴片轴线位置成 45度交叉。

如等强度梁上有以前贴好的应变片,先用小刀铲掉。

应变片为一次性消耗材料,粘贴后再起下来不能再用。

(2)用棉花球蘸丙酮、乙醇擦洗表面的油污和锈斑,直到干净再自行晾干。

(3)然后用划针在贴片处划出十字线,作为贴片坐标,再用棉球擦一下。

(4)打磨好的表面,如暂时不贴片,可涂以凡士林等防止氧化。

(4)贴片(1)在应变片的纸基基底和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各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一手捏住应变片引出线,把应变片轴线对准坐标线贴到等强度梁表面上。

(2)垫上以一层塑料布,用手指在应变片的长度方向滚压,挤出片下汽泡和多余的胶水,直到应变片与被测物紧密粘合为止。

(3)手指保持不动约1分钟后再放开,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

注意粘结剂不要用得过多或过少,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性能,过少则粘结不牢不能准确传递应变。

(5)粘贴质量的检查(1)目测或用放大镜检查应变片是否粘牢,有无气泡、翘起等现象。

(2)用万用表检查电阻值。

正常情况下,阻值与未贴片前的相差无几。

(6)焊线: 用电烙铁将应变片的引线焊接到等强度梁上的引线焊点处,注意防止 虚焊。

(7)应变片保护: 用704硅橡胶覆于应变片上,防止受潮。

实验二 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1.1实验名称: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1.2实验目的: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2、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3、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1.3实验所用仪器:等强度梁 编号;天平秤;砝码;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游标卡尺;千分尺(0~25㎜);DY-15型直流24伏电源. 1.4实验内容、原理与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原理: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 ),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 ),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K 来表示,K=L/L R/R ∆∆=εR/R∆ 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技术参数1、测量点数:4点 8点2、测量范围:10000微应变3、标定应变:50,100,300,1000,3000微应变,标定误差不超过1%,最小1微应变4、灵敏系数:k=2.005、灵敏度:0.25mA/με(12Ω及2Ω负载) 0.093 5mA/με(16Ω负载)0.025mA/με(20Ω负载) 0.01mA/με(50Ω负载) 0.01伏/με(1k负载)6、电阻应变片:按120Ω设计,100~600Ω可用。

7、线性输出范围:030mA(12Ω及2Ω负载) 01伏(1k负载)8、振幅特性误差:低阻输出不超过1% 电压输出不超过2%9、工作频率范围:0~1500hz10、频率特性误差:低阻输出不超过 6 电压输出不超过1011、电桥电源:10kc,标称电压3伏12、电阻平衡范围:不小于0.6Ω(指120Ω应变片)13、衰减误差:1,3,10,30,100五档,误差不超过2%14、电容平衡范围:不小于2000pf(包括电桥盒内1000pf)15、稳定性:预热1小时后,零点漂移:不超过5微应变/2小时,灵敏度变化:不超过1%/半小时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框图: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

对大多数敏感材料的灵敏系数是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大而不断减小的,只有康铜等少数合金的灵敏系数会增大。

粘结剂和基底材料传递应变的能力随工作温度的升高也逐渐下降。

所以工作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灵敏系数K值的下降就越快,分散性将会越大。

另外,电阻丝受力后其电阻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K值的变化。

所以在测量时应尽可能保持标定灵敏系数K时的工作环境,从而减小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测量误差。

应变片的绝缘电阻是指已安装的应变片的敏感栅及引线与被测试件之间的电阻值。

应变片被安装在试件表面之后,其绝缘电阻的下降将使测量系统的灵敏度降低,使应变仪的指示应变产生误差,另外也使测量系统产生零点漂移。

经计算、实验表明:工作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灵敏系数下降越快;电桥非线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是很微小的;(3)测量导线所带来的误差与其长度成正比例;(4)绝缘电阻越高,稳定性越好,误差越小。

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电缆焊接到等强度梁的电阻应变片上,用单臂电桥式接入电桥盒,如下图。

工作中只有一个桥臂电阻随着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改电阻为R1,产生的电阻变化量为ΔR,用万用表检查AB问电阻及BC问阻值,两阻值之差应小子0.5Ω,用电烙铁将连接导线焊接到对应的A,B,C,焊点。

为减小干扰,要求屏蔽层(金属网)必须接B点,,将此半桥A,B,C点接入电桥盒对应接线柱上(A, C ,D三接线柱必须短接)。

则输出电压0U 的值为: εK u u e 410=式中,u 为输出电压,ε为应变值,ue 为供桥电压,0u 和ε可从分析仪中直接读出,ue 在应变仪中读出,K 为实验所求。

2、将应变仪预调平衡(1)准备:正确接桥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2)基零调节:这时衰减开关在“0”位置上,电桥的初始不平衡亦被衰减至零,即放大器无信号输出;(3)平衡调节:开始调节平衡时,衰减开关从0拨至100处,电表指针偏转,说明电桥初始不平衡,调节电阻平衡电位器R ,电容平衡电位器C ,使电表指针指到中心位置,然后在衰减至30、10、3、1各档重复上述过程,最后电表指零,表明电桥平衡。

3、将应变仪标定档拨至适当衰减档。

4、在等强度梁上加砝码使应变仪再次平衡。

5、在天平上称出砝码重量,并计算等强度梁的实际应变值。

6、计算电阻应变片的实际灵敏度。

M=PL σ=M/w W=bh 2/6 ε=σ/E式中:M -弯矩 L -P 力至应变片中心距离 σ-弯曲应力 b -等强度梁贴应变片处的宽度 h -等强度梁贴应变片处的厚度 ε-实际应变值 W -抗弯截面模量 E -弹性模量E=2.1*106kgf/cm2 1.5实验结果分析:v e u 2= εεu mv /5.0=mv u 2560=εK u u e 410=∴e u u K ε04=∴所以K=由实验结果可知,悬臂梁因受力而发生形变,并且悬臂的上边要比悬臂的下边发生变形更为明显,因此在此试验中应变片选用正(手拉)应变片较好,试验效果更为明显,相对地减少了误差。

在试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会有跳动,这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选用一个较为稳定的数或平均值。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1.提高桥压。

2.提高应变片的阻值。

3.改用双臂或全桥接法。

实验三 测量等强度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率 1.1实验名称:测量等强度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率 1.2实验目的:(1)学会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率的测定方法 (2)识别悬臂梁的二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3)了解并学习东方所振动与噪声测试仪的使用 1.3实验所用仪器:等强度梁 应变仪 动态数据采集仪 1.4实验内容、原理与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原理: 瞬态激励方法给被测系统提供的激励信号是一种瞬态信号,它属于一种宽频带激励,即一次同时给系统提供频带内各个频率成份的能量和使系统产生相应频带内的频率响应。

因此,它是一种快速测试方法。

同时由于测试设备简单,灵活性大,故常在生产现场使用。

目前常用的瞬态激励方法有快速正弦扫描、脉冲锤击和阶跃松弛激励等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脉冲锤击产生瞬态信号。

脉冲锤击激励是用脉冲锤对被测系统进行敲击,给系统施加一个脉冲力,使之发生振动。

由于锤击力脉冲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平坦的频谱曲线,所以它是一种宽频带的快速激励方法。

用脉冲锤敲击试件产生的近似于半正弦的脉冲信号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持续时间τ,τ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

(1)固有频率,可根据分析仪直接读出固有频率的值。

(2)阻尼比的测定本实验根据自由衰减法测定阻尼比:即在结构被激起自由振动时,由于存在阻尼,其振幅呈指数衰减波形,可算出阻尼比,下面具体论述。

由振动力学知,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220n n ξωω++=2S ,对应的微分方程为:220d x dx c kx dt dt++=m ,其中2n c ξω=。

因为d ωω=当ξ很小时,可以认为d n ωω≈。

减幅系数1n d T i i e A ξωη+=A =,而1112........i j j i i i i j i i i jA A A A η+-+++++=⨯⨯⨯=A A A A, 则:lnin d i jT A δξω+=A 1=j。

又因为n d ωω≈,所以2n d d d T T ωωπ==,所以2δπξ=, 可推出阻尼比公式为:δξπ=2 求解过程:(1)根据1A ~7A 7个点的幅值,可求出1716A IN A δ=,根据公式2δξπ=可求出阻尼比ξ。

(2)根据7个点对应的时间1T ~7T ,可用法求出d T,再根据公式=d T,求出d T =N T d T 为有阻尼的信号周期,n T 为无阻尼信号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