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暨南大学2014年研]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D.以上答案都对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②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③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
[暨南大学2012年研]
A.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B.人们对大气污染的逐步认识和理解
C.人们从伦敦烟雾事件中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人们对环保的呼声逐渐增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迅速产生
【答案】A
【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地深化,在对防治污染与破坏所采取的手段上,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由单纯处理发展到防治结合;由局部控制发展到系统控制,防治的效果也愈益取得显著的成效。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
因此,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二、填空题
1.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时间的范围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
【答案】星际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聚落环境
2.环境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由来以久的,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所谓大气污染时代之后,环境科学才迅速发展起来。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人类—环境”系统,即人类与环境所构成对立统一体,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______。
[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发展;调控;生态系统
3.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3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研]【答案】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
其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三原则,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①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②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③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______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______的苦果。
[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破坏
三、名词解释
1.环境[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
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
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热岛环流[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热岛环流是指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而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的局部环流现象。
热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3.城市热岛效应[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局部环流的现象。
该过程加强了城区与郊区的气体交换,但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困于局部环流之中,不易向更大范围扩散,常常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物幕罩的现象。
4.环境问题[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5.可持续发展[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四、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的含义及特点?[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答:(1)环境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的特点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同于所谓的自然环境。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而来的。
它既不是单纯地由自然因素构成,也不是单纯地由社会因素构成的。
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2.什么是环境?简述环境分类及各类聚落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分类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空间上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的。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因素,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
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庞大的多级谱系。
具体如下:
①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也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
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人们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因此历来都引起人们的关怀和重视。
②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
水、土、气、生物圈都是它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复杂的。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
一定的生存环境和相应的生物群落组成一定的地理环境结构单元。
③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
地理环境是在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在宇宙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以及星际环境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被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④星际环境
星际环境好像距我们很遥远,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
地球属于太阳系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