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而我国本土品牌国际化,更多地带有后发国家或后发企业在国际市场创建品牌资产的特点,尤其是在国际主流市场创建品牌资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国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与国外有很大差异。
目前就我国国内而言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4年的7.4%。
而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均为7.0%,环比增速分别为1.4%和1.7%,同比和环比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速中枢进一步下移。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7%。
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各界已对我国经济增长中枢继续下移的预期达成一致。
目前,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而且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消费和进出口难以保持2012年之前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在枯荣线附近徘徊,且一直未出现明显反弹趋势,反映出生产环节需求持续疲弱,且无明显改善迹象。
就目前这个经济状况来看,政府下一步应该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全国人民带动消费。
拉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向前发展。
谈这些虽然和文章中心内容有所偏离,但是一个品牌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做保障,我这个品牌在本土制造销售都不好,何来进军国外市场,中国目前人均工资不断上涨,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品牌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是要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就是要廉价。
这就好比基本一致的商品,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会买谁的,口碑好自然买的人就多。
品牌就越响亮。
举个例子,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在满足人们接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需求的同时,有了另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娱乐方式,随时随地玩游戏、看新闻、看电影,逐渐形成队伍庞大、随处可见的低头族。
作为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试吃“螃蟹”的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的人口。
回顾华为创立之初,没有可以依赖的技术、人才、资源,全体华为人始终以客户第一、积极进取、创新求实的信念,依靠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度过了发展中所面临的超乎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赢得了全球越来越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赖。
2015年7月20日上午消息,华为正式公布了2015上半年的初步业绩情况。
2015上半年,华为营收总额约为283亿美元,约合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
华为CFO孟晚舟在一份声明文件中指出,“华为在所有的三个业务部门都实现了稳定健康的增长。
”这里的三个部门,分别是指电信、消费级设备以及企业业务。
除此之外,这份声明中也提到,华为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约为18%。
而去年同期,华为的营业利润率为11.9%,今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营收总额为1358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5%。
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国际化品牌中大多数代表,像这样的国际化公司还有海尔,联想等等。
在这就不一一说明了,总结概括一下,中国品牌国际化需要的其实就这几个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科技驱动品牌发展一个商品之所以会被购买,是因为它具有特定能够的使用价值,如果因为商品的粗制滥造而使消费者无法得到应得的使用价值,则消费者就不会选取该商品,进而也不会信任该品牌的商品。
所以,打造一个品牌,必须切切实实地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舒适、用的满意,这样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同样,在科技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全球企业都在通过不断的革新、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等方式,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如果我们不注重科研力量的培养和先进技术的运用,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就会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使自己的产品与采用了新技术的产品难以同台竞争,失去竞争力。
因为采用了高科技的产品在其性能和功效上都已发生了革新性的变化,除了增加物质性质的新功能外还增加了相应的品牌文化体验,使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即其使用价值已经超越了从前。
所以,以高科技驱动企业的发展,才能使企业品牌做大做强。
打造品牌个性,明确品牌定位一个品牌如果想被消费者记住,除了提供相应的优质产品和周到服务外,还必须具备自己鲜明的个性。
一个品牌应该代表一种企业的文化,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对于该品牌独特文化的认同。
这种独特的文化便是品牌的个性。
加强品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就必须靠大力的宣传。
宣传手段中被最广泛运用的便是广告。
如果广告能很好地诠释出品牌的文化精神,展示出产品的出众之处,就会使产品的销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如果能选取与品牌文化贴切的形象代言人,或借用名人的偏好宣传,品牌会因此更加知名,产品也会更加畅销。
著名品牌专家赵昌彪指出,消费者接受了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接受你的品牌。
树立符合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宣传品牌独特的文化价值,正是为了让消费者认同这种品牌文化,熟悉品牌的形象。
保护品牌,珍惜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名片,它体现着一个企业所制造商品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知识产权。
如果不注重保护品牌这种知识产权,企业很容易被其他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控制或打败。
在我们与一些外商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企业对雄厚资金和高级技术的渴求,而给外商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机会以大量资金对企业进行控股,而此时我们辛苦创立出来的品牌也只能拱手让人了。
当然,在不引进外资的情况下,企业需加强防备。
只有懂得保护和珍惜自己的品牌,才能获得更大的舞台。
另外,我国企业在相关法律上知识淡薄,直接导致了诸如“青岛”啤酒商标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酒在韩国被抢注等一系列的商标抢注事件的发生。
商标权是有严格的属地限制的,因此商品销售到哪,就应该提前在哪注册商标。
所以,不论是国家立法机关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注重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出台相关的法令和政策措施将我们的品牌实实在在地保护起来。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完善品牌评价体系首先,要实施品牌工程国家战略,制定品牌创建规划,形成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品牌创建机制,集中力量营造有利于知名品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全力打造世界级、国际化的知名品牌,着力形成全社会的品牌价值、品牌文化、品牌理念。
其次,社会对品牌的评价体系还亟待完善。
许多机构都宣称自己有评价品牌的权威性,有的组织甚至是假冒的,打着某某“评价委员会”或者“评价中心”的旗号冒充主管部门向企业发信函,要求企业交款领取一些类似“某省名牌”、“中国名牌”的称号。
而且,就算是有关部门评出的所谓名牌,其数量也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不符。
我国实施品牌战略才短短几年,却已经评出了数千个名牌产品,其可信度和权威度都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统一标准,严格要求,加强诚信建设,严格执法监督,严管信息发布,严厉惩戒制裁,真正让权威的机构发出最具权威的声音。
目前就我国国内而言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4年的7.4%。
而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均为7.0%,环比增速分别为1.4%和1.7%,同比和环比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速中枢进一步下移。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7%。
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各界已对我国经济增长中枢继续下移的预期达成一致。
目前,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而且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消费和进出口难以保持2012年之前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在枯荣线附近徘徊,且一直未出现明显反弹趋势,反映出生产环节需求持续疲弱,且无明显改善迹象。
就目前这个经济状况来看,政府下一步应该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全国人民带动消费。
拉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向前发展。
谈这些虽然和文章中心内容有所偏离,但是一个品牌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做保障,我这个品牌在本土制造销售都不好,何来进军国外市场,中国目前人均工资不断上涨,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品牌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是要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就是要廉价。
这就好比基本一致的商品,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会买谁的,口碑好自然买的人就多。
品牌就越响亮。
举个例子,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在满足人们接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需求的同时,有了另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娱乐方式,随时随地玩游戏、看新闻、看电影,逐渐形成队伍庞大、随处可见的低头族。
作为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试吃“螃蟹”的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
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的人口。
回顾华为创立之初,没有可以依赖的技术、人才、资源,全体华为人始终以客户第一、积极进取、创新求实的信念,依靠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度过了发展中所面临的超乎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赢得了全球越来越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赖。
2015年7月20日上午消息,华为正式公布了2015上半年的初步业绩情况。
2015上半年,华为营收总额约为283亿美元,约合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
华为CFO孟晚舟在一份声明文件中指出,“华为在所有的三个业务部门都实现了稳定健康的增长。
”这里的三个部门,分别是指电信、消费级设备以及企业业务。
除此之外,这份声明中也提到,华为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约为18%。
而去年同期,华为的营业利润率为11.9%,今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营收总额为1358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9.5%。
华为的成功只是中国国际化品牌中大多数代表,像这样的国际化公司还有海尔,联想等等。
在这就不一一说明了,总结概括一下,中国品牌国际化需要的其实就这几个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科技驱动品牌发展一个商品之所以会被购买,是因为它具有特定能够的使用价值,如果因为商品的粗制滥造而使消费者无法得到应得的使用价值,则消费者就不会选取该商品,进而也不会信任该品牌的商品。